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布:一葉知秋

2020-5-21 22:37

卻說周瑜被諸葛亮預先埋伏關公、黃忠、魏延三枝軍馬,一擊大敗。黃蓋、韓當急救下船,折卻水軍無數。遙觀玄德、孫夫人車馬僕從,都停住於山頂之上,瑜如何不氣?箭瘡未愈,因怒氣衝激,瘡口迸裂,昏絕於地。眾將救醒,開船逃去。孔明教休追趕,自和玄德歸荊州慶喜,賞賜眾將。

周瑜自回柴桑。蔣欽等一行人馬自歸南徐報孫權。權不勝忿怒,欲拜程普為都督,起兵取荊州。周瑜又上書,請興兵雪恨。張昭諫曰:『不可。曹操日夜思報赤壁之恨,因恐孫、劉同心,故未敢興兵。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自相吞併,操必乘虛來攻,國勢危矣。』顧雍曰:『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劉備。備懼東吳,必投曹操。若是1,則江南何日得安?為今之計,莫若使人赴許都,表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知之,則懼而不敢加兵於東南;且使劉備不恨於主公。然後使心腹用反間之計2,令曹、劉相攻,吾乘隙而圖之,斯為得耳3。』權曰:『元嘆之言甚善。但誰可為使?』雍曰:『此間有一人,乃曹操敬慕者,可以為使。』權問何人,雍曰:『華歆在此,何不遣之?』權大喜,即遣歆齎表赴許都。歆領命起程,徑到許都來見曹操。聞操會群臣於鄴郡,慶賞銅雀台,歆乃赴鄴郡候見。

操自赤壁敗後,常思報仇,只疑孫、劉併力,因此不敢輕進。時建安十五年春,造銅雀台成,操乃大會文武於鄴郡,設宴慶賀。其台正臨漳河,中央乃銅雀台,左邊一座名玉龍台,右邊一座名金鳳台,各高十丈,上橫二橋相通,千門萬戶,金碧交輝。是日,曹操頭戴嵌寶金冠,身穿綠錦羅袍,玉帶珠履,憑高而坐。文武侍立台下。

操欲觀武官比試弓箭,乃使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4,以百步為界。分武官為兩隊:曹氏宗族俱穿紅,其餘將士俱穿綠。各帶雕弓長箭,跨鞍勒馬,聽候指揮。操傳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如射不中,罰水一杯。』號令方下,紅袍隊中一個少年將軍驟馬而出,眾視之,乃曹休也。休飛馬往來,奔馳三次,扣上箭,拽滿弓,一箭射去,正中紅心。金鼓齊鳴,眾皆喝采。曹操於台上望見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駒也5!』方欲使人取錦袍與曹休,只見綠袍隊中一騎飛出,叫曰:『丞相錦袍,合讓俺外姓先取,宗族中不宜攙越6。』操視其人,乃文聘也。眾官曰:『且看文仲業射法。』文聘拈弓縱馬,一箭亦中紅心。眾皆喝采,金鼓亂鳴。聘大呼曰:『快取袍來。』只見紅袍隊中又一將飛馬而出,厲聲曰:『文烈先射,汝何得爭奪?看我與你兩個解箭。』拽滿弓,一箭射去,也中紅心。眾人齊聲喝采。視其人,乃曹洪也。洪方欲取袍,只見綠袍隊裡又一將出,揚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為奇?看我射來。』眾視之,乃張郃也。郃飛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紅心。

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裡7。眾人都道:『好射法!』郃曰:『錦袍須該是我的。』言未畢,紅袍隊中一將飛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稱異?看我奪射紅心。』眾視之,乃夏侯淵也。淵驟馬至界口,紐回身一箭射去8,正在四箭當中。金鼓齊鳴。淵勒馬按弓大叫曰:『此箭可奪得錦袍麼?』只見綠袍隊裡一將應聲而出,大叫:『且留下錦袍與我徐晃。』淵曰:『汝更有何射法,可奪我袍?』晃曰:『汝奪射紅心,不足為異,看我單取錦袍。』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

