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佈:一葉知秋

2020-5-21 21:54

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紹遂移檄孫堅1,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堅以杖畫地曰:『董卓與我,本無讎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2,來決死戰者,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堅敗績,將軍何安?』術惶恐無言,命斬進讒之人,以謝孫堅3

忽人報堅曰:『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要見將軍。』堅辭袁術,歸到本寨,喚來問時,乃董卓愛將李傕。堅曰:『汝來何為?』傕曰:『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堅大怒,叱曰:『董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4,吾欲夷其九族5,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6,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卓怒,問李儒。儒曰:『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7,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8。鹿走入長安9,方可無斯難10。」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11,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12,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13。』

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實不悟。』遂引呂布星夜回洛陽,商議遷都。聚文武於朝堂,卓曰:『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吾觀旺氣實在長安14,吾欲奉駕西幸15。汝等各宜促裝16。』司徒楊彪曰:『關中殘破零落17。今無故捐宗廟18,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鑑察19。』卓怒曰:『汝阻國家大計耶?』太尉黃琬曰:『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20,更始赤眉之時21,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22;更近隴右23,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司徒荀爽諫曰:『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卓大怒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為庶民24。卓出上車,只見二人望車而揖,視之,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卓問有何事。毖曰:『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卓大怒曰:『我始初聽你兩個保用袁紹,今紹已反,是汝等一黨。』叱武士推出都門斬首。遂下令遷都,限來日便行。

李儒曰:『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25。但是袁紹等門下26,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卓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插旗頭上27,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28,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於路殺人。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后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29。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餘車,劫了天子並后妃等,竟望長安去了。

卻說卓將趙岑見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先入。玄德、關、張殺入虎牢關,諸侯各引軍入。

且說孫堅飛奔洛陽,遙望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並無雞犬人煙。堅先發兵救滅了火,令眾諸侯各於荒地上屯住軍馬。曹操來見袁紹,曰:『今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按兵不動,何也?』紹曰:『諸兵疲睏,進恐無益。』操曰:『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30!』遂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李儒曰:『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31,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卓從其計,又令呂布引精兵遏後。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將軍馬擺開。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將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布引鐵騎掩殺,操軍大敗,回望滎陽而走。

走至一荒山腳下,時約二更,月明如晝。方才聚集殘兵,正欲埋鍋造飯,只聽得四圍喊聲,徐榮伏兵盡出。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榮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帶箭逃命,踅過山坡32。兩個軍士伏於草中,見操馬來,二槍齊發,操馬中槍而倒。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只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操視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於此矣,賢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馬,洪願步行。』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33?』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操上馬,洪脫去衣甲,拖刀跟馬而走。約走至四更餘,只見前面一條大河阻住去路,後面喊聲漸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復活矣。』洪急扶操下馬,脫去袍鎧,負操渡水。才過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帶水而走。比及天明34,又走三十餘裏,土岡下少歇。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操正慌急間,只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大喝:『徐榮無傷吾主!』徐榮便奔夏侯惇,惇挺槍來迎。交馬數合,惇刺徐榮於馬下,殺散餘兵。隨後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憂喜交集。聚集殘兵五百餘人,同回河內。卓兵自往長安。

卻說眾諸侯分屯洛陽。孫堅救滅宮中餘火,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堅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35,宰太牢祀之36。祭畢,皆散。

堅歸寨中。是夜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37,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38。堅嘆曰:『帝星不明39,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旁有軍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40。』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着。啟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於天,既壽永昌41。』堅得璽,乃問程普。普曰:『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42。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43。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44。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45。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46。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堅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託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誰想數中一軍是袁紹鄉人,欲假此為進身之計47,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紹與之賞賜,暗留軍中。次日,孫堅來辭袁紹曰:『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別公。』紹笑曰:『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堅失色曰:『此言何來?』紹曰:『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復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堅曰:『玉璽何由在吾處?』紹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堅曰:『吾本無之,何強相逼?』紹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禍。』堅指天為誓曰:『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眾諸侯曰:『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之。』紹喚軍士出曰:『打撈之時,有此人否?』堅大怒,拔所佩之劍,要斬那軍士。紹亦拔劍曰:『汝斬軍人,乃欺我也。』紹背後顏良、文丑皆拔劍出鞘;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眾諸侯一齊勸住。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就路上截住奪之。

