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6 22:33
中醫診療方案
2018年版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及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擬定。
〔1〕以身目、小便色黃,且短期內迅速加深,重度乏力,納差為特徵。
〔2〕黃疸持續不退,色澤鮮亮或晦暗,或有嘔惡、腹脹、腹痛、尿少等。
〔3〕有疫毒感染者。
2.西醫診斷:參照2000年9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制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及2012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肝病學會聯合制定的【肝衰竭診治指南】擬訂。
有明確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證據,如HBV血清檢測表面抗原〔HBsAg〕陽性、核心抗體〔抗HBc〕陽性,e抗原〔HBeAg〕可陽性或陰性;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檢測陽性,並符合如下條件者:
〔1〕極度乏力,並有明顯厭食、嘔吐和腹脹等嚴重消化道症狀;
〔2〕黃疸升高,總膽紅素〔TBil〕≥51μmol/L,但≤171μmol/L,且每日上升≥17μmol/L;
〔3〕有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活動度〔PTA〕40%~50%,或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1.6。
〔二〕證候診斷
疫毒熾盛證:身、目、小便色黃、迅速加深,腹脹腹痛,口渴,心煩不寧,失眠多夢,大便乾結,舌質紅絳苔黃,脈數。
濕熱內蘊證:身、目、小便色黃,腹脹脘痞,倦怠乏力,口苦、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大便多乾結或黏滯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一〕辨證論治
1.疫毒熾盛證
治法:清熱泄火、涼血解毒。
〔1〕推薦方藥:犀角地黃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水牛角、黃連、升麻、炒梔子、茵陳、生大黃、赤芍、蒲公英、金錢草、甘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飲食療法:宜食甘涼,忌食辛辣、溫燥動火之食物。宜清熱養陰,潤腸通便之品,如:綠豆、冬瓜、木耳、香蕉、西瓜等。
2.濕熱內蘊證
治則:清熱利濕、通腑解毒。
推薦方藥: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柴胡、黃芩、赤芍、半夏、枳實、大棗、茵陳、梔子、大黃。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飲食療法:宜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助濕生熱之食物。宜健脾利濕,清熱通腑之品,如:山藥、薏米、百合、銀耳、酸奶等。可食用山藥薏米粥。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以下中醫治療技術適用於所有證型。
1.結腸灌洗聯合中藥保留灌腸
藥物組成:生大黃〔後下〕10g、芒硝10g、虎杖15g、厚朴10g、枳實10g、赤芍30g、甘草6g。
適應證:肝衰竭前期合併有腸源性內毒素血症、肝性腦病患者。
禁忌證:肛門、直腸和結腸等手術後,嚴重痔瘡伴有出血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此項操作。
操作方法: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暴露臀部,下墊橡膠墊、治療巾,抬高臀部臀部10cm。先以結腸透析設備先行全結腸清洗,連接、潤滑肛管前端,排氣、夾管,顯露肛門,肛管插入直腸20~30cm,用36.5~37.5℃溫清水1000mL以上,廢液自探頭經另一管道自行流出後,再以37~40℃之間中藥煎劑200ml行結腸灌注,注入藥液後拔管,輕揉肛門,儘量保留藥液1小時以上。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2.中藥直腸滴入
方藥:大黃10g〔後下〕、赤芍10g、酒黃芩10g、白芍15g、茯苓15g、生薏苡仁15g、白及10g、烏梅30g。通腑解毒,減輕腸源性內毒素血症。用法:隔日1次。
適應證:肝衰竭前期合併有腸源性內毒素血症患者。
禁忌證:肛門、直腸和結腸等手術後,嚴重痔瘡伴有出血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此項操作。
操作方法:灌腸液溫度與腸腔溫度接近,一般在37~40℃之間。灌腸液劑量約120ml。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暴露臀部,下墊橡膠墊、治療巾,抬高臀部臀部10cm。將灌腸液置於可調節滴速灌腸器中,排氣、夾管,灌腸器下端連接一次性肛管。顯露肛門,潤滑肛管前端,肛管插入直腸20~30cm。灌腸液液面距離肛門不超過30cm,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調節灌腸速度為80~100滴/分鐘。灌腸結束後,取左側臥位30min、平臥位30min、右側臥位30min,後可去舒適體位。拔管後輕揉肛門,儘量保留藥液1h以上。每日1次。如同時行結腸灌洗聯合中藥保留灌腸,則與之交替進行。
3.肝區紅外線照射
可選擇應用肝病治療儀等中醫診療設備進行治療。
操作方法:患者平臥於病床,暴露肝區,以紅外探頭照射肝區,並根據患者的感覺調整距離,每天1次,每次30min,15天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治療部位必須皮膚保持乾燥,以免紅外線、毫米波被水分吸收而不能進入人體。治療時,注意將紅外線及毫米波探頭對準治療部位再調節輸出,以免輻射至眼睛造成損傷。
〔三〕西醫治療
參考【肝衰竭診治指南〔2012年版〕】,包括抗病毒、保肝、改善微循環、降低內毒素血症等內科治療。
〔四〕護理調攝要點
1.生活起居:主要包括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減輕肝臟負擔。
2.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可進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植物蛋白為主的優質蛋白飲食及富含維生素果蔬。
3.情志調攝:提供心理支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懼、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擬定肝衰竭前期臨床療效標準。
〔一〕 中醫證候療效評價
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證候評分表見附表,證候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
2.有效:症狀、體徵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
