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發布:一葉知秋

2020-5-21 22:45

卻說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棄漢中而走,故差馬超等諸將,分兵十數路,不時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師。三軍銳氣墮盡。前隊才行,兩下火起,乃是馬超伏兵追趕。曹兵人人喪膽。操令軍士急行,曉夜奔走無停;直至京兆,方始安心。

且說玄德命劉封、孟達、王平等攻取上庸諸郡,申耽等聞操已棄漢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於是眾將皆有推尊玄德爲帝之心,未敢逕啟,卻來稟告諸葛軍師。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奪了。』隨引法正等入見玄德,曰:『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吉。』玄德大驚曰:『軍師之言差矣。劉備雖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爲此事,是反漢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1,皆欲攀龍附鳳2,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願主公熟思之。』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議長策。』諸將齊言曰:『主公若只推卻,眾心解矣3。』孔明曰:『主公平生以義爲本,未肯便稱尊號。今有荊襄、兩川之地,可暫爲漢中王。』玄德曰:『汝等雖欲尊吾爲王,不得天子明詔,是僭也。』孔明曰:『今宜從權4,不可拘執常理。』張飛大叫曰:『異姓之人皆欲爲君,何況哥哥乃漢朝宗派?莫說漢中王,就稱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後表奏天子,未爲遲也。』玄德再三推辭不過,只得依允。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築壇於沔陽,方圓九里5,分布五方6,各設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許靖、法正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璽綬訖7,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爲漢中王。子劉禪立爲王世子。封許靖爲太傅,法正爲尚書令;諸葛亮爲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爲五虎大將,魏延爲漢中太守。其餘各擬功勳定爵。

玄德既爲漢中王,遂修表一道,差人齎赴許都。表曰8

備以具臣之才9,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10,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11,久使陛下聖教陵遲12,六合之內13,否而未泰14,惟憂反側15,疢如疾首16

曩者董卓偽爲亂階17,自是之後,群凶縱橫18,殘剝海內19。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20,以漸冰消21。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22。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23,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24,主後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常恐殞沒25,辜負國恩,寤寐永嘆26,夕惕若厲27

今臣群僚以爲:在昔【虞書】28,敦敘九族29,庶明勵翼30,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31,實賴晉、鄭夾輔之力32。高祖龍興33,尊王子弟,大啟九國34,卒斬諸呂35,以安大宗36。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37;包藏禍心38,篡盜已顯39。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40,上臣爲大司馬、漢中王。

臣伏自三省41: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42,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43,以重罪謗。群僚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44,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臣憂心碎首之日。若應權通變45,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46,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於谷47。敢不盡力輸誠48,獎勵六師49,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謹拜表以聞。

表到許都,曹操在鄴郡聞知玄德自立漢中王,大怒曰:『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即時傳令,盡起傾國之兵,赴兩川與漢中王決雌雄。一人出班諫曰:『大王不可因一時之怒,親勞車駕遠征。臣有一計,不須張弓只箭50,令劉備在蜀自受其禍。待其兵衰力盡,只須一將往征之,便可成功。』操視其人,乃司馬懿也。操喜問曰:『仲達有何高見?』懿曰:『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而又乘間竊取回去;劉備又據占荊州不還:彼此俱有切齒之恨。今可差一舌辯之士,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操大喜,即修書,令滿寵爲使,星夜投江東,來見孫權。

權知滿寵到,遂與謀士商議。張昭進曰:『魏與吳本無仇,前因聽諸葛之說詞,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51。今滿伯寧來,必有講和之意,可以禮接之。』權依其言,令眾謀士接滿寵入城相見。禮畢,權以賓禮待寵。寵呈上操書,曰:『吳、魏自來無仇,皆因劉備之故,致生釁隙。魏王差某到此,約將軍攻取荊州,魏王以兵臨漢川,首尾夾擊。破劉之後,共分疆土,誓不相侵。』孫權覽書畢,設筵相待滿寵,送歸館舍安歇。

