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本稱恆娥
恆有經常、長久之意,常與其意義相近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嫦娥這一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形象也在我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嫦娥本稱恆娥,後來根據其性別而派生姮娥。到了西漢,為避漢文帝劉恆之諱,而改稱常娥,又根據其性別稱為嫦娥,並一直沿用到現在。由恆娥到常娥,是因為恆有經常、長久之意,常與其意義相近。
【說文解字】說:『恆,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恆也。』 ...
【說文解字】說:『恆,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恆也。』對此,段玉裁注曰:『上下謂往復也。謂往復遙遠而心以舟運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這個說法和解釋好像也太為難人去理解了。其實從甲骨文看,恆的字形顯得極為簡單,就是從月在二之間,這個二代表着天地,應當是取象於月在天地之間陰晴圓缺往復,其本義便是月上弦而漸滿。甲骨文中還有一種寫法是從弓,突出了月上弦的意思。這種用法,可見【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意思是如月之上弦稍就盈滿,如日之始出稍益明盛,用來祝頌人的官運亨通,後來也用來比喻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
段玉裁注曰:『上下謂往復也。謂往復遙遠而心以舟運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 ...
月在天地之間的陰晴圓缺,是永恆不變的規律,因此恆就有了永久、長久的意思。金文開始增加義符心,從此恆就有了恆心的意思。而月與舟在古文字中常常混同,【說文解字】言其從舟,就是由此而來。到了秦漢時期,恆有了從月、從舟和從日不同的寫法,從舟沿襲小篆而來,從日與從月意思相通,也可以理解。隸變之後楷書寫作恆或者恆,現在以恆為規範字。
從甲骨文看,恆的字形顯得極為簡單
所以恆的本義是月上弦,『如月之弦』是也;月亮普照,恆便是遍及、普遍的意思,『恆之秬秠』是也;又通亘,表示綿延、連續,『恆以年歲』是也。而月上弦而漸滿,由此引申出永久、長久,平常、普通,經常,恆心,等等意思。我們常說人貴有恆,有關這一意義的相關論述,從古至今,不知凡幾。人貴有恆,強調的不僅是說人做事要堅持下去、要持之以恆,還強調人要堅持一定的操守、品行。
【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從月上弦而漸滿,寓意永恆,是中國人獨有的思維習慣。人好像無法預測來日,可是月總是那樣,詩人們說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哪怕是月有陰晴圓缺,也是一個輪迴,在這永恆不變的輪迴裏,月有她的永恆和久長,古今共享一輪明月啊。除了月,天地間還有別的永恆,比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天地的永恆中,人好像永遠無法抵達更遠的地方,因此人們領悟到應該珍惜當下,把握當下。而唯有一代一代的傳承,才能在人世間獲得永恆,因此人們領悟到子子孫孫無窮已的生命力。
恆就有了永久、長久的意思
從日月從星河從山川從草木,中國人總是能看到其內在的生命意蘊,感受到洪荒而來亙古未變的規律,然後在其中找尋到自己的定位,摸索到自身的道路,發現與宇宙與天地同命運共呼吸的方式。就好像大雪三日,張岱和友人去湖心亭看雪,結果看到什麼呢,看到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天地同色,在這之中,『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茫茫天地間往下逐漸縮小,從天地到西湖到長堤到亭子到小舟到舟上之人。你說這茫茫宇宙,究竟與我何干?可恰恰是這莽莽無邊的天地宇宙啊,安頓了我們的身心,心靈與天地同寂,身體與宇宙同寬。 天地永恆,物質不滅。可是我在,永恆才有意義,我在,世界才有意義。(申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