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2:21
卻說魯肅、孔明辭了玄德、劉琦,登舟望柴桑郡來。二人在舟中共議,魯肅謂孔明曰:『先生見孫將軍,切不可實言曹操兵多將廣。』孔明曰:『不須子敬叮嚀,亮自有對答之語。』及船到岸,肅請孔明於館驛中暫歇,先自往見孫權。權正聚文武於堂上議事,聞魯肅回,急召入問曰:『子敬往江夏,體探虛實若何1?』肅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稟。』權將曹操檄文示肅曰:『操昨遣使齎文至此,孤先發遣來使,現今會眾商議未定。』肅接檄文觀看。其略曰:
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2。旄麾南指3,劉琮束手4,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速賜回音。
魯肅看畢曰:『主公尊意若何?』權曰:『未有定論。』張昭曰:『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順。且主公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既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不可敵。以愚之計,不如納降,爲萬安之策。』眾謀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孫權沉吟不語。張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則東吳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孫權低頭不語。
須臾,權起更衣,魯肅隨於權後。權知肅意,乃執肅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肅曰:『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權曰:『何以言之?』肅曰:『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5,累官故不失州郡也6。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7?眾人之意,各自爲己,不可聽也。將軍宜早定大計。』權嘆曰:『諸人議論,大失孤望。子敬開說大計,正與吾見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但操新得袁紹之眾,近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以抵敵。』肅曰:『肅至江夏,引諸葛瑾之弟諸葛亮在此,主公可問之,便知虛實。』權曰:『臥龍先生在此乎?』肅曰:『現在館驛中安歇。』權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見。來日聚文武於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後升堂議事。』肅領命而去。
次日,至館驛中見孔明,又囑曰:『今見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見機而變,決不有誤。』肅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已畢,坐於客位。
張昭等見孔明丰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遊說。張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8。』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爲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9。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10?』孔明自思:『張昭乃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權?』遂答曰:『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也11。』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12;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13。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14。今既從事劉豫州15,當爲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16,亦謂彪虎生翼17,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18,以爲拂高天之雲翳19,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20,在此時也。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21;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22:『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23?譬如人染沉疴24,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爲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此正如病勢尫羸已極之時也25。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藉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26,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爲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27:『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爲何如?』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28,劫劉表烏合之眾29,雖數百萬不足懼也。』虞翻冷笑曰:『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30,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座間又一人問曰:『孔明欲效儀、秦之舌31,遊說東吳耶?』孔明視之,乃步騭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爲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步騭默然無語。