權與眾謀士商議。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許字人52。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

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爲使,投荊州來。入城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並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

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權大怒曰:『何太無禮耶!』便喚張昭等文武官員,商議取荊州之策。步騭曰:『曹操久欲篡漢,所懼者劉備也。今遣使來,令吳興兵吞蜀,此嫁禍於吳也。』權曰:『孤亦欲取荊州久矣。』騭曰:『今曹仁現屯兵於襄陽、樊城,又無長江之險,旱路可取荊州,如何不取,卻令主公動兵?只此便見其心。主公可遣使去許都見操,令曹仁旱路先起兵取荊州,雲長必掣荊州之兵而取樊城53。若雲長一動,主公可遣一將,暗取荊州,一舉可得矣。』權從其議,即時遣使過江,上書曹操,陳說此事。操大喜,發付使者先回。隨遣滿寵往樊城助曹仁,爲參謀官,商議動兵;一面馳檄東吳,令領兵水路接應,以取荊州。

卻說漢中王令魏延總督軍馬,守御東川,遂引百官回成都。差官起造宮庭;又置館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餘處館舍亭郵54。廣積糧草,多造軍器,以圖進取中原。細作人探聽得曹操結連東吳,欲取荊州,即飛報入蜀。漢中王忙請孔明商議。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操令曹仁先興兵矣。』漢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55,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漢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爲使,齎捧誥命投荊州來。

雲長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禮畢,雲長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之首。』雲長問:『那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爲伍。』遂不肯受印。詩笑曰:『將軍差矣。昔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爲親近,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然信位爲王,居蕭、曹之上,未聞蕭、曹以此爲怨。今漢中王雖有五虎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豈與諸人等哉?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願將軍熟思之。』雲長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見教,幾誤大事。』即拜受印綬。

費詩方出王旨,令雲長領兵取樊城。雲長領命,即時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爲先鋒,先引一軍於荊州城外屯紮。一面設宴城中,款待費詩。飲至二更,忽報城外寨中火起。雲長急披掛上馬,出城看時,乃是傅士仁、糜芳飲酒,帳後遺火,燒著火炮,滿營撼動,把軍器、糧草盡皆燒毀。雲長引兵救撲,至四更方才火滅。

雲長入城,召傅士仁、糜芳,責之曰:『吾令汝二人作先鋒,不曾出師,先將許多軍器、糧草燒毀,火炮打死本部軍人,如此誤事,要你二人何用?』叱令斬之。費詩告曰:『未曾出師,先斬大將,於軍不利,可暫免其罪。』雲長怒氣不息,叱二人曰:『吾不看費司馬之面,必斬汝二人之首。』乃喚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鋒印綬,罰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且曰:『若吾得勝回來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罰。』二人滿面羞慚,喏喏而去。雲長便令廖化爲先鋒,關平爲副將,自總中軍,馬良、伊籍爲參謀,一同征進。

先是有胡華之子胡班到荊州來投降關公,公念其舊日相救之情,甚愛之,令隨費詩入川,見漢中王受爵。費詩辭別關公,帶了胡班,自回蜀中去了。

且說關公是日祭了『帥』字大旗,假寐於帳中56。忽見一豬,其大如牛,渾身黑色,奔入帳中,徑咬雲長之足。雲長大怒,急拔劍斬之,聲如裂帛。霎然驚覺57,乃是一夢。便覺左足陰陰疼痛58,心中大疑。喚關平至,以夢告之。平對曰:『豬亦有龍象,龍附足,乃升騰之意,不必疑忌。』雲長聚多官於帳下,告以夢兆。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眾論不一。雲長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正言間,蜀使至,傳漢中王旨,拜雲長爲前將軍,假節鉞,都督荊襄九郡事。雲長受命訖,眾官拜賀曰:『此足見豬龍之瑞也。』於是雲長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陽大路而來。

