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黄帝内经 [电子书]

[复制链接]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色第四十九

第一章

第一节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第二节
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
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甚坚者,伤于食。

第三节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麤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

第四节
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脉,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

第二章

第一节
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
目内眦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藏六府支节之部也。

第二节
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麤,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阴之属也。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搏为聚,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絜。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日。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勇第五十

第一章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问何急。黄帝曰:愿尽闻之。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
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黄帝曰:善。

第二章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
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盼,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第三章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藏使然。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背俞第五十一

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五藏之俞,出于背者。歧伯曰:胸中大俞,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焦之间,膈俞在七焦之间,肝俞在九焦之间,脾俞在十一焦之间,肾俞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写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写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气第五十二

第一章

黄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化行物者也。
其气内干五藏,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荥气 。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乎,孰能穷之。
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府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能知虚实坚软者,知补写之所在。能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第二章

歧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笼之前,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也。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掖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俞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掖下下三寸也。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第三章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鍼,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痛第五十三

第一节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鍼石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
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鍼石之痛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
黄帝曰:其不耐鍼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鍼石之痛,于火亦然。

第二节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第三节
黄帝曰:人之胜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年第五十四

第一章

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以和,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第二章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歧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歧伯曰:使道队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第三章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歧伯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气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络,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第四章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歧伯曰:其五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顺第五十五

第一章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于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
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第二章

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味第五十六

第一章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第二章

黄帝曰: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第三章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霍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第四章

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胀第五十七

第一节
黄帝问于歧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歧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第二节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第三节
鼓胀何如。
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第四节
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第五节
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写不写,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第六节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歧伯曰:先写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雪思凝 发表于 2009-11-2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贼风第五十八

第一章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第二章

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