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01:56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1〕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
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面红目赤,倦怠,舌淡红,苔薄白或厚白,脉浮滑或数。
2. 极期
〔1〕湿热郁遏证
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或不畏寒,身热不扬,头痛,周身疼痛,倦怠乏力,口渴,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数或洪数。
〔2〕气营〔血〕两燔证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心烦不宁,斑疹隐现,或鼻衄或齿衄或便血,尿血或阴道出血,舌质红或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或促。
〔3〕阴竭阳脱证
临床表现:神疲懒言,气息衰微,面色萎黄无华,手足厥冷,胸腹灼热,斑疹紫黑,有汗或少汗。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微细或沉缓或结代。
3. 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发病后期,多见乏力倦怠,恶心,纳差,口渴,大便不调,皮疹瘙痒,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一〕辨证论治
1. 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
治疗方法:清暑利湿透邪
①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淡竹叶、荆芥穗、芦根、葛根、藿香、佩兰、香薷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制剂。
②饮食疗法: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忌油腻辛辣食物。
2. 极期
〔1〕湿热郁遏证
治疗方法: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①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达原饮等加减。药物组成:藿香、葛根、青蒿〔后下〕、羌活、白蔻仁、连翘、半夏、滑石〔包煎〕、赤芍、茵陈、草果、甘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制剂。
②饮食疗法:宜多饮水,进食清暑化湿解毒之品,如薏苡仁、白扁豆、绿豆、冬瓜、西瓜、茯苓等。
〔2〕气营〔血〕两燔证
治疗方法:清气透营、凉血解毒
①推荐方药:清瘟败毒饮或清营汤。药物组成: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淡竹叶、牡丹皮、甘草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制剂。
若身体灼热,入夜较甚,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发斑,成片成块,或出血,血色鲜红者,舌质红绛而干,脉数,为热入血分,可予以犀角地黄汤加减。若神志昏迷、谵妄、抽搐者加用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等。
②饮食疗法:宜食清热解毒凉血之品,如鱼腥草、冬瓜、鸡骨草、赤芍、玄参、紫草、茜草等。
〔3〕阴竭阳脱证
治疗方法: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炮附片、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赤芍、玄参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制剂。肝风内动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神识昏蒙,谵语甚者,可予安宫牛黄丸。
3. 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①推荐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饮。药物组成:竹叶、南沙参、薏苡仁、生山药、半夏、芦根、麦冬、生稻麦芽、砂仁、西洋参、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饮食疗法:宜食清热滋阴、健脾和胃之品,如沙参、玉竹、麦冬、石斛、木耳、山药、银耳、莲子、大枣等。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中医外洗治疗:适用于各种证型兼有皮疹症状的患者。
解毒止痒方:苦参30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大青叶30g,紫草30g,银花藤30g,生地黄30g,赤芍15g。以上药物浓煎取200mL,分早、中、睡前对皮疹进行外洗,同时进行冷湿敷以促进局部皮肤充分吸收药物。以3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灌肠治疗:适用于邪犯肺卫、湿热内蕴、气营两燔证伴高热不退、腹胀、便秘等症状者。具体操作方法:复方大黄灌肠液150ml+温开水5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1~2次。
〔三〕西药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小板,HCT,电解质等。对
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
2.对症治疗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避免采用酒精擦浴。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适当进流质食物,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
〔3〕镇静止痛:可给予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四〕护理调摄要点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理重点专科中医护理方案》拟定。
1.一般护理:防蚊隔离,热退超过24小时,病程超过5天者可解除隔离。早期患者宜卧床休息,恢复期的患者也不宜过早活动,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倾向方可适当活动。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相应的出血征象。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饮食。
2.高热的护理: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3.皮肤护理:登革热患者出现淤斑、皮疹时常伴有瘙痒、灼热感,提醒患者勿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采用冰敷或冷毛巾湿敷减轻不适,或采用中医外洗治法减轻瘙痒、疼痛。
〔五〕预防
防蚊灭蚊,保持居住或活动环境清洁,避免至登革热流行区域旅游。
(一)评价标准
中医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治疗前后对比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例数×100%
2.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计算,按照瘟疫/登革热中医临床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见表1。
[1]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 [J].传染病信息,2014,27 (5):262-265.
牵头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
刘小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詹少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庄轰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 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小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登革热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登革热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登革热〔ICD-10编码:APO.x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登革热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发热期:
邪犯肺卫证
极期:
湿热郁遏证
气营(血)两燔证
阴竭阳脱证
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登革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登革热〔ICD-10编码:APO.x0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登革热属于外感急性热病,按卫气营血辨证,邪热不仅从卫气深入营血,而且变证丛生,极易出现危候。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湿热毒邪蕴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及出血,证候学观察的重点是发热,出血,神志改变,伴随症状及舌脉特点。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2.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心肌酶学、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体。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胆脾胰彩超、双肾输尿管膀
4.胱彩超、心脏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急性发热期
邪犯肺卫证:清暑利湿透邪
极期
〔1〕湿热郁遏证: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2〕气营〔血〕两燔证:清气透营,凉血解毒
〔3〕阴竭阳脱证:回阳固脱
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中医外洗治疗
〔2〕中药灌肠治疗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6.预防
〔九〕出院标准
1.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2.无明显出血倾向,肝功能、凝血指标转正常或轻度异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如出现严重出血、休克、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或转入重症医学科,导致变异及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或患者出现重症预警指征:热退后病情加重,出现腹痛、 持续呕吐、 明显渗出征、烦躁不安等表现,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登革热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_
发病时间:___年____月___日___时____分 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年____月___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实际住院日____天
牵头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
刘小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詹少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庄轰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 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小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