曹仁正在城中,忽報雲長自領兵來。仁大驚,欲堅守不出。副將翟元曰:『今魏王令將軍約會東吳取荊州,今彼自來,是送死也,何故避之?』參謀滿寵諫曰:『吾素知雲長勇而有謀,未可輕敵。不如堅守,乃爲上策。』驍將夏侯存曰:『此書生之言耳。豈不聞「水來土掩,將至兵迎」?我軍以逸待勞,自可取勝。』曹仁從其言,令滿寵守樊城,自領兵來迎雲長。

雲長知曹兵來,喚關平、廖化二將,受計而往。與曹兵兩陣對圓,廖化出馬搦戰;翟元出迎。二將戰不多時,化詐敗,撥馬便走。翟元從後追殺,荊州兵退二十里。次日,又來搦戰。夏侯存、翟元一齊出迎。荊州兵又敗,又追殺二十餘里。忽聽得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曹仁急命前軍速回,背後關平、廖化殺來,曹兵大亂。曹仁知是中計,先掣一軍飛奔襄陽。離城數里,前面繡旗招颭,雲長勒馬橫刀,攔住去路。曹仁膽戰心驚,不敢交鋒,望襄陽斜路而走。雲長不趕。須臾,夏侯存軍至,見了雲長,大怒,便與雲長交鋒,只一合,被雲長砍死。翟元便走,被關平趕上,一刀斬之。乘勢追殺,曹兵大半死於襄江之中。曹仁退守樊城。

雲長得了襄陽,賞軍撫民。隨軍司馬王甫曰:『將軍一鼓而下襄陽,曹兵雖然喪膽,然以愚意論之,今東吳呂蒙屯兵陸口,常有吞併荊州之意,倘率兵逕取荊州,如之奈何?』雲長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調此事59: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選高阜處,置一烽火台60,每台用五十軍守之。倘吳兵渡江,夜則明火,晝則舉煙爲號。吾當親往擊之。』王甫曰:『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須再得一人,以總督荊州。』雲長曰:『吾已差治中潘濬守之,有何慮焉?』甫曰:『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軍前都督糧料官趙累代之,趙累爲人忠誠廉直,若用此人,萬無一失。』雲長曰:『吾素知潘濬爲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趙累現掌糧料,亦是重事。汝勿多疑,只與我築烽火台去。』王甫怏怏拜辭而行。雲長令關平準備船隻渡襄江,攻打樊城。

卻說曹仁折了二將,退守樊城,謂滿寵曰:『不聽公言,兵敗將亡,失卻襄陽,如之奈何?』寵曰:『雲長虎將,足智多謀,不可輕敵,只宜堅守。』正言間,人報雲長渡江而來,攻打樊城。仁大驚。寵曰:『只宜堅守。』部將呂常奮然曰:『某乞兵數千,願當來軍於襄江之內。』寵諫曰:『不可。』呂常怒曰:『據汝等文官之言,只宜堅守,何能退敵?豈不聞兵法云:「軍半渡可擊61。」今雲長軍半渡襄江,何不擊之?若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急難抵當矣。』仁即與兵二千,令呂常出樊城迎戰。

呂常來至江口,只見前面繡旗開處,雲長橫刀出馬。呂常卻欲來迎,後面眾軍見雲長神威凜凜,不戰先走,呂常喝止不住。雲長混殺過來,曹兵大敗,馬步軍折其大半,殘敗軍奔入樊城。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長安,將書呈上曹操,言:『雲長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曹操指班部內一人而言曰:『汝可去解樊城之圍。』其人應聲而出。眾視之,乃于禁也。禁曰:『某求一將作先鋒,領兵同去。』操又問眾人曰:『誰敢作先鋒?』一人奮然出曰:『某願施犬馬之勞,生擒關某,獻於麾下。』操視之,大喜。正是:

未見東吳來伺隙,先看北魏又添兵。

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1舍死亡生——亡:通『忘』。語或本『輕死忘生』,出自【隋書·高祖紀上】:『諸將遵其成旨,壯士感其大義,輕死忘生,轉鬥千里。』意謂把生死置之度外。形容不顧生命危險。

