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2|回復: 0

中国历史故事.上官仪善用典故,隐藏了无数小小心机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8-11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三讲

初唐诗人和他们的诗(三)

上次我们讲过,在唐太宗的带领下,从上到下君臣都在追求词藻、对偶,不在意深挖感情。

但是,在一片浮靡华丽、表现平平的诗作中,也有清丽婉转之声涌出。


太宗朝出了个上官仪,然后有了上官体

溪山雪霁〗

溪山雪霁〗

〖溪山雪霁〗 局部

太宗朝后期,出现了一位有名气的诗人,叫上官仪。他是太宗、高宗朝的重臣,他写的诗被称为『上官体』,虽然仍像延续宫体诗的风格,却描写更细腻、讲究声韵之美,也注重意蕴。

如他的名作〖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写的是天亮前,宫门未开,去上早朝的大臣们在洛阳皇宫外等着开宫门时看到的情景。宫旁的洛水悠远绵长地流淌不停息。诗人骑马经过洛堤,月光渐淡、黎明将至,鸟鹊飞过,野外晨风中,初秋寒蝉的鸣躁不断。

据说当时上官仪即兴吟出此诗,和他一起等候入朝的百官『望之犹神仙焉』,就是看着他像看着神仙一样。

大家觉得他像神仙,不仅是由于他仪态俊朗、精神抖擞、气度雍容,还因为众位同僚从诗中听出来他镇定悠然、高位独尊、掌控局面的自信。

〖入朝洛堤步月〗好在什么地方

〖溪山雪霁〗 局部

〖溪山雪霁〗 局部

〖溪山雪霁〗 局部

那么,寥寥二十个字怎么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呢?这就是古代诗歌中善用典故的妙处。

什么叫用典?

典故具有概括性,只用几个关键字,读者便能明白含义。最常见的如成语典故,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作品中提到一个成语,大家都能想到具体内容,而不用作者详述。还有用先前广泛流传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典故,或是引用耳熟能详的书中的典故。

如古代读书人必读的〖诗经〗、〖尚书〗、〖论语〗等著作中的语句。典故像『电码』,读到那几个字,大家就明白所指的很多含义。

脉脉广川流

在这首诗中,第一句的『脉脉』典出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原诗描写了牵牛织女星隔着银河不得相见的思恋之情,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结尾。(脉脉,指两颗星饱含感情注视着对方的样子。)

上官仪的诗中,用『脉脉』形容河水的流动,借用了其绵长不息之意,同时又让人想到古诗十九首中的用法,以牵牛、织女星的紧密关系来比拟皇帝与诗人自己的关系,突出了宰相地位的显要。

虽然诗人未标榜自己的权高位重,但熟悉典故的大臣们都明白词句后的真实意味。

以男女、夫妇关系比喻君臣,是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的传统。前面我们讲过朱庆馀写给张籍的诗中以新妇自比,也是同样的用法。

鹊飞山曙月

第三句『鹊飞山曙月』用了曹操〖短歌行〗的典故。

〖短歌行〗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意,鼓励有才之人都来投靠他的意思。原诗句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写的是乌鹊飞起后,不知道要在哪里栖息,以乌鹊比喻战乱年代彷徨的才子们,接着曹操以周公的礼贤下士自喻,为天下才子指明投奔的方向。

上官仪身怀政治抱负,看到乌鹊飞起,便联想到同样担任宰相之职的曹操的诗句。『鹊飞山曙月』五个字重写了曹操的诗句,读时令人自然想到〖短歌行〗的深厚含义。

高祖重视人才、朝政清明,乌鹊们在将现的晨曦中飞起,象征着投奔希望。

蝉噪野风秋

第四句『蝉噪野风秋』典故出自陈朝张正见 〖赋得寒树晚蝉疏〗。

张正见 〖赋得寒树晚蝉疏〗:

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

叶迥飞难住,枝残影共空。

声疏饮露后,唱绝断弦中。

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

全诗描绘出寒冷的秋风下,寒蝉发出最后的鸣躁,落叶被风吹得漫天乱飞,最终一切归于静默的寂寥之象。

将寒蝉、秋风相联系,比喻时局动荡不稳、怨声起伏的意象更早见于曹植〖赠白马王彪〗中有『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这是曹植和他弟弟曹彪去京城参加了立秋的朝会回到属地的路上所作。曹植和曹彪都往东去,想同路走一段,但跟随他们的监察的官吏不许,兄弟俩被迫分别。

此处的寒蝉也可以是借指监察官吏,他的督促像蝉鸣一样没完没了。

第四句诗的意思是,在局面祥和从容中,诗人也知道还有一些意见相左的反对者,但那些人就像秋蝉一样,只是做无力地最后挣扎。

四句诗中隐藏的小小心机

由此我们可知,这首诗颂扬了圣上、表明了诗人作为宰相的志向、低调地显示出自己的权势,也对反对派们小小地警告了一下。

看似简单的、即时吟诵出来的一首小诗,就这样借助三个典故完成了升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