徐晃飛取錦袍,披於身上,驟馬至台前聲喏曰:『謝丞相袍。』曹操與眾官無不稱羨。晃才勒馬要回,猛然台邊躍出一個綠袍將軍,大呼曰:『你將錦袍那裡去?早早留下與我。』眾視之,乃許褚也。晃曰:『袍已在此,汝何敢強奪?』褚更不回答,竟飛馬來奪袍。兩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許褚。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離鞍鞽9。晃急棄了弓,翻身下馬,褚亦下馬,兩個揪住廝打。操急使人解開,那領錦袍已是扯得粉碎。操令二人都上台。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操笑曰:『孤特視公等之勇耳,豈惜一錦袍哉?』便教諸將盡都上台,各賜蜀錦一匹。諸將各各稱謝。操命各依位次而坐,樂聲競奏,水陸並陳10,文官武將輪次把盞,獻酬交錯11

操顧謂眾文官曰:『武將既以騎射為樂,足顯威勇矣。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台,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眾官皆躬身而言曰:『願從鈞命。』時有王朗、鍾繇、王粲、陳琳一班文官進獻詩章,詩中多有稱頌曹操功德巍巍、合當受命之意12。曹操逐一覽畢,笑曰:『諸公佳作,過譽甚矣。孤本愚陋,始舉孝廉。後值天下大亂,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13,欲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征孤為典軍校尉,遂更其意,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願足矣。念自討董卓、剿黃巾以來,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見孤權重,妄相忖度,疑孤有異心,此大謬也。孤常念孔子稱文王之至德14,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眾15,歸就所封武平侯之國16,實不可耳。誠恐一解兵柄,為人所害;孤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諸公必無知孤意者。』眾皆起拜曰:『雖伊尹、周公17,不及丞相矣。』後人有詩曰18

周公恐懼流言日19,王莽謙恭下士時20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21

曹操連飲數杯,不覺沉醉,喚左右捧過筆硯,亦欲作銅雀台詩。剛才下筆,忽報:『東吳使華歆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孫權以妹嫁劉備,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備矣。』操聞之,手腳慌亂,投筆於地。程昱曰:『丞相在萬軍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動心;今聞劉備得了荊州,何故如此失驚?』操曰:『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程昱曰:『丞相知華歆來意否?』操曰:『未知。』昱曰:『孫權本忌劉備,欲以兵攻之,但恐丞相乘虛而擊,故令華歆為使,表薦劉備,乃安備之心,以塞丞相之望耳22。』操點頭曰:『是也。』昱曰:『某有一計,使孫、劉自相吞併,丞相乘間圖之,一鼓而二敵俱破23。』操大喜,遂問其計。程昱曰:『東吳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留華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與劉備為仇敵矣。我乘其相併而圖之,不亦善乎?』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遂召華歆上台,重加賞賜。當日筵散,操即引文武回許昌,表奏周瑜為總領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封華歆為大理少卿,留在許都。使命至東吳,周瑜、程普各受職訖。

周瑜既領南郡,愈思報仇,遂上書吳侯,乞令魯肅去討還荊州。孫權乃命肅曰:『汝昔保借荊州與劉備,今備遷延不還,等待何時?』肅曰:『文書上明白寫着,得了西川便還。』權叱曰:『只說取西川,到今又不動兵,不等老了人?』肅曰:『某願往言之。』遂乘船投荊州而來。

卻說玄德與孔明在荊州廣聚糧草,調練軍馬,遠近之士多歸之,忽報魯肅到。玄德問孔明曰:『子敬此來何意?』孔明曰:『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欲令我兩家自相吞併,他好於中取事也。今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要來索荊州之意。』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若肅提起荊州之事,主公便放聲大哭。哭到悲切之處,亮自出來解勸。』

計會已定,接魯肅入府。禮畢敘坐,肅曰:『今日皇叔做了東吳女婿,便是魯肅主人,如何敢坐?』玄德笑曰:『子敬與我舊交,何必太謙?』肅乃就坐。茶罷,肅曰:『今奉吳侯鈞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已借住多時,未蒙見還。今既兩家結親,當看親情面上,早早交付。』玄德聞言,掩面大哭。肅驚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聲不絕。孔明從屏後出曰:『亮聽之久矣。子敬知吾主人哭的緣故麼?』肅曰:『某實不知。』孔明曰:『有何難見?當初我主人借荊州時,許下取得西川便還。仔細想來,益州劉璋是我主人之弟,一般都是漢朝骨肉24,若要興兵去取他城池時,恐被外人唾罵;若要不取,還了荊州,何處安身?若不還時,於尊舅面上又不好看25。事實兩難,因此淚出痛腸。』孔明說罷,觸動玄德衷腸,真箇捶胸頓足,放聲大哭。魯肅勸曰:『皇叔且休煩惱,與孔明從長計議26。』孔明曰:『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勿惜一言之勞,將此煩惱情節,懇告吳侯,再容幾時。』肅曰:『倘吳侯不從,如之奈何?』孔明曰:『吳侯既以親妹聘嫁皇叔,安得不從乎?望子敬善言回覆。』