2攀龍附鳳——語本『攀龍鱗,附鳳翼』,出自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巽以揚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巽:八卦之一,代表風。比喻依託帝王或投靠有權勢的人以求飛黃騰達。

3xiè懈——通『懈』。渙散。

4從權——辦事不按常規,而採取權宜變通的辦法。

5方圓——周圍。

6五方——東、南、西、北、中。

7冠冕——帝王和官員的禮帽。這裡指王冠。璽綬——本義爲系印的彩色絲帶。代指印璽。這裡指王印。

8表曰——下面的表文引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但這裡所引與原文略有不同,一仍其舊,不作改動。

9具臣——備位充數之臣。【論語·先進】:『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朱熹集註:『具臣,謂備臣數而已。』

10奉辭——奉帝王之命。三國魏·鍾會【檄蜀文】:『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車。』

11靖匡王室——扶持朝廷,使天下安定。

12聖教凌遲——禮教廢弛。聖教:原指堯、舜、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聖人的教導。引申以指帝王施行的禮教。

13六合之內——六合:指天、地、東、西、南、北。『六合之內』出自【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成玄英疏:『六合者,謂天地四方也。』意謂上至天、下至地的四方之內。泛指普天之下。

14p ǐ痞而未泰——否:【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表示天地不交,上下閉塞不通之象。象徵世道不好,天下大亂。泰:【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表示天地交合,上下通達之象。象徵世道甚好,天下太平。『否而未泰』表示天下大亂,很不太平。

15惟憂反側——意謂只是憂心重重,惶恐不安。惟:只有,只是。不側:惶恐不安

16chè n襯如疾首——疢:憂傷,痛苦。疾首:頭痛之病。『疢如疾首』出自【詩經·小雅·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馬瑞辰通釋:『【說文】:「疢,熱病也。」……蓋藉以爲煩熱之稱,如疾首始言病。是不以疢爲病也。【小宛】釋文引【韓詩】:「疢,苦也。」疢與疹同耳。』意謂憂傷得如同患頭痛之病。比喻憂傷到極點。

17偽爲亂階——意謂無法無天的行爲成爲禍根。偽:僭偽,非法行爲。亂階:禍根,禍端。

18縱橫——這裡是混戰之意。

19殘剝——殘害掠奪。

20暴逆並殪y ì義——殘暴叛逆之徒全都死亡或全被殺死。

21以漸冰消——已漸消失。以:通『已』。

22恣心極亂——意謂隨心所欲地殘暴無道。亂:殘暴無道。【管子·君臣下】:『爲人君者,倍棄法而好行私謂之亂。』

23播越失據——意謂到處流亡,沒有憑依的地盤。

24窮凶極逆——語本『窮凶極惡』,出自【漢書·王莽傳贊】:『乃始恣睢,奮其威詐,滔天虐民,窮凶極惡,毒流諸夏。』諸夏:指全中國。形容極端兇殘悖逆。

25殞沒——死亡。

26寤寐永嘆——意謂日夜長嘆。寤寐:醒與睡。引申爲日夜、晝夜。永嘆:長嘆。

27夕惕若厲——語出【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孔穎達疏:『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言尋常憂懼,恆如傾危,乃得無咎。』意謂朝夕戒懼,如臨危難,不敢懈怠。

28【虞書】——【尚書】的第一部分,其內容是記載上古歷史、文獻及堯、舜、禹等的事跡。

29敦敘九族——意謂使九族親密有序地相處。敦:親密,和睦。敘:通『序』。順序,有序。九族:從自己算起,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孫,一共九輩,謂之『九族』。一說父族四輩、母族三輩,妻族兩輩,一共九輩,謂之『九族』。

