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書紀年
◎帝堯陶唐氏
母曰慶都,生於斗維之野,常有黃雲覆其上。及長,觀於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赤受天祐。」眉八彩,鬚髮尺余,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於丹陵,其狀如圖。及長,身長十尺,有聖德,封於唐。夢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歸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命羲和曆象。
五年,初巡狩四岳。
七年,有麟。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來賓。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四十二年,景星見於翼。
五十年,帝游於首山,乘素車玄駒。
五十三年,帝祭於洛。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於丹水。
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鯀。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錫虞舜命。
帝在位七十載,景星出翼,鳳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洪水既平,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蓋五星之精也。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黃姚。」五老因飛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禮備,至於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雲起,囘風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柙,泥以黃金,約以青繩。檢文曰:「闓色授帝舜。」言虞夏當授天命,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後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東沈璧於洛。禮畢,退俟,至於下昃,赤光起,元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於壇。其書言當禪舜,遂讓舜。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於舜。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於文祖。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八十六年,司空入覲,贄用元圭。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八十九年,作游宮於陶。
九十年,帝游居於陶。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於陶。
帝子丹朱避舜於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於房,為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
堯①元年丙子②。
①堯,又稱『帝堯』、『唐堯』,陶唐氏,名放勛。【史記·五帝本紀】【正義】:『言堯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勛,諡堯,姓伊祁氏,【帝王紀】云:「帝堯陶唐氏,祁姓也」。』
②丙子,帝堯元年的干支。【隋書·律曆志】引作『景子』,避唐諱改。
【譯】帝堯元年為丙子年。
【案】引【路史·後紀】卷十【注】。類見【隋書·律曆志】。此條『丙子』二字是否【紀年】原文,諸家看法不同。朱右曾【汲冢紀年存真】案:『原古人之法,以歲星定太歲之所舍,星有超辰,則太歲亦與俱超,故不可以甲子名歲也。東漢以來,步歷家廢超辰之法,乃以甲子紀年,以便推算。此「丙子」二字,疑荀勗、和嶠等所增也。』李學勤【古本<竹書紀年〗與夏代史】則認為:『漢初已有系統的干支紀年,因此【紀年】有這一紀年法是完全可能的。』 (見【華夏文明】第1輯第161頁〕今從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