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 天子之职(之二)

资治通鉴白话文作者:金色轰炸机发布:金色轰炸机

2019-10-4 23:20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呜呼!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周朝的气数每况愈下。礼纪朝纲土崩瓦解;下欺凌、上衰败;诸侯国君恣意征讨他人;士大夫擅自干预朝政;礼教从总体上已经有十之七八沦丧了。然而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政权还能绵绵不断地延续下来,就是因为周王朝的子孙后裔尚能守定名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晋文公为周朝建立了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室的隧葬礼制,周襄王没有准许,说:“周王制度明显。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作为叔父辈的晋文公您所反对的。不然的话,叔父您有地,愿意隧葬,又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感到畏惧而没有敢违反礼制。因此,周王室的地盘并不比曹国、滕国大,管辖的臣民也不比邾国、莒国多,然而经过几百年,仍然是天下的宗主,即使是晋、楚、齐、秦那样的强国也还不敢凌驾于其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是由于周王还保有天子的名分。再看看鲁国的大夫季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胜、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大得足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他们到底不敢这样做,难道是他们力量不足或是于心不忍吗?只不过是害怕奸夺名位僭犯身份而招致天下的讨伐罢了。现在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蔑视国君,瓜分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讨,反而对他们加封赐爵,让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这样做就使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弃了。周朝先王的礼教到此丧失干净!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强盛,就算周王不想承认他们,又怎么能做得到呢!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晋国三家虽然强悍,但他们如果打算不顾天下的指责而公然侵犯礼义的话,就不会来请求周天子的批准,而是去自立为君了。不向天子请封而自立为国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贤德诸侯,一定会尊奉礼义对他们进行征讨。现在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又批准了。他们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为诸侯的,谁又能对他们加以讨伐呢!所以晋国三家大夫成为诸侯,并不是晋国三家破坏了礼教,正是周天子自已破坏了周朝的礼教啊!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呜呼!君臣之间的礼纪既然崩坏,于是天下便开始以智慧、武力互相争雄,使当年受周先王分封而成为诸侯国君的圣贤后裔,江山相继沦亡,周朝先民的子孙灭亡殆尽,岂不哀伤!

司马光认为从此礼崩乐坏、纲常紊乱,周王自毁长城。历史从此进入战乱不断的战国时期。

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这是司马光的观点,天子自坏礼,是天下乱的开始,资治通鉴是一部给皇帝看的书的,从这里开始,是在告诉皇帝天下乱自何时开始,天下乱开始于天子自己。

历史从此进入战乱不断的战国时期。

人常说,提起列国乱如麻。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有一百七十多个,经过三百多年的吞并砍杀,到了战国初期,剩余的诸侯国就只有二三十个。减少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停的战争。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战争有492场之多,《史记》也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战争480多场。传至威烈王时,势力较大的诸侯国有秦、晋、齐、楚、燕等国。势力较小的还有宋、卫、中山、鲁、越、郑等国。

从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共182年的历史,用血雨腥风来形容这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一点儿都不过分。社会极端混乱,百姓痛不欲生。游说之士就像过江之鲫,杀人如同砍瓜切菜。这一时期,很多国家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革,如吴起革新、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等。变革的推行者触犯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命根子,多数不得善终,而变革让这些国家兵强国富,称王称霸。战乱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诸侯们犹如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这样呢?这只能说明变法使那些诸侯国由原来的本木性一个家族可以长久地统治一个地方变成了草性一个家族只能一两代统治一个地方,最终也使那些新变法国家灭亡。

秦只两世而终,六国之后在汉还能找到继承人,唯秦没有,这不能不说是秦治国的一个失误啊。历史的轮子卷着华夏大地上的污泥浊水,滚进了历史的沼泽地战国时代。夜半不敢读历史,血雨腥风,读起来让人心惊胆颤,却实实在在是好戏连台,诱人深思。有多少读者,历史就有多少个角度和侧面,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发现。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就这一年,周天子威烈王任命赵籍为赵国国君,首府晋阳山西太原;魏斯为魏国国君,首府安邑山西太原;韩虔为韩国国君,首府平阳山西临汾。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正式瓜分了晋国,给原来的老国君只留下了除首府新田侯马市以外的绛、曲沃两座小城。

原晋国的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山西省全境、黄河以西陕西的一部分、黄河以南河南省的西北部。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地盘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的中部、北部。魏国的地盘大致在今天山西省的南部及陕西省东部靠近黄河的一部分。韩国的地盘在河南省的西北部以及黄河以北山西省的一小部分。

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无论威烈王册封还是不册封赵、魏、韩三家大夫,都改变不了他们已经跻身诸侯行列的事实。早在50年之前的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大家族已经实际掌控了疆域广阔的晋国。

无论从地盘、财富还是掌控的军事实力,三家大夫都要比宋、卫、鲁、中山等国都要强大很多倍。为什么苦心经营了50年之后,周天子颁布诏书,承认赵、魏、韩三家大夫为诸侯这件事就是个石破天惊的大事呢?三家分晋为什么就是历史的一个拐点呢?

原因就两个字:名分。孔夫子的正统思想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三家大夫无论如何强悍,还只是晋国君的臣子。宋、卫、中山无论如何弱小,人家是周天子下属的国君。那时候的君和臣,有天壤之别。吃穿用度、礼仪执仗有严格的等级,不得僭越。僭越者,天下共诛之。封国的大臣可以把国君换来换去,甚至玩弄于掌股之间,始终不敢取而代之,怕的就是这个“天下共诛之”。

拴住这些“乱臣贼子”的笼头拴牲口的皮具,农村娃们都知道只有三个字:礼、名、分。

“礼”就是不可违反的规矩,“名”就是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分”就是搞清楚自己的位子,是什么就是什么,别乱了套。车杖礼仪,包括死了怎么埋葬都在这三个字的严格控制下,这也是周天子驾驭天下、赖以存在的法宝和利器。

搞清楚了这些就好理解周天子认可三家分晋为什么是历史的拐点了。威烈王在公元前403年颁布的认可赵、魏、韩三家为诸侯的诏令,就彻底否定和推翻了三代以来王朝能够赖以存在的理由基础。三家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不仅视而不见,反而为虎作伥,公然认可“乱臣贼子”的诸侯地位,给他们发奖状,还把黑社会洗白。

周天子擢升三家为诸侯,就是在鼓励有实力就可以把国君掀翻,还册封你做诸侯。后面的田氏代齐就是这一恶果的又一个范例。周天子无意之间在鼓励弱肉强食,毁坏王朝运行的秩序。这事儿比几个大臣作乱严重得多了。

三家“乱臣贼子”晋升诸侯,开始名正言顺,没有了“奸名犯分天下共诛之”的威慑,相当于给他们发动侵略战争颁发了许可证。三家凭借强大的实力,大开杀戒,四处攻伐。从此,天下大乱。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