忽一人問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視其人,乃薛綜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綜曰:『公言差矣。漢傳世至今,天數將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32,安得不敗乎?』孔明厲聲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33!夫人生天地間,忠孝爲立身之本。公既爲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34。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席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孔明視之,乃陸績也。孔明笑曰:『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郎乎35?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爲曹相國之後,則世爲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36;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爲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語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37,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孔明視之,乃嚴畯也。孔明曰:『尋章摘句38,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39,釣渭子牙40,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41,皆有匡扶宇宙之才42,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43,舞文弄墨而已乎44?』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忽又一人大聲曰:『公好爲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爲儒者所笑耳。』孔明視其人,乃汝陽程德樞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45,惟務雕蟲46,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47,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48,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程德樞不能對。
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49,盡皆失色。時座上張溫、駱統二人又欲問難,忽一人自外而入,厲聲言曰:『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斗口耶?』眾視其人,乃零陵人,姓黃名蓋,字公覆,現爲東吳糧官。當時黃蓋謂孔明曰:『愚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何不將金石之論爲我主言之,乃與眾人辯論也?』孔明曰:『諸君不知世務,互相問難50,不容不答耳。』
於是黃蓋與魯肅引孔明入,至中門,正遇諸葛瑾,孔明施禮。瑾曰:『賢弟既到江東,如何不來見我?』孔明曰:『弟既事劉豫州,理宜先公後私,公事未畢,不敢及私。望兄見諒。』瑾曰:『賢弟見過吳侯,卻來敘話。』說罷自去。
魯肅曰:『適間所囑,不可有誤。』孔明點頭應諾。引至堂上,孫權降階而迎,優禮相待。施禮畢,賜孔明坐。眾文武分兩行而立。魯肅立於孔明之側,只看他講話。孔明致玄德之意畢,偷眼看孫權: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說,等他問時,用言激之便了。』
獻茶已畢,孫權曰:『多聞魯子敬談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見,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無學,有辱明問。』權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必深知彼軍虛實。』孔明曰:『劉豫州兵微將寡,更兼新野城小無糧,安能與曹操相持?』權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馬步水軍,約有一百餘萬。』權曰:『莫非詐乎?』孔明曰:『非詐也。曹操就兗州已有青州軍二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五六十萬,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萬,今又得荊州之軍二三十萬:以此計之,不下一百五十萬。亮以百萬言之,恐驚江東之士也。』魯肅在旁聞言失色,以目視孔明。孔明只做不見。權曰:『曹操部下戰將還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權曰:『今曹操平了荊、楚,復有遠圖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不欲圖江東,待取何地?』權曰:『若彼有吞併之意,戰與不戰,請足下爲我一決。』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將軍不肯聽從。』權曰:『願聞高論。』孔明曰:『向者宇內大亂,故將軍起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除大難51,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52,故豫州遁逃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53,不如早與之絕;若其不能,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54,北面而事之55?』權未及答,孔明又曰:『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56,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57;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
孫權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眾皆哂笑而散。魯肅責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寬洪大度,不即面責。先生之言,藐視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計,彼不問我,我故不言。』肅曰:『果有良策,肅當請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爲齏粉矣。』肅聞言,便入後堂見孫權。權怒氣未息,顧謂肅曰:『孔明欺吾太甚。』肅曰:『臣亦以此責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權回嗔作喜曰58:『原來孔明有良謀,故以言詞激我。我一時淺見,幾誤大事。』便同魯肅重複出堂,再請孔明敘話。
