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书纪年
◎帝尧陶唐氏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赤受天祐。’眉八彩,须发尺余,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命羲和历象。
五年,初巡狩四岳。
七年,有麟。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来宾。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帝在位七十载,景星出翼,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囘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授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舜。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八十六年,司空入觐,贽用元圭。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于陶。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尧①元年丙子②。
①尧,又称“帝尧”、“唐尧”,陶唐氏,名放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言尧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勋,谥尧,姓伊祁氏,《帝王纪》云:‘帝尧陶唐氏,祁姓也’。”
②丙子,帝尧元年的干支。《隋书·律历志》引作“景子”,避唐讳改。
《译》帝尧元年为丙子年。
《案》引《路史·后纪》卷十【注】。类见《隋书·律历志》。此条“丙子”二字是否《纪年》原文,诸家看法不同。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案:“原古人之法,以岁星定太岁之所舍,星有超辰,则太岁亦与俱超,故不可以甲子名岁也。东汉以来,步历家废超辰之法,乃以甲子纪年,以便推算。此‘丙子’二字,疑荀勗、和峤等所增也。”李学勤《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则认为:“汉初已有系统的干支纪年,因此《纪年》有这一纪年法是完全可能的。” (见《华夏文明》第1辑第161页〕今从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