接下來,為了漢朝的穩定,劉邦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漢朝正式立國前後,劉邦一共分封了八位異姓王(十個人):齊王韓信(後改封為楚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zāng tú),後來臧荼造反被殺,劉邦又封歷史人物盧綰(wǎn)為燕王,趙王張耳(公元前202年去世,他的兒子張敖繼承了趙王的王位),韓王信(這裏的韓王信和那位楚王韓信同名,但不是一個人,為了區別,史書中一般稱其為韓王信),長沙王吳芮(ruì),閩越王無諸。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還剩七個異姓王。 比王低一級別的侯,包括蕭何、張良、樊噲、陳平、夏侯嬰等人,劉邦又封了一大批。 對於這群侯爵,劉邦沒什麼擔心,但是對那剩餘的異姓王,除了閩越王無諸屬於少數民族地區之外,其餘的幾個王,劉邦是一個也不放心。 接下來,劉邦將目標對準了與韓信同名的歷史人物韓王信。 劉邦將韓王信的封地由傳統的韓國故地改封到原來的太原郡,將馬邑城指派為韓王信的新都城,讓他去鎮守。 太原郡位於接近匈奴的邊界地區。劉邦的意思,一個是削弱韓王信的勢力,空出繁華的中原地區的韓國故地,二是順勢讓他替自己鎮守邊界。 沒想到這個安排很快出了大亂子。 匈奴人一直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歷史人物秦始皇派蒙恬率大軍大敗匈奴,又在邊境地區修建長城,這才使得匈奴對中原的侵擾減少了很多。 但是隨着中原內亂,各諸侯之間大打出手,匈奴又一步步進逼過來。 漢朝建立後,劉邦也是忙於國內的管理,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匈奴上面。 此時的匈奴單于是歷史人物冒頓(mò dú)。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冒頓單于率領四十萬大軍,入侵中原。 首先,匈奴大軍就包圍了韓王信的住所,馬邑。韓王信手下兵微將寡,不是匈奴人的對手,一面緊急派出使者,向劉邦求救,一面使用緩兵之計,裝作向匈奴人投降的樣子,和匈奴人談判,講和。 講和的過程很不順利。再加上韓王信本來沒打算真的投降,只是以講和為藉口,拖延一下時間而已,所以談判陷入僵局。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消息被劉邦知道了。 歷史人物劉邦大怒,派使者前來質問,責罵韓王信。韓王信本來對劉邦就又恨又怕,對城外的匈奴人又無可奈何。現在見自己左右不是人,走投無路之下,真的投降了匈奴。 這下劉邦可坐不住了,親自率領三十幾萬人馬,前來攻打匈奴人和叛臣韓王信。隨同劉邦一起行動的文臣有歷史人物陳平、劉靜等,武將有樊噲、周勃、夏侯嬰等。 在漢軍趕來之前,匈奴人和投降的韓王信的人馬,已經佔據太原郡大部,並兵圍晉陽城。 當漢軍和匈奴兵交鋒的時候,正是冬天最寒冷的時候,那年冬天又特別的寒冷。漢軍士兵不習慣這種天氣,很多人被凍傷,非戰鬥減員嚴重。但是在劉邦的親自指揮下,漢軍反而節節勝利,打得匈奴人馬狼狽逃竄,連冒頓單于都不得不承認失敗,逐步撤軍,最後在代谷一代扎住軍馬。韓王信也逃進匈奴地界。 劉邦也是身經百戰的人物,對於這種情況,感覺其中有問題。 於是劉邦派出不下十批使者前往匈奴,名義是去談判,實際上是為了偵查。這些使者回來後,稟報的內容幾乎一致,都說所見之處,匈奴人困馬乏,窮苦不堪,士兵們也是士氣低落,而且大部分是老弱殘兵。 劉邦心裏活動了,覺得這正是大破匈奴的好機會,但是還是有點不放心,所以一邊整頓軍馬出發,一邊又最後派劉靜出使。 劉靜回來後對劉邦說:『我沿途所見,確實和前面使者一樣。但是兩國相爭,正常的,都會展示給敵人自己最強大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我們所見到的,一定是匈奴人故意讓我們看到的一面。匈奴人一定是將精銳人馬埋伏起來,用的是誘敵深入的策略。不然,就現在匈奴展現出的實力,怎麼可能敢來進犯中原?所以,我認為,目前不能大舉進兵攻擊匈奴。』 此時的劉邦,早已下達了大軍進攻的命令,而且大軍也早已展開行動。聽到劉靜的話,潑皮無賴脾氣又上來了,大罵歷史人物劉靜:『齊虜(齊國的無賴),平日裏憑着嘴皮子的功夫混個一官半職的也就算了,現在居然敢胡說八道,動搖我軍心,不想活了嗎?』當即喝令,將劉靜抓起來,關押進監獄中。 不但如此,劉邦擔心冒頓單于逃跑,為了加快速度,劉邦甩下大隊步兵在後面慢慢前進,自己親自率領大隊騎兵,急急追趕。 不料,正中匈奴人的埋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