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1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2、别名大白、大腹子、槟榔、榔片、大白槟、槟玉、宾门、仁频、仁榔、榔玉、尖槟、纳子、青仔、国马、槟楠、槟榔子、槟榔玉、槟榔尖、槟榔钱、花片、花大白、花槟榔、枣槟榔、海南槟、马金南、吕宋槟、洗瘴丹、鸡心槟榔、大腹槟榔。 3、产地主产于海南、云南、广东等地。福建、广西、台湾南部亦有栽培。 4、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5、性状鉴别药材 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瘢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饮片槟榔 呈类圆形的薄片。切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微涩、微苦。 炒槟榔 形如槟榔片,表面微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 焦槟榔 呈类圆形的薄片。直径1.5~3cm,厚1~2mm。表面焦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质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 6、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7、性能特点本品质重苦降,辛温行散,入胃与大肠经。善杀虫而力强,兼缓泻而促排虫体,治多种寄生虫病,最宜绦虫、姜片虫病者。能消积、行气、利水、截疟,治腹胀便秘、泻痢后重、水肿、脚气及疟疾。 8、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9、主治病证(1)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 (2)食积气滞之腹胀、便秘,泻痢里急后重。 (3)水肿,脚气浮肿。 (4)疟疾。 10、槟榔配常山槟榔性温无毒,功能杀虫、行气利水、缓通大便;常山性寒有毒,功能涌吐祛痰截疟。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11、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10g; 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须用30~6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焦槟椰长于消积。 12、使用注意本品行气、缓通大便,故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不宜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