魯肅是個寬仁長者,見玄德如此哀痛,只得應允。玄德、孔明拜謝。宴畢,送魯肅下船。徑到柴桑,見了周瑜,具言其事。周瑜頓足曰:『子敬又中諸葛亮之計也。當初劉備依劉表時,常有吞併之意,何況西川劉璋乎?似此推調,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計,使諸葛亮不能出吾算中。子敬便當一行。』肅曰:『願聞妙策。』瑜曰:『子敬不必去見吳侯,再去荊州對劉備說:孫、劉兩家既結為親,便是一家。若劉氏不忍去取西川,我東吳起兵去取,取得西川時,以作嫁資,卻把荊州交還東吳。』肅曰:『西川迢遞27,取之非易,都督此計,莫非不可?』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你道我真箇去取西川與他?我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且教他不做準備。東吳軍馬收川,路過荊州,就問他索要錢糧,劉備必然出城勞軍。那時乘勢殺之,奪取荊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禍。』魯肅大喜,便再往荊州來。玄德與孔明商議,孔明曰:『魯肅必不曾見吳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計策,來誘我耳。但說的話,主公只看我點頭,便滿口應承。』

計會已定,魯肅入見。禮畢,曰:『吳侯甚是稱讚皇叔盛德,遂與諸將商議,起兵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卻換荊州,以西川權當嫁資。但軍馬經過,卻望應些錢糧。』孔明聽了,忙點頭曰:『難得吳侯好心。』玄德拱手稱謝曰:『此皆子敬善言之力。』孔明曰:『如雄師到日,即當遠接犒勞。』魯肅暗喜,宴罷辭回。

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28。虛名收川,實取荊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寬心,只顧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便喚趙雲聽計: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擺布。』玄德大喜。後人有詩嘆云: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鈎。

卻說魯肅回見周瑜,說玄德、孔明歡喜一節,準備出城勞軍。周瑜大笑曰:『原來今番也中了吾計。』便教魯肅稟報吳侯,並遣程普引軍接應。周瑜此時箭瘡已漸平愈,身軀無事。使甘寧為先鋒,自與徐盛、丁奉為第二,凌統、呂蒙為後隊,水陸大兵五萬,望荊州而來。周瑜在船中,時復歡笑,以為孔明中計。前軍至夏口,周瑜問:『荊州有人在前面接否?』人報:『劉皇叔使糜竺來見都督。』瑜喚至,問勞軍如何。糜竺曰:『主公皆準備安排下了。』瑜曰:『皇叔何在?』竺曰:『在荊州城門外相等,與都督把盞。』瑜曰:『今為汝家之事,出兵遠征,勞軍之禮,休得輕易。』糜竺領了言語先回。

戰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進,看看至公安,並無一隻軍船,又無一人遠接。周瑜催船速行。離荊州十餘里,只見江面上靜蕩蕩的。哨探的回報:『荊州城上插兩面白旗,並不見一人之影。』瑜心疑,教把船傍岸。親自上岸乘馬,帶了甘寧、徐盛、丁奉一班軍官,引親隨精兵三千人,徑望荊州來。既至城下,並不見動靜。瑜勒住馬,令軍士叫門。城上問是誰人,吳軍答曰:『是東吳周都督親自在此。』言未畢,忽一聲梆子響,城上軍一齊都豎起槍刀。敵樓上趙雲出曰:『都督此行,端的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汝豈猶未知耶?』雲曰:『孔明軍師已知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故留趙雲在此。吾主公有言:「孤與劉璋,皆漢室宗親,安忍背義而取西川?若汝東吳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周瑜聞之,勒馬便回。只見一人打着令字旗,於馬前報說:『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姊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孱陵小路殺來,四路正不知多少軍馬,喊聲遠近震動百餘里,皆言要捉周瑜。』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正是:

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未知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1若是——如此。

