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1:50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1,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2,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进乃暗差使命,赍密诏星夜往各镇去3。
却说前将军、斄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4,遂任显官5,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6。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7。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8,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9。其略曰:
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10,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11。臣闻扬汤止沸12,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13,请除让等。社稷幸甚14,天下幸甚!
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15,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16,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太后曰:『汝等可诣大将军府谢罪17。』让曰:『若到相府,骨肉齑粉矣18。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太后乃降诏宣进。
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19?』绍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20,以防不测。』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绍与操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云21:『太后特宣大将军,馀人不许辄入22。』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酖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后人有诗叹之曰: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23。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馀胁从,尽皆赦宥24。』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25,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26,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27。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28,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29,忽有流萤千百成群30,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庄主大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
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31。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32。先是洛阳小儿谣曰33:『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34。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袁绍骤马出问35:『何人?』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叱曰:『来者何人?』卓曰:『西凉刺史董卓也。』陈留王曰:『汝来保驾耶?汝来劫驾耶?』卓应曰:『特来保驾。』陈留王曰:『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36。是日还宫,见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37。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38,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议。』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39。
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40,尽归掌握。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卓喜。
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41。今上懦弱42,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43,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44!』遂掣佩剑45,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46,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47,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48。』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卓问百官曰:『吾所言,合公道否?』卢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49;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馀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50。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51。」』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52,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司徒王允曰:『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
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卓问李儒:『此何人也?』儒曰:『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须避之。』卓乃入园潜避。
次日,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卓怒,引军同李儒出迎。两阵对圆53,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54,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55,系狮蛮宝带56,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建阳指卓骂曰:『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57。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董卓未及回言,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走。建阳率军掩杀,卓兵大败,退三十馀里下寨,聚众商议。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58,见利忘义59。某凭三寸不烂之舌60,说吕布拱手来降61,可乎?』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也。卓曰:『汝将何以说之?』肃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伏路军人围住,肃曰:『可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62。』军人报知,布命入见。肃见布曰:『贤弟别来无恙63!』布揖曰:『久不相见,今居何处?』肃曰:『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闻贤弟匡扶社稷64,不胜之喜。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牵过来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65。
