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9|回覆: 1

[講古] 晁錯為何被漢景帝所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9-3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晁錯犯了什麼錯?為何被漢景帝所殺?

其實,也不怪袁盎背後下黑手,因為晁錯也一直沒打算放過袁盎。

漢景帝即位,晁錯受信寵,被封為御史大夫後,晁錯就一直準備整死袁盎。

晁錯派人收集袁盎在吳國時,收受吳王賄賂的證據,準備將袁盎治罪。好在漢景帝也明白這裏面的始末緣由,並沒有處死袁盎,只是將他削職為民。

吳王劉濞發動叛亂之後,晁錯又想起了袁盎,這傢伙做過吳國的相國啊,吳王叛亂這麼大的事,他不可能一點風聲也不知道啊。

只是晁錯一時沒找到什麼確鑿的證據,只得將這個想法暫時壓下來。

沒想到,這次,袁盎主動進攻了。

袁盎先是來找竇嬰。竇嬰本來對晁錯急於削藩的主張一直持反對意見,現在看到國家果然大亂,更是痛恨晁錯。現在見袁盎來找,馬上將之推薦給漢景帝。

袁盎建議漢景帝:『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袁盎的意思就是,只要殺掉晁錯,叛軍就沒有了繼續進攻的藉口,然後再派使者赦免了他們叛亂的罪行,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他們自然就會退回各自的封地,這樣,這場叛亂,就可以兵不血刃的解決了。

本來對七國亂兵心存懼意的漢景帝,猶豫再三,同意了。

接下來,在有心人的指使下,沒過幾天,朝堂之上,在晁錯恰好不在的情況下,丞相、廷尉、中尉等幾位高官同時上本彈劾晁錯,說他大逆不道,擾亂國家,應當腰斬、滅族。

漢景帝批准了。

此時的晁錯,絲毫不知自己已經被漢景帝當做替罪羊扔了出來,還在家中,一門心思的籌劃,如何輸送軍糧,怎麼保證大軍的供給等問題。突然朝廷的中尉登門,傳達皇帝的命令,讓晁錯隨自己上朝議事。

晁錯也沒多想,穿上朝服就隨着中尉出了門。當車馬來到東市的時候,中尉拿出皇帝的詔書,大聲宣讀晁錯的罪狀及皇帝的處置。在晁錯目瞪口呆、不可置信中,早就準備好的武士們一擁而上,將忠心耿耿的晁錯就這樣腰斬於東市。

臨死前,晁錯還穿着朝服。

接下來,晁氏一門被誅。

這個結局,正應了當初晁錯老父親的預料。

帝王之無情,竟至於斯。

從誅殺晁錯一事,也可以看出漢景帝之懦弱、無能、膽怯、昏聵與對敵人的心存幻想。他就不想想,開弓沒有回頭箭,叛軍既然已經叛亂,不分個你死我活,怎麼可能退兵回去,難道等着你將來慢慢分化瓦解,一個個慢慢收拾?

不管袁盎原來有什麼建樹,此時給漢景帝出的這個主意,絕對是私心作祟,錯誤至極。即使真的像他說得那樣,殺掉晁錯,皇帝認錯,退還諸侯國封地,叛軍能退兵的話,自此以後,諸侯國也將再不受皇帝控制,皇帝將永無削藩之日,大漢皇帝也將是又一個東周天子的下場。

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眾大臣放下各自的政治理念,團結合作,共渡難關,只要頂住叛軍的早期進攻,就贏得了喘息之機。到那時,外有周亞夫等名將,內有各團結的文臣,結束叛亂,難度並不大。之後,更可以一舉將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中,實現真正的中央集權。各位大臣本身的權力也能水漲船高。

可惜的是,無情的皇帝做出了愚蠢的決定,悲情的晁錯就這麼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當然,晁錯的死,也和他本身的性格有關。

晁錯一直學習的是先秦法家的學說,強調嚴刑峻法。而晁錯本身性格也是嚴厲、剛直、苛刻、心狠,再加上銳意改革,因而得罪了大批的臣子。當時朝廷上的大臣,幾乎沒有幾個與他關係融洽的。即使大家都是一心為國,大部分人對晁錯也是敬而遠之,相當一部分人更是將晁錯當做生死之敵,欲除之而後快。

在晁錯受漢景帝寵信之時,大家只能緘口不言,但是等叛亂發生,這些人於公於私,不可能不將這一切的罪責,怪罪到晁錯的頭上。

晁錯另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在叛亂發生時,讓皇帝御駕親征上前線。不管這建議的對與錯,都有致皇帝於危險之中的可能,讓皇帝對其反感,甚至怨恨。

此時再加上眾大臣的指責,皇帝倒向哪一方,可想而知。

在誅殺晁錯之前,漢景帝也不可能沒想過後果。但是一面是已經失去作用的晁錯,一面是有可能兵不血刃解決危機,哪怕是暫時的。而且,即使不能解決危機,需要大軍作戰的話,那幾位重要的領軍將領同樣和晁錯不和,殺了晁錯,至少能讓像竇嬰之類的領軍將領心情愉快的多,在這種情況下,晁錯不死,誰死?

晁錯削藩的是非對錯,歷史上一直爭議不斷,但其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情懷,兩千年來,一直受後人讚頌。

班固在【漢書·晁錯傳】中贊其為:『晁錯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錯雖不終,世哀其忠。』

悲情晁錯,雖然身死族滅,但,也正是因為歷史上不乏這種『為國遠慮,不見身害』之人的存在,才使得中華文明,能如此的源遠流長,傳承至今吧。

晁錯身死,精神永存。

裏人 發表於 2018-9-3 11: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晁錯心無社稷之格局,而致國家大亂,滅族之禍。由此可見,厚德方能載物,夠格方能定局。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