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大將軍李陵投降匈奴之謎 。西漢大將軍李陵為什麼投降匈奴?
就在李陵幾乎大獲全勝,並平安返回時,意外發生了。這個意外直接導致了李陵兵敗。 在漢軍中有一個小軍官叫管敢,只因為和上司發生矛盾,被上司責打,便懷恨在心,為了報復,便在半夜裡偷偷逃離軍營,投降了匈奴,將漢軍的軍情,全部告訴了匈奴人。 此時李陵的這一支漢軍,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里無糧草,外無救兵,更是不存在什麼誘餌、包圍圈之類,而且漢軍最為犀利的武器,弓弩,也因為箭支幾乎用盡,而失去了作用。 可以說,此時的漢軍,幾乎完全是憑着一口氣在支撐着,就看能不能將匈奴人嚇跑了。如果此時匈奴人繼續進攻,不用費什麼力氣,漢軍就將全軍盡墨。 且鞮侯單于聞聽大喜過望,當即命令匈奴人馬,全軍出動,向漢軍發起最後的總攻。 到了此時,李陵還是不打算放棄。漢軍士兵,不管受沒受傷,都最後拼命了。武器不夠,大家有刀槍的用刀槍,弓弩手沒有趁手的兵器,就拆開車輛,用車軸、車輪當武器,與匈奴人拼命。 漢軍且戰且退,最後退進一個狹谷,據險死守。 匈奴人從山上,用巨石向下進攻,漢軍死傷無數。此時的漢軍,陷入了絕境。 好不容易堅持到深夜,匈奴人暫且收兵。漢軍終於獲得了喘息之機。 此時的李陵還是不甘心就這樣失敗,於是換上便衣,獨自一人,準備潛入匈奴大營,擒獲或者殺死單于。如果能成,漢軍剩餘的將士,也許還有一線生路。 可是,萬馬軍中想要刺殺敵人的首領,幾乎是不可能的,別的不說,找都找不到,即使找到了敵方首領的大體位置,要想靠近,也是困難無比。李陵嘗試一番,發現毫無希望,不得不黯然返回。 李陵召集起所有殘存的將士,對大家說:『事到如今,已經無路可走了,大家生死各安天命吧。哪怕我們還有幾十隻箭,也還有成功突圍的希望,可惜我們一支箭都沒有了。男子漢大丈夫,死就死吧。天亮之後,匈奴人一定會發起進攻,到那時,我們只能等死了,所以,大家現在就分散突圍吧。如果誰能活着回去,別忘了向天子奏明我等血戰殺敵之事。』 安排好之後,趁着夜半時分,李陵與校尉韓延年騎着馬,率領十幾個精銳的士卒為先鋒,率先向匈奴人大營衝擊而去,其餘士卒四散突圍。 匈奴人猝不及防,還真讓李陵等人突圍而出。但是隨後匈奴人反應過來,數千騎兵在後面死死追趕。跟隨在李陵身邊的士卒先後戰死,校尉韓延年也死於亂軍之中。李陵眼見無論如何不能逃脫,仰天長嘆後,下馬投降了匈奴。 好在四散突圍的漢軍並沒有全軍盡墨,最終還是有四百多人逃過了匈奴人的追殺,逃回了漢朝邊塞。 關於李陵為什麼投降匈奴人一事,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 如果單純的說李陵是貪生怕死之輩,似乎有些太冤枉了李陵。畢竟血戰沙場,死亡是非常常見的,李陵能在匈奴大軍層層包圍之中,率部轉戰千里,又豈是一個簡單的貪生怕死之輩可以概括? 至於有說法認為,李陵前面的血戰,就是為了後面投降做鋪墊,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更屬於無稽之談了。戰場之上刀劍無眼,死生只是瞬間之事,何況一直處於劣勢的漢軍。隨時處於死亡威脅之下的李陵,不可能做此毫無意義的打算。何況,如果李陵真的早有投降之心,在開始擊敗匈奴人的三萬人馬進攻時,已經顯露出足夠的本領,完全可以藉機投降,不用冒後面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險了。 至於司馬遷替李陵解釋的,說他是為了暫且留下有用之身,想在適當的時候再報效漢朝的說法,似乎也不能完全說得通。如果此說成立,豈不是任何一個背叛者都可以用這個藉口,將自己的背叛行為說的理直氣壯?而且還可以為下一次再次背叛回來打下伏筆。 至於說李陵的投降是為了讓更多跟隨自己出征的漢軍士兵求一條活路,似乎也很牽強。李陵投降時,那五千漢軍已經幾乎傷亡殆盡,再求活路,能多活幾個人哪? 總之,說法不一,都難以自圓其說,且存疑吧。 匈奴人也真是崇拜英雄的民族,即使李陵對匈奴人造成了如此大規模的殺傷,即使李陵讓匈奴單于幾次慘敗,即使此時的李陵已經走投無路,且鞮侯單于還是欣喜若狂的接納了李陵的投降,並且對李陵非常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