掣断丝缰摇玉辔66,火龙飞下九天来67。
布见了此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68,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酒酣,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69。』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70,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71,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72,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73,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74,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75,赏罚分明76,终成大业。』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布曰:『董公如此见爱77,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78,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79,公不肯为耳。』布沉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军士散其大半。
次日,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肃遂引布见卓。卓大喜,置酒相待。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80。』布纳卓坐而拜之曰81:『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李儒劝卓早定废立之计。卓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馀,侍卫左右。是日,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82,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83,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正是:
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
毕竟袁绍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1世主——国君。【庄子·渔父】:『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2元恶——首恶。
3星夜——连夜,不等天亮。形容情况紧急,行动迅速。
4结托——勾结并依附。
5显官——高官,达官。显:高贵,显赫。
6不臣之心——不甘于做臣子,有篡夺帝位的野心。
7暗昧——隐晦不明,不明朗,有所隐瞒。
8名正言顺——语意反用『名不正则言不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意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话就会合情合理。引申以指做事的理由正当而充分。
9上表——董卓此表节录自【后汉书·董卓传】、【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10窃闻——谦辞。表示只是自己的私见。
11天常——天的常道。多指封建的纲常伦理。【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
12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汤:沸水,开水。薪:柴火。语本汉·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见【汉书·枚乘传】、【文选】卷三九:『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沧:同『凔』。凉,冷。意谓要想让开水凉下来,与其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不如把灶里的柴火拿掉。比喻治标不如治本,只有治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13鸣钟鼓——语本【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意谓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14幸甚——表示非常庆幸或幸运。多用于书信、表章等,以表示殷切希望。
15禁庭——亦作『禁廷』。宫庭或宫廷。
16刀斧手——指行刑的刽子手或全副武装的卫士。这里指后者。
17诣y ì意——到,至,前往。
18骨肉齑j ī基粉——义同粉身碎骨。
19敢待——敢于,能够。
20甲士——身披铠甲的武士。这里指全副武装的卫士。下文『伏甲』的『甲』义同『甲士』。
21懿旨——皇太后、皇后,皇妃、公主的命令。
22辄入——擅入,未曾允许而进入。
23三公——朝廷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而历朝所指不同。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
24赦宥——宽恕,赦免。
25内省——宫内,宫中。
26擐huàn焕甲持戈——意谓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指全副武装。擐:穿,套。戈:古代的一种兵器,代指兵器。
27走北邙——即逃往北邙山。走:逃跑,逃奔。【左传·定公十年】:『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北邙:亦作『北芒』。山名。本名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称。
28久恋——久留。
29无奈何——即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唐·张说【李工部挽歌】其二:『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30流萤——到处乱飞的萤火虫。
31号令——将犯人行刑示众或将犯人的首级或尸体示众。
32簇——很多人围着。
33小儿谣——即童谣。古人以为童谣能预言未来之事。
34谶ch èn趁——预言,预兆。
35骤马——纵马,快马,催马奔驰。
36废立——废除旧君,另立新君。
37传国玉玺——相传秦始皇得到一块蓝田玉一说卞和玉,雕为印章,上刻李斯所书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其事见【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制,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刘邦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六·传国玺】曰:元至元三十一年,御史中丞崔彧从民家得传国玺,『其方可黍尺四寸,厚及方之三不足,背纽盘螭……面有篆文八……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御史杨桓考证曰:『传国玺,方四寸,其文文饰如前……楚以卡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后求婚于赵,以纳聘焉。秦昭王请以十城易之而不获。始皇并六国,得之,命李斯篆其文,玉工孙寿刻之。【太平御览】又以为蓝田玉所刻。二世子婴,奉玺降沛公刘备于轵道旁。高祖即位,服其玺,因世传之,谓为「传国玺」。』【汉书·元后传】曰:『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羽,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授,号曰「汉传国玺」』。
38铁甲马军——即战马身披铁甲的骑兵。
39泰山——这里是郡名,因境内有泰山而得名。治所在博县,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40招诱——召唤劝导。【后汉书·南蛮传】:『建康元年,日南蛮夷千馀人攻烧县邑……交阯刺史九江夏方开恩招诱,贼皆降伏。』
41奉宗庙社稷——本义为奉祀皇家祖庙和土地神、五谷神。因宗庙和社稷皆为国家的象征,故引申为统治国家。宗庙:见第二回『宗庙』条注。社稷:见第二回『社稷』条注。
42今上——指当今在位皇帝。上:国君,皇帝。【国语·齐语】:『于子之乡,有不慈于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韦昭注:『上,君长也。』