2反間之計——見第十三回『反間計』條注。

3斯為得耳——這才是最有利的。斯:代詞,代指上面所說的計策。

4箭垛——即箭靶。

5千里駒——典出【漢書·楚元王傳】:『德字路叔,修黃老術,有智略。少時數言事,召見甘泉宮,武帝謂之「千里駒」。』本指正當年的駿馬,借喻出類拔萃的少年人才。

6攙越——超越本分。這裡指身為曹氏子弟,不知禮讓外姓。

7攢——聚集。

8紐——通『扭』。轉。

9鞍鞽——亦作『鞍橋』。即馬鞍。以其形似橋,故稱。

10水陸並陳——水陸:指江湖河海和山林原野所產的食物,即山珍海味。並陳:全都擺列出來。『水陸並陳』本【晉書·石崇傳】:『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意謂山珍海味全都擺列出來。形容宴席上的菜餚非常精美而豐盛。

11獻酬交錯——獻酬:主賓相互敬酒。『獻酬交錯』出自【詩經·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酬交錯。禮儀卒度,笑語卒獲。』酬:同『酬』。鄭玄箋:『始主人酌賓為獻;賓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飲酌賓曰酬。』意謂主賓相互敬酒,酒杯交相錯雜。形容酒宴場面歡樂熱鬧。

12合當受命——該做皇帝。受命:受天之命,稱王稱帝,故帝王常自稱『天子』。

13精舍——學舍,書齋。【後漢書·黨錮傳·劉淑】:『淑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

14孔子稱文王之至德——事見【論語·泰伯】:『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意謂周文王雖然占有三分之二的國土,卻並不自己稱帝,仍然臣事於殷,因而可以算得上是最高尚的道德了。這裡是曹操自比周文王。

15委捐兵眾——放棄統率軍隊的兵權。『委』和『捐』都是捨棄之意,『委捐』為重複結構詞。

16歸就所封武平侯之國——意謂放棄兵權和丞相之職,回到被封的武平侯地方,安享清福。武平侯:曹操自封的爵銜見第十四回。其封地在今河南省鹿邑縣西北。

17伊尹、周公——參見第八回『伊、周』條注。

18後人有詩——此詩錄自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為七言律詩,羅貫中截取其後四句成七言絕句,並改動三字。原詩全文如下:『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19周公恐懼流言日——事見【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不畏流言,堅持輔佐成王,並禮賢下士。管叔等發動叛亂,周公堅決鎮壓,使周朝安如泰山。『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

20王莽謙恭下士時——事見【漢書·王莽傳上】:王莽為孝元皇后之侄。少年時即折節向學,以孝聞名,拜為黃門郎。後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封新侯。『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經將相卿大夫甚眾。故在位更推薦之,游者為之談說,虛譽隆洽。』

21『假使』二句——這兩句是承接前兩句而言,大意是:假使周公在流言傳播時死亡,就不會有後來還政於成王的事,那麼後人就很可能以為周公是個壞人;假使王莽在謙恭下士時死亡,就不會有後來篡漢自立的事,那麼後人就很可能以為王莽是個好人。其言外之意則是:假使曹操早死,就不會有後來殘殺大臣和皇后,逼漢獻帝封其為魏王等事發生,其奸雄真面目就不會暴露,後人就很可能以為曹操是個好人。

22塞丞相之望——即打消曹操的圖謀。塞:堵。望:企圖,圖謀。這裡是指孫、劉一旦鷸蚌相爭,曹操可收漁翁之利。

23一鼓——擊鼓一次。引申為一舉。

24一般——一樣,同樣。

25尊舅——對他人妻兄、妻弟的尊稱。這裡指劉備的妻兄孫權。舅:這裡指妻兄、妻弟,即俗稱之大舅子、小舅子。

26從長計儀——從長:原指按照長的卜簽而定。引申為用較長的時間。計議:考慮與商議。『從長計儀』出自元·李行道【包待制智賺灰闌記】楔子見【元曲選】、【全元曲】:『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意謂用較多的時間慢慢考慮與商議,不要匆忙作出決定。

27ti áo條遞——遙遠。

28假途滅虢gu ó國——典出【左傳·僖公五年】:春秋時,晉國要討伐虞國,向虢國借路。虢國大臣宮之奇勸阻虢公不可答應,否則有滅國之禍。虢公不聽,答應借路。果不出宮之奇所料,晉國先滅了虞國,回師途中又滅了虢國。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