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十五章 文伐

六韬作者:姜太公吕望发布:一叶知秋

2019-11-8 11:18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文伐的方法有哪些?”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姜太公说:“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一是,按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志愿。这样,他就会滋长傲慢情绪,而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一定能把他除掉。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二是,去拉拢敌国的近臣,以分化敌国的力量。敌国近臣如怀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诚程度。如果敌国朝中没有忠臣,他的国家必定面临危亡。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三是,私下行贿收买敌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这些人身居国内而心向外国,敌国就必将发生祸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四是,助长敌国君主的放纵享乐,扩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宝贿赂他,赠送美女讨好他。言辞卑下,曲意听从,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就忘记与我斗争,而放肆地发展自己的邪恶行为了。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五是,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送给他微薄的礼物,与他出任使者前来交涉时,故意加以拖延,而对所交涉的问题不予答复,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诚心解决所交涉的问题,向他表示亲近以取得他的信任,从而使敌国君弥合与我国的关系。这样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够离间敌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曰:收其内.闲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六是,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国,造成敌国内部自相混乱,这样敌国就很少有不灭亡的。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七是,要使敌国君主对我深信不疑,就必须赠送大量礼物加以贿赂,同时收买他左右亲近大臣,暗中给他们好处,使其君臣忽视生产,造成财粮匮乏,国库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八是,用贵重的财宝贿赂敌国君主,进而乘机与他同谋别国,所图谋的又对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后必然信任我们,这就密切了敌国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国就必然会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国而被外国利用,最终必遭惨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九是,用煊赫的名号尊崇他,不让他身临危难,给他以势倾天下的感觉,顺从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夸耀他的功绩。再恭维他德比圣人,这样他必然会狂妄自大而荒废政事了。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是,对敌君要假意卑微屈从,这样必然获得他的信任人从而获得他的内情。秉承他的意志顺从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亲密。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轻而易举把它消灭。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一是,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凡是臣民没有不爱好富贵,厌恶死亡和灾祸的。暗中许诺尊贵的官位,秘密赠送大量财宝,来收买的英雄豪杰。自己国内积蓄充实,但外表却装作贫乏。暗中收纳敌国的智谋之士。使他与自己图谋大计;秘密结交敌国勇士,藉以提高我方士气。要尽量满足这些人取得富贵的欲望,并不断使之滋长蔓延。这样,敌国的豪杰、智士就转而成为我的党徒。这就叫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敌国君主虽然还拥有国家,但视听己被闭塞,还怎么能维持他的统治呢?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是,扶植敌国的奸臣,以迷乱其君主的心智;进献美女淫乐,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给良犬骏马,使其沉溺犬马声色以疲惫身体;经常报以有利的形势,以使他高枕无忧。然后观察有利的时机,而与天下人共谋夺取他的国家。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以上十二种方法正确运用之后,就可以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就是所谓上察天时,下观地利,等到各种有利的征兆都已显现时,就可以兴兵讨伐了。”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