43初——全,完全,始终。【后汉书·独行传·彭修】:『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44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语本【庄子·盗跖】:『盗跖大怒……曰:「丘孔子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意谓顺从我的人才能生存,违抗我的人就得灭亡。表示人飞扬跋扈,蛮横霸道。
45掣——拔出,抽出。南朝宋·虞龢【论书表】:『子敬七八岁学书,羲子从后掣其笔不脱。』
46器宇轩昂——形容人风度翩翩,气概不凡。
47方天画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古代兵器,顶端呈井字形,杆上有彩绘装饰,可钩可刺。
48都堂——唐代尚书省的办公处称为都堂。这里是泛指议政大堂。
49『昔太甲不明』二句——事见【史记·殷本纪】:太甲为成汤长孙,伊尹为贤臣。『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桐宫。』桐宫:『桐』为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为商汤的陵墓所在地,陵墓之地筑有宫殿,故称『桐宫』。
50『昌邑王』三句——事见【汉书·宣帝纪】:昌邑王即汉武帝之孙、汉昭帝之侄刘贺,被封昌邑王。昭帝崩,因无子,大将军霍光立刘贺为帝。旋因其『淫乱』被废,在位只有二十七天。
51『有伊尹之志』二句——志:德行,道德。篡:叛逆夺权。这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公孙丑曰:「……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儁」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这两句是说只有像伊尹那样道德高尚的大臣才可以把不贤的君主废掉而另立新君,否则便是叛逆夺权。
52人望——众人所仰望。【后汉书·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
53两阵对圆——古代两军相对布阵,各呈弧形半圆形,两阵合看则呈圆形,故称『两阵对圆』。
54束发金冠——参见第五回『三叉束发紫金冠』条注。
55唐猊铠甲——泛指皮质铠甲。唐猊:亦作『唐夷』。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其皮坚而厚,可制铠甲,后遂借指皮甲。典出汉·刘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
56狮蛮宝带——以狮子和蛮王装饰带钩的腰带。为高级武官的腰带。
57涂炭——涂:污泥。炭:炭火。『涂炭』典出【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孔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意谓犹如陷入污泥和炭火之中。形容苦难深重。
58勇而无谋——语出【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皇甫郦答曰近董公之强,明将军目所见……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意谓只是勇敢而没有谋略,也即只有蛮力而不用脑子。
59见利忘义——语或本『乡利倍义』,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乡:通『向』。倍:通『背』。意谓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了道义。指人唯利是图,不顾廉耻。
60三寸不烂之舌——语本『三寸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曰毛先生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司马贞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形容人能言善辩的口才。
61说shu ì税——用言语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拱手——本义为两手相合以示敬意。引申为恭恭敬敬或服服帖帖。
62故人——旧交,老朋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63别来无恙yàng样——意谓分别以来,一切都好吗?常用作书信或久别重逢时的问候语。无恙:无病无灾。【太平御览】卷七三九引汉·应劭【风俗通】:『恙,病也。凡人相见及通书,皆云「无恙」。又【易传】云:「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齧虫也,善食人心,俗悉患之,故相劳云无恙。」』
64匡扶——匡正扶持。
65紫雾——形容赤兔马奔驰时像一团紫雾。
66『掣断』句——意谓赤兔马挣断了缰绳,还想挣脱笼头。形容赤兔马精力充沛,神采飞扬。
67『火龙』句——意谓赤兔马犹如从天而降的一条火龙。火龙:形容赤兔马毛色火红,奔驰极快。
68龙驹——骏马的别称。南朝陈·徐陵【骢马驱】:『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镂衢。』
69令尊——对他人之父的敬称。凡称他人亲属或朋友均可冠以『令』字,以示尊敬。
70先父——亡父,自称已故父亲。先:称呼死者的敬词。弃世——意谓离开人世。人死的婉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
71擎天驾海之才——意谓犹如撑天之柱和架海之梁。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擎:支撑,托起,举起。驾:通『架』。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他是那擎天白玉柱,端的是驾海紫金梁。』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儿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
72探囊取物——语本【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李穀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穀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穀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意谓犹如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73良禽择木而栖——木:树木。语意本【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意谓好鸟选择适当的树木栖息。比喻贤才选择英明的主人予以扶助。
74见机——义同『见幾』。能从事物的细微变化中预见其先兆。【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幾而作,不俟终日。』
75敬贤礼士——语本『礼贤下士』,出自【孟子·尽心下】『岂谓是与……』汉·赵岐注:『谓王不礼贤下士。』又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诫江夏王义恭书】见【宋书·刘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意谓帝王、达官显宦降低自己的身分尊敬和器重有德才的人。
76赏罚分明——语本『赏信罚必』,出自【六韬·文韬·赏罚】:『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意谓该奖赏的一定奖赏,该惩罚的一定惩罚,绝不含糊。
77见爱——被喜爱,抬举。【晏子春秋·外篇下四】:『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有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78涓埃——比喻极其微小。涓:细流。埃:尘土。【周书·萧撝传】:『臣披款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79翻手之间——翻一下手掌的时间。这里是形容轻而易举。
80旱苗之得甘雨——甘雨:好雨,及时雨。【诗经·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女士。』孔颖达疏:『甘雨者,以长物则为甘,害物则为苦。』『旱苗之得甘雨』或本『旱苗之仰膏雨』,出自晋·潘岳【司空郑衮碑】:『凡厥搢绅之士,所以挹酌洪流,含咀英芳者,犹旱苗之仰膏雨,湛露之晞朝阳也。』意谓久旱中的禾苗忽然得到了一场及时雨。
81纳——通『捺』。按捺。
82伊尹、霍光故事——即伊尹废太甲、霍光废昌邑王的故事。参见本回『「太甲」二句』注和『「昌邑王」三句』注。
83废嫡立庶——废除正妻所生长子而立侧室所生之子为帝。这里指废除已继位的弘农王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因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刘协为王美人所生,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