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15:45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47~286-2012〕[1]水腫病的診斷標準.
〔1〕主症表現:浮腫.身體困重.小便短少.尿濁或血尿.
〔2〕次症表現:面色㿠白.噁心.嘔吐.納差.腹脹.腹痛.
〔3〕重症表現:面色紫暗或黧黑.無尿.口有穢味.或伴胸水.腹水.頻繁嘔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頭痛.抽搐.譫語.嗜睡.昏迷.
2.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2017年發布的【兒童激素敏感.復發/依賴腎病症候群診治循證指南〔2016〕】[2]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1〕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 ≥ 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 2.0.1周內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於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膽固醇高於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腫.
以上4項中以〔1〕和〔2〕爲診斷的必要條件.
〔二〕證候診斷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47~286-2012〕[1].
1. 本證
〔1〕肺脾氣虛證:全身浮腫.顏面爲著.面色㿠白或萎黃.神疲氣短.聲低懶言.自汗.納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脈浮細.
〔2〕脾虛濕困證:全身浮腫.肢體爲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黃.身體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悶.腹脹.納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邊有齒痕.苔厚膩.脈沉緩.
〔3〕脾腎陽虛證:全身明顯浮腫.按之深陷難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體重著.神疲倦臥.脘腹脹滿.或腰膝酸軟.噁心.嘔吐.納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4〕肝腎陰虛證:浮腫較輕或無浮腫.頭痛.頭暈耳鳴.面色潮紅.五心煩熱.盜汗.失眠多夢.口乾咽燥.或腰膝酸軟.或伴痤瘡.舌紅.苔少.脈細數.
〔5〕氣陰兩虛證:浮腫較輕或無浮腫.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自汗.盜汗或午後低熱.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口乾咽燥或長期咽痛.咽部暗紅.易感冒.舌紅少津.苔少.脈細弱.
標證
〔1〕外感風邪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咳嗽.噴嚏.流涕.無汗或有汗.或喘咳氣急.或咽紅.喉核腫痛.舌紅.苔薄白.脈浮.
〔2〕水濕內停證:全身明顯浮腫.皮膚光亮.按之深陷難起.腹水明顯.或伴胸水.或見胸悶.氣短喘咳.或身體困重.腹滿泛惡.便溏.尿少.舌淡.苔白.脈滑.
〔3〕濕熱內蘊證:身體困重.身熱不揚.皮膚瘡瘍癤腫.噁心欲嘔.口粘口苦.口臭.口乾不欲飲.脘腹脹滿.納呆.大便不調.腰痛.小腹墜脹.小便頻數短黃.或灼熱刺痛.尿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4〕瘀血阻滯證:顏面浮腫.面色紫暗或晦暗.眼瞼下發青.唇舌紫暗.皮膚粗糙或肌膚甲錯.有紫紋或血縷.或脅下痞塊.腰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少.脈澀.
〔5〕濕濁停聚證:身重睏倦.精神萎靡.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納呆.噁心.嘔吐.大便粘膩.小便短少.口粘膩.舌淡.苔厚膩.脈滑.
〔一〕辨證論治
1. 本證
〔1〕肺脾氣虛證
治法:健脾益氣.宣肺利水
推薦方藥: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藥物組成:漢防己.黃芪.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脾虛濕困證
治法:健脾益氣.滲濕利水
推薦方藥:防己茯苓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物組成:漢防己.黃芪.桂枝.茯苓.人參.白朮.白扁豆.山藥.薏苡仁.蓮子肉.砂仁.桔梗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3〕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腎健脾.通陽利水
推薦方藥:偏腎陽虛者用真武湯加減.藥物組成:茯苓.白芍.白朮.生薑.附子.偏脾陽虛者用實脾飲加減.藥物組成:附子.白朮.大腹皮.厚朴.木瓜.草果仁.檳榔.乾薑.甘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4〕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養陰清熱
推薦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藥物組成: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牡丹皮.麥冬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陰
推薦方藥:參芪地黃丸加減.藥物組成:黨參.黃芪.生地黃.麥冬.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澤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 標證
〔1〕外感風邪證
治法:外感風寒者宣肺利水.疏風散寒.外感風熱者宣肺利水.疏風清熱
推薦方藥:外感風寒者用荊防敗毒散.外感風熱者用銀翹散加減.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或連翹.金銀花.桔梗.薄荷.竹葉.淡豆豉.荊芥.牛蒡子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2〕水濕內停證
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推薦方藥:五皮飲加減.藥物組成:生薑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車前子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3〕濕熱內蘊證
治法:清熱利濕
推薦方藥:上焦濕熱者用五味消毒飲合三仁湯加減.藥物組成: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中焦濕熱者用甘露消毒丹加減.藥物組成:滑石.黃芩.茵陳蒿.白蔻仁.藿香.石菖蒲.薄荷.下焦濕熱者用八正散加減.藥物組成:車前子.瞿麥.萹蓄.石韋.大黃.梔子.竹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4〕瘀血阻滯證
治法:活血化瘀
推薦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物組成:桃仁.紅花.熟地黃.川芎.當歸.芍藥.丹參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5〕濕濁停聚證
治法:和胃降濁.化濕行水
推薦方藥:溫膽湯加減.藥物組成: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龍骨.牡蠣.蒲公英.甘草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二〕中醫特色療法
1.灸法:脾腎陽虛證:針刺腎俞.腰陽關.委中.命門.肝腎陰虛證:有血尿者針刺腎俞.太溪.復溜穴.腰膝酸軟者針刺腎俞.腰陽關.委中.志室.太溪.
2.耳針療法:王不留行貼:耳尖.神門.肺.脾.腎.三焦等穴位隨症加減.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規消毒後.貼與相應穴位.並進行按壓1分鐘左右.用於治療各型水腫.