權見孔明,謝曰:『適來冒瀆威嚴,幸勿見罪。』孔明亦謝曰:『亮言語冒犯,望乞恕罪。』權邀孔明入後堂,置酒相待。數巡之後,權曰:『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與孤耳,今數雄已滅,獨豫州與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吳之地,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與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孔明曰:『豫州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59;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權大悅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遂令魯肅將此意傳諭文武官員,就送孔明於館驛安歇。
張昭知孫權欲興兵,遂與眾議曰:『中了孔明之計也。』急入見權曰:『昭等聞主公將興兵與曹操爭鋒,主公自思比袁紹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將寡,尚能一鼓克袁紹,何況今日擁百萬之眾南征,豈可輕敵?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60。』孫權只低頭不語。顧雍曰:『劉備因爲曹操所敗,故欲借我江東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爲其所用乎?願聽子布之言。』孫權沉吟未決。張昭等出,魯肅入見曰:『適張子布等又勸主公休動兵,力主降議,此皆全軀保妻子之臣61,爲自謀之計耳。原主公勿聽也。』孫權尚在沉吟,肅曰:『主公若遲疑,必爲眾人誤矣。』權曰:『卿且暫退,容我三思。』肅乃退出。時武將或有要戰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議論紛紛不一。
且說孫權退入內宅,寢食不安62,猶豫不決。吳國太見權如此,問曰:『何事在心,寢食俱廢?』權曰:『今曹操屯兵於江漢,有下江南之意。問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戰者。欲待戰來,恐寡不敵眾;欲待降來,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猶豫不決。』吳國太曰:『汝何不記吾姐臨終之語乎?』孫權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想出這句話來。正是:
追思國母臨終語,引得周郎立戰功。
畢竟說著甚的,且看下文分解。
1體探——親自探聽。
2奉詞伐罪——即『奉辭伐罪』,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意謂以嚴正的理由討伐有罪的人。
3旄麾南指——帥旗指向南方。表示軍隊南征。旄麾:帥旗。
4束手——捆綁雙手。表示不再抵抗。
5還鄉黨——返回家鄉。鄉黨:家鄉,故鄉。
6累官——即積累功績,逐步升官。
7南面稱孤——南面:古代帝王臨朝坐北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謙稱。『南面稱孤』出自【莊子·盜跖】:『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悅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意謂可以稱帝稱王。
8小可之比——意謂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還是謙虛的比喻,實際才能更超過了管、樂。
9席捲——形容全部占有或吞併。
10未審——不知,不明白。
11等閒——『等閒之輩』的省略。意謂無足輕重的普通人。
12一匡天下——即一舉而挽救亂世,使天下太平。匡:扶持,救助。
13濟世之才——語出晉·孫惠【詭稱南嶽逸士秦秘之以書於東海王越】見【晉書·孫惠傳】:『明公思安危人神之應,慮禍敗前後之徵,弘勞謙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賢之義,傾府竭庫以振貧乏,將有濟世之才,渭濱之士,含奇謨於朱唇,握神策於玉掌,逍遙川岳之上,以俟真人之求。』意謂能夠挽救時局、治國惠民的人才。
14危坐——端坐。
15從事——追隨,奉事。
16童蒙——不懂事的兒童。
17彪虎生翼——意謂猶如給猛虎加上了翅膀。參見第二十七回『與虎添翼』條注。彪虎:猛虎。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愛騎一匹白戰馬,如彪虎。』
18拭目而待——拭目:擦亮眼睛。表示急欲看到所期望的事物。『拭目而待』或本【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意謂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待著某件事情的出現。也表示期望的殷切。
19拂高天之雲翳y ì意——本義爲去除天空中的陰雲。借喻掃蕩天下亂臣賊子,恢復太平。拂:去掉,掃除。雲翳:陰雲。
20措天下於衽r è任席之上——意謂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措:本義爲安置、安放,引申爲治理國家。衽席:本義爲床褥,借喻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21孤子——指劉表的遺孤劉琮。
22啞然——形容笑聲。
23『鵬飛萬里』二句——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有大鯤魚,化而爲大鵬鳥,其背不知有幾千里,一下子就能飛九萬里。有一種小鳥叫斥鴳鳥,竟然嘲笑大鵬鳥說:『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奚適也?』諸葛亮用此典以自比大鵬鳥,嘲笑東吳謀士猶如斥鴳鳥,很難理解他的遠大志向。
24沉疴kē科——重病。
25尪羸wāng léi汪雷——瘦弱,衰弱。
26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劉邦與項羽曾在此激戰,項羽失敗自刎,劉邦大獲全勝。
27抗聲——高聲,大聲。抗:義通『亢』。
28蟻聚之兵——猶如螞蟻般聚集起來的軍隊。義同『烏合之眾』。
29烏合之眾——參見第十七回『烏合之師』條注。
30區區——匆忙,急忙。區:通『驅』。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其八:『自去春初到維揚……自後區區不覺逾歲。』
31儀、秦之舌——指張儀、蘇秦之善辯。二人皆爲戰國時著名的說客:張儀主張連橫,蘇秦主張合縱,皆曾遊說於各諸侯國。
32以卵擊石——語本『以卵投石』,出自【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意謂拿雞蛋去打石頭。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敗或滅亡。