3.無效:症狀、體徵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註: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證候積分減少〔%〕=[(治療前積分﹣治療後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二〕疾病療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
參照【肝功能衰竭診療指南〔2012年版〕】擬定。
1.主要療效指標:生存率(4、12、24和48周生存率)。生存率計算:生存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2.次要療效指標:乏力、納差、腹脹、尿少、出血傾向、肝性腦病、感染、腹水等臨床症狀和體徵的改善;生化指標提示總膽紅素下降、凝血指標恢復、白蛋白水平上升。
顯效:①症狀、體徵明顯改善;②TBiL較原水平下降≥70%,PTA≥50%;
有效:①症狀、體徵均有好轉;②TBiL較原水平下降≤70%,但≥30%,PTA≥40%;
無效:①症狀、體徵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②TBiL較原水平下降≤30%,PTA≤40%。
附表 肝衰竭前期證候評分表
參考文獻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誌,2001(01):55-61.
[2]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肝衰竭診治指南(2012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誌,2013,16(03):210-216.
牽頭分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
牽 頭 人:
宗亞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
主要完成人:
宗亞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
李秀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李 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中醫臨床路徑
2018年版
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於西醫診斷為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住院患者
〔一〕適用對象
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肝瘟〔TCD 編碼:BNW22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ICD-10編碼:K72.004)
〔二〕診斷依據
1.疾病診斷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9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制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2012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肝病學會聯合制定的【肝衰竭診治指南】擬定。
2.證候診斷
疫毒熾盛證
濕熱內蘊證
〔三〕 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
患者適合併接受中醫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為≤2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
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3.排除患者藥物中毒性肝炎,或除HBV之外的其他嗜肝病毒感染;
4.合併原發性肝癌、抗HIV陽性者及其他嚴重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響療效評價者,不進入本路徑。
〔六〕中醫證候學觀察
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的不同證候特點,重點觀察本病的主要症狀如身目發黃、小便黃赤、納呆、腹脹、倦怠乏力等,次要症狀如發熱、口乾、口苦、噁心嘔吐、頭身困重、脅肋脹痛等,以及舌象、脈象的動態變化。
〔七〕入院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
〔2〕凝血項;
〔3〕病毒標誌物檢查〔嗜肝病毒檢測及HBV DNA等〕;
〔4〕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等生化指標;
〔5〕血清甲胎蛋白;
〔6〕腹部超聲、心電圖、胸片。
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內毒素定量、血氨、影像學檢查〔CT 或 MRI〕、HBV基因耐藥、甲狀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體等。
〔八〕 治療方法
參照【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
〔1〕疫毒熾盛證:清熱泄火、涼血解毒。
〔2〕濕熱內蘊證:清熱利濕、通腑解毒。
2.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3.特色療法
〔1〕結腸灌洗和中藥保留灌腸
〔2〕中藥直腸滴注
4.其他療法
5.內科基礎治療
6.護理調攝
〔九〕出院標準
1.中醫臨床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
2.肝功能檢查TBIL明顯下降,PTA上升或持續保持在40%以上。
〔十〕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1.病情變化,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
2.治療期間合併其他疾病需要治療,退出本路徑。
3.病情加重,進展為肝衰竭,需要進一步住院治療,退出本路徑。
4.因患者及其家屬意願而影響路徑的執行,退出本路徑。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肝瘟〔乙肝相關肝衰竭前期〕(TCD編碼:BNW220,ICD-10編碼:K72.004〕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發病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28天 實際住院日: 天
牽頭分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
牽 頭 人:
宗亞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
主要完成人:
宗亞力〔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
李秀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李 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