次日,人報曹操追董卓,戰於滎陽,大敗而回。紹令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操解悶。飲宴間,操嘆曰:『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大谷,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48。皆深溝高壘49,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紹等無言可對。

既而席散,操見紹等各懷異心,料不能成事,自引軍投揚州去了。公孫瓚謂玄德、關、張曰:『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吾等且歸。』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為平原相,自去守地養軍。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瑁推辭不與。岱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盡降其眾。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卻說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劉表與此七人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為輔。當時看了袁紹書,隨令蒯越、蔡瑁引兵一萬,來截孫堅。

堅軍方到,蒯越將陣擺開,當先出馬。孫堅問曰:『蒯異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為漢臣,如何私匿傳國之寶?可速留下,放汝歸去。』堅大怒,命黃蓋出戰;蔡瑁舞刀來迎。斗到數合,蓋揮鞭打瑁,正中護心鏡。瑁撥回馬走,孫堅乘勢殺過界口50。山背後金鼓齊鳴,乃劉表親自引軍來到。孫堅就馬上施禮曰:『景升何故信袁紹之書,相逼鄰郡?』表曰:『汝匿傳國璽,將欲反耶?』堅曰:『吾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聽信,將隨軍行李任我搜看。』堅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覷我?』方欲交兵,劉表便退。堅縱馬趕去,兩山後伏兵齊起,背後蔡瑁、蒯越趕來,將孫堅困在垓心51。正是:

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

畢竟孫堅怎地脫身,且聽下文分解。


1移檄——古代官方文書移和檄的合稱。這裏作『下令』或『命令』解。移:古代官方文書之一,多用於不相統屬的官署之間。

2親冒矢石——矢石:飛箭和炮石。『親冒矢石』本『親受矢石』,出自【左傳·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匄同『丐』帥卒攻逼陽,親受矢石。』受:承受,遭到。引申為冒着。意謂將帥率領士卒冒着敵人飛箭、炮石的攻擊。形容將領、官員等親臨前線,冒着生命危險,奮勇作戰。

3謝——這裏是謝罪、賠禮道歉之意。

4盪覆——顛覆,毀壞。【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盟叔孫氏也,曰:「毋或如叔孫喬如欲廢國常,盪覆公室。」』

5夷——這裏是誅滅、殺害之意。

6抱頭鼠竄——抱頭:人在危急時保護腦袋的下意識動作。竄:逃跑。『抱頭鼠竄』本『奉頭鼠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常山王張耳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劉邦。』又見【漢書·蒯通傳】,文作:『始常山王張耳、成安君陳餘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顏師古註:『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竄。』意謂兩手抱頭像老鼠般倉皇逃跑。形容逃跑時的驚慌狼狽之狀。

7遷帝——挾持皇帝遷移實指遷都

8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指西漢和東漢。

9鹿走入長安——意謂當東漢陷入動亂危亡時遷都長安。鹿走:典出【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坐東宮,召被欲與謀,曰:「將軍上。」被悵然曰:「上寬赦大王,王復安得此亡國之言乎?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台也。』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霑衣也。」』又見【漢書·伍被傳】。後即以『鹿走』、『鹿走蘇台』、『麋鹿游』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蕪。

10無斯難——避免或免除這場災難。斯:指示代詞。此。

11旺——興旺發達。

12天運合回——意謂按天運應該遷回舊都長安。

13虞——憂慮,顧慮。

14旺氣——興旺的氣運,好運氣。多指將出帝王的徵兆。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錄·吳嶠精明天文】:『時煬帝元年,吳嶠過鄴中告其令曰:「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而旺氣流萃於秦地。」』