3.貼敷療法:遂水散〔甘遂.大戟.芫花各等量〕共碾成極細末.每次 1~3g.置臍內.外加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 1 次.10 次爲 1 個療程.用於治療各型水腫.
〔三〕西藥治療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2017年發布的【兒童激素敏感.復發/依賴腎病症候群診治循證指南〔2016〕】[2]規範應用利尿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同時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和合併症.如感染.電解質紊亂.血栓栓塞.嚴重高血壓.低血容量.嚴重低蛋白血症.腎功能衰竭等.
〔四〕護理調攝要點
1.運動調理:無高度水腫.低血容量和感染的患兒毋需臥床休息.即使需臥床者也應在床上經常變換體位.以預防血管栓塞併發症.
2.飲食調理:注意飲食調攝.清淡.少鹽飲食.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類營養的調攝.注意補充維生素D〔每日500-1000IU〕及鈣劑.
3.情志調理:重視情志護理.避免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腎病綜合症的療效評價標準.
〔一〕評價標準
1.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1〕臨床控制:尿常規檢查蛋白轉陰性.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正常.水腫消失.臨床症狀消失.
〔2〕顯效:尿常規檢查蛋白減少2個『+』.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減少≥40%.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檢查減少≥40%.水腫消失.臨床症狀明顯好轉.
〔3〕有效:尿常規檢查蛋白減少1個『+』.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減少<40%.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檢查減少<40%.水腫消失.臨床症狀好轉.
〔4〕無效:臨床症狀與上述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或加重者.
2.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1〕臨床痊癒:中醫臨床症狀.體徵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
〔2〕顯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且<95%.
〔3〕有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徵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且<70%.
〔4〕無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徵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二〕評價方法
1.評價時點
就診或入院當天進行評價.治療1周和2周後各評價1次.
2.評價工具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根據證候積分變化確定.
3.信息收集
通過中醫四診.體格檢查收集相關臨床信息.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91-96.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 兒童激素敏感.復發/依賴腎病症候群診治循證指南(2016)[J]. 中華兒科雜誌, 2017, 55(10): 729-734.
[3]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路徑說明:本路徑適用於西醫診斷爲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兒科住院患者.
〔一〕適用對象
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爲水腫病〔TCD編碼:BNS01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爲原發性腎病症候群〔ICD-10編碼:N04.900)
〔二〕診斷依據
1. 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47~286-2012〕.
〔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學組2017年發布的【兒童激素敏感.復發/依賴腎病症候群診治循證指南〔2016〕】
2.證候診斷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ZYYXH/T247~286-2012〕.
水腫病〔小兒原發性腎病症候群〕臨床常見證候:
本證:
肺脾氣虛證.脾虛濕困證.脾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氣陰兩虛證
標證:
外感風邪證.水濕內停證.濕熱內蘊證.瘀血阻滯證.濕濁停聚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爲小兒原發性腎病症候群.
2.患兒適合.監護人同意接受中醫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爲 ≤ 14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水腫病〔TCD編碼:BNS010〕和原發性腎病症候群〔ICD-10編碼:N04.900〕的患者.
2.腎病症候群範圍內的蛋白尿.
3.患兒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療期間無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中醫證候學觀察
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症:浮腫.身體困重.小便短少.尿濁或血尿.次症:面色㿠白.噁心.嘔吐.納差.腹脹.腹痛等以及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
〔七〕入院檢查項目
1. 必需的檢查項目
血常規.尿常規及大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肝腎功能.血電解質.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ASO.補體.凝血功能.血沉.B肝五項.自身抗體.PPD試驗.泌尿系B超.腹部B超.胸部正位片.心電圖.
2. 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C肝.梅毒.HIV.病原學檢測.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心臟彩超.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代謝性疾病尿篩查.尿微量蛋白系列.腎組織病理活檢等.
〔八〕治療方法
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本證
〔1〕肺脾氣虛證:健脾益氣.宣肺利水.
〔2〕脾虛濕困證:健脾益氣.滲濕利水.
〔3〕脾腎陽虛證:溫腎健脾.通陽利水.
〔4〕肝腎陰虛證:滋補肝腎.養陰清熱.
〔5〕氣陰兩虛證:益氣養陰.
標證
〔1〕外感風邪證:外感風寒者宣肺利水.疏風散寒.外感風熱者宣肺利水.疏風清熱.
〔2〕水濕內停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3〕濕熱內蘊證:清熱利濕.
〔4〕瘀血阻滯證:活血化瘀.
〔5〕濕濁停聚證:和胃降濁.化濕行水.
2.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3.中醫特色治療
〔1〕灸法.〔2〕耳針療法.〔3〕貼敷療法
4.西藥治療
5.護理調攝
〔九〕出院標準
1.診斷明確.
2.病情改善或穩定:水腫減輕或消退.蛋白尿減少或轉陰.血壓穩定等.
3.無需繼續住院治療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十〕有無變異及其原因分析
1.病情變化.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
2.治療過程中發生病情變化.出現了嚴重的感染.電解質紊亂.血栓栓塞.嚴重高血壓.低血容量.嚴重低蛋白血症.腎功能衰竭及其他嚴重合併症者.退出本路徑.
3.因患兒及家屬意願而影響本路徑的執行時.退出本路徑.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水腫病〔原發性腎病症候群〕〔TCD編碼:BNS010.ICD-10編碼:N04.900〕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發病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4天 實際住院日: 天
牽頭分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
牽頭人:
丁 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要完成人:
丁 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宋純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任獻青〔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劉曉鷹〔湖北省中醫院〕
白玉華〔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