33無父無君——典出【孟子·滕文公下】:『楊氏爲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意謂爲人不孝不忠,猶如禽獸一般。楊氏指楊朱,主張利己之『爲我』說;墨氏指墨翟,主張博愛之『兼愛』說。故孟子罵二人爲『無父無君』之禽獸。諸葛亮藉以罵薛綜爲禽獸而不露痕跡。
34曹參——秦末隨劉邦起義,屢立戰功,被封平陽侯。漢惠帝時曾任丞相。
35懷橘之陸郎——事見【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後即以『懷橘』作爲孝親的典故。諸葛亮則反用其意,作爲偷竊行爲,藉以嘲笑。
36蔑祖——侮辱祖宗。
37強詞奪理——語或本『強詞昧理』,出自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孫皓大集公卿洎庶寮,征會以車馬。既至,皓強詞昧理,取會不及已;而會酬抗,盡典謨之體。』昧:冒,不顧。意謂硬用言詞強辯,把無理說成有理。
38尋章摘句——尋章:在文章中尋找。摘句:摘抄字句。『尋章摘句』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趙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吳王孫權頗知學乎?」咨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意謂只注意搜尋、摘記文章中的一些華麗詞句。指讀書不深究其內容和精神而只重視其詞句。
39耕莘shēn身伊尹——伊尹,名伊,一名摯,尹爲官名。因其曾耕於有莘國在今山東之野,故稱『耕莘伊尹』。其事跡見於【孟子·萬章上】:『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商湯三次派使往聘方至,輔佐商湯滅夏。湯亡後歷佐卜丙、仲壬、太甲三王。太甲荒淫,不理國政,伊尹將其放逐至桐宮,三年後悔改,又迎之復位。
40釣渭子牙——意謂在渭河釣魚的姜子牙姜太公。事見漢·徐幹【中論·審大臣】:『又有不因眾譽而獲大賢,其文王乎?畋於渭水邊,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釣。文王召而與之言,則帝王之佐也,乃載之歸,以爲太師。』
41鄧禹、耿弇——兩人都是東漢開國元勛。鄧禹官至大司徒、太傅,先後被封酇侯、高密侯。耿弇官至大將軍,被封好畤侯。【後漢書】均有傳。
42匡扶宇宙之才——具有匡正扶持國家的才能。
43數黑論黃——語本『說黃道黑』,出自宋【應庵曇華禪師語錄·卷七·法師上·示感化士】:『豈可飽食終日,成群作隊,說黃道黑?』意謂說長道短,信口雌黃。
44舞文弄墨——語或本『調墨弄筆』,出自漢·王充【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爲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意謂喜歡賣弄文字技巧,耍筆桿子。
45君子之儒、小人之儒——典出【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女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意謂儒者之中既有君子,也有小人。
46雕蟲——本義爲用刀在竹簡上刻寫蟲書又名鳥蟲書,漢字書體之一。比喻專注於微不足道的小技藝。多指寫作詩文詞賦。
47皓首窮經——皓首:白髮滿頭。皓:白色,潔白。窮經:竭力鑽研經籍。『皓首窮經』本『白首窮經』,出自唐·韓偓【贈易卜崔江處士】見【全唐詩】卷六八一:『白首窮經通秘義,青山養老度危時。』意謂直到白髮滿頭還在竭力鑽研經籍。形容人勤勉好學,至老不倦。這裡卻用作貶義,指死讀書而於世無補。
48楊雄——多作揚雄。自幼好學不倦,博覽群書,尤長辭賦。後事王莽,爲大夫,因被株連而跳樓自盡,被人視爲晚節不終。【漢書】有傳。
49對答如流——語本『應答如流』,出自無名氏【後漢書·孔融】見【八家後漢書】輯本:『孔融後與李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意謂回答別人的問話像流水般順暢。形容思維敏捷,口才流利。
50問難——本指雙方就某些問題加以切磋辯駁。這裡指向對方出難題,希望將其難住並認輸。
51芟shān山除——本義爲除去雜草,借喻消滅勁敵。
52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原作『英雄無所用武』,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說孫權曰今曹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劉備遁逃至此。』意謂英雄人物沒有施展武功的地方或機會。比喻有才幹的人得不到施展本領的地方或機會。
53中國——這裡指曹操占據的中原,即黃河流域地區。
54按兵束甲——按兵:軍隊停止行動而駐紮。束甲:把盔甲收起來。表示停止戰鬥。『按兵束甲』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謂孫權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案:同『按』。意謂命令軍隊駐紮,暫不行動。
55北面而事之——意謂俯首向曹操稱臣。因古代帝王均南面而坐,臣子朝拜時皆面朝北,故稱。之:代詞。代指曹操。
56疑貳——疑惑不定,三心二意,猶豫不決。
57『昔田橫』三句——事見【史記·田儋列傳】:田橫爲秦末齊國人。劉邦部將韓信破齊後,田橫自立爲王,與劉邦兵交戰。後率五百餘人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降,他在途中自殺,以示不屈。留在海島的五百餘人亦全部自殺,爲青史留下悲壯的一頁。
58回嗔作喜——回:變,改變。嗔:生氣,惱怒。『回嗔作喜』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皇帝登時聞此語,回嗔作喜卻交存。』意謂由惱怒變爲喜悅。
59『強弩之末』二句——弩:古代用機械發射的弓。末:指箭射出後的最末一段途程。魯縞:魯地今山東一帶出產的一種薄絹。這兩句最早出自【史記·韓長孺列傳】,原文是:『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至【漢書·韓安國傳】,又變作:『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至【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又變作:『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然而意思都一樣,是說即使爲強弓射出的箭,及其射程之末尾,也已無力射穿薄絹了。這裡借喻曹兵雖然強大,由於南下遠征,過度疲勞,也已不堪一擊。
60負薪救火——典出【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本義是背著柴草救火,等於火上加柴,火燒得更旺。比喻如果措施不當,必將事與願違,導致更爲嚴重的後果。
61全軀——保全性命。
62寢食不安——語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出自【戰國策·齊策五】:『昔者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六萬……以西謀秦。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爲戰具,竟爲守備;爲死士置將,以待魏氏。』意謂連睡覺、吃飯時都心緒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