15奉駕西幸——意謂陪着皇帝遷往西都長安。奉:侍奉,侍候。駕:皇帝的車駕,代指皇帝。幸:皇帝出行之專稱。

16促裝——趕快收拾行裝。促:趕快,加緊。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

17關中——指長安所在地,即原秦國故地。以其在函谷關之西而得名。

18捐宗廟——拋棄皇家祖廟。

19鑑察——明鑑審察。

20王莽篡逆——王莽為漢元帝皇后之侄,以外戚而掌朝政,即篡漢稱帝,建立『新』朝,在位十五年而被殺。

21更始赤眉——即指淮陽王劉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赤眉起義,天下大亂,焚毀西漢都城長安。更始:淮陽王劉玄推翻王莽『新』朝而稱帝後的年號。

22崤函——崤山和函谷的並稱。二地相鄰,自古為險要關隘,故並稱。

23隴右——古地區名。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古代以西為右,故稱。約相當於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

24庶民——平民百姓。

25籍沒——登記並沒收所有家產。

26但是——凡是,只要是。

27插旗頭上——古代處決犯人時要在其頭上插牌子,上書其罪名,謂之『亡命旗』。

28溝壑——本義為山溝,引申為野外。

29墳冢——墳墓。這是一個同義複合詞,『墳』、『冢』皆為墳墓,二者合併仍為墳墓。

30豎子不足與謀——豎子:對人的蔑稱,相當於口語『小子』。不足:不能,不可。謀:謀劃,商量。語出【史記·項羽本紀】:『亞父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意謂這小子沒出息,不能與之共謀大事。

31山塢——山凹,山坳。

32xué學過——轉過。

33奈何——怎麼辦。

34比及——等到,及至。

35列聖神位——指漢朝歷代皇帝的牌位。

36太牢——古代最高等級的祭祀禮儀,其祭品需牛、羊、豬三牲俱備。

37露坐——露天而坐。

38紫微垣——中國古代為便於認識星辰和觀察天象,將若干顆恆星多少不等地組合起來,一組稱一個星官。其中一組星官由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組成,故稱三垣。紫微垣有星十五顆,分為兩列,以北極為中樞,成屏藩狀。古人以為是大帝星坐,天子居其中。如【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東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39帝星——又稱『天帝』,俗稱『紫微星』。北極五星中最明亮的一顆。古人以其象徵皇帝,其或明或暗則象徵皇帝的興衰。如【宣和遺事】後集:『韓離不帥兵犯慶源府,其太史奏:「南朝帝星復明。」虜驚欲遁回。』

40毫光——如毫毛一樣四射的光芒。

41『乃一玉璽……既壽永昌』——此即秦始皇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參見第三回『傳國玉璽』注。

42『此玉是』五句——這五句是對『卞和玉』來歷故事的概述,原故事更為詳細。事見【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事又見於漢·劉向【新序·卷五·雜事】,文字大同小異。

43『二十八年……此璽復歸於秦』——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滈池君:水神名。裴駰集解引蘇林曰:『祖,始也。龍,人君象。謂始皇也。』

44子嬰——秦始皇之孫。趙高殺秦二世,立子嬰為帝,在位僅四十六天,即降於劉邦,旋被項羽所殺。

45『後至王莽篡逆……以金鑲之』——【漢書·元後傳】云:王莽篡位,命安陽侯王舜向太后索璽,太后大罵,但又『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玉璽譜】云:『至王莽篡位,就元後求璽,不與,以威逼之,乃出璽投地,璽上螭一角缺。』

46九五之分——意謂有做皇帝的福分。九五:典出【周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後即以『九五』代指帝位。

47進身——多指入仕做官,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48三輔——西漢初原為管轄都城長安的三個官職左內史、右內史、主爵中尉的合稱,後泛指長安附近地區。

49深溝高壘——語出【六韜·龍韜·兵征】:『三軍齊整,陳勢已固,深溝高壘,又有大風甚雨之制,三軍無故,旌旗前指,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此得神明之助,大勝之徵也。』意謂挖掘很深的壕溝,建築很高的壁壘。指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

50界口——地界。

51垓心——重圍之中。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