30庶明勵翼——意謂以眾多的賢明人才作爲輔佐之臣。庶:眾多。明:賢才。勵:作。翼:輔佐之臣。

31周監二代,並建諸姬——監:通『鑒』:借鑑。二代:指夏朝和商朝。姬:周朝人以姬爲姓。這兩句是說周朝借鑑夏、商二朝的經驗教訓,分封了一批姬姓王,建立了諸侯之國。

32實賴晉、鄭夾輔之力——晉、鄭:是周朝分封的兩個姬姓諸侯國。晉國地跨今山西省、河北省南部,峽西省中部,河南省西北部。鄭國在今峽西省華縣西北。夾輔:輔佐。『夾』、『輔』皆爲輔佐之意,故『夾輔』爲重複結構詞。此句是指周幽王無道,廢申後及太子伯服,立褒姒爲後,褒姒之子宜臼爲太子。申後之父申侯大怒,引犬戎殺幽王,西周滅亡。眾諸侯立周幽王之子宜臼爲平王,遷都雒邑,史稱東周。東周初年,主要依靠晉國、鄭國的輔佐而立國。事見【史記·周本紀】

33高祖龍興——指漢高祖劉邦稱帝,建立漢朝。龍興:比喻帝王興起。

34尊王子弟,大啟九國——指漢朝建立後,高祖劉邦分封九個子弟爲諸侯王,建立九個諸侯國,即劉肥爲齊王,劉如意爲趙王,劉恆爲代王,劉恢爲梁王,劉友爲淮陽王,劉長爲淮南王,劉建爲燕王,劉交爲楚王,劉濞爲吳王。事見【史記·高祖本紀】

35斬諸呂——事見【史記·呂太后本紀】:漢孝惠帝死後,呂太后專政八年,其侄呂祿、呂產掌握兵權。呂太后死,呂祿、呂產等諸呂欲發動叛亂,劉邦之孫朱虛侯劉章及大臣周勃、陳平等大臣共同謀劃,將呂氏一門滅族,立代王劉恆爲帝,是爲漢文帝。

36以安大宗——意謂以使國家安定太平。

37惡直醜正,實繁有徒——惡、丑:同義詞,皆爲憎惡、嫉恨之意,兼有誹謗、中傷之意。直、正:同義詞,皆爲正直之意。『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鄭書】有之:「惡直醜正,實蕃有徒。」』蕃:義同『繁』。多。楊伯峻註:『惡、丑同義,直、正同義,惡直即丑正,同義復語。言嫉害正直者。』意謂不僅曹操憎惡詆毀正直的人,而且像曹操之流還有很多。

38包藏禍心——包藏:隱藏,暗藏。禍心:壞心,歹心,陰謀詭計。『包藏禍心』出自【左傳·昭西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意謂暗藏不可告人的陰謀詭計。

39篡盜——篡奪竊取。

40依假權宜——依照暫時適當變通的辦法。

41三省——典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原指每天都自我省察三件事。引申以泛指認真反省自己的過失。

42陳力未效——意謂尚未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43tiǎn舔——謙辭,表示自己不配享有某種地位而有愧。

44退惟——退一步想。惟:思,想,思考。

45應權通變——意謂順應時機,採取變通的措施。

46赴水火——參見第二十三回『赴湯蹈火』條注。

47驚怖惕息,如臨於谷——意謂猶如身臨深谷般恐懼。驚怖惕息:極其恐懼。如臨於谷:語出【詩經·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毛傳:『恐隕也。』意謂猶如身臨深谷,害怕掉了下去。

48輸誠——獻出誠心。

49六師——原指周天子所統轄的軍隊,共計七萬五千人。【尚書·周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曾雲干正讀:『六師,天子六軍。周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爲師。』引申以泛指軍隊。

50張弓只箭——即一張弓一支箭。這裡是形容不必打仗之意。張、只:都是量詞。『只』通『支』。

51生靈塗炭——生靈:指黎民百姓。塗炭:本義爲爛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生靈塗炭』本【尚書·商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孔安國傳:『夏桀昏亂,不恤下民,民之危險,若陷泥墜火,無救之者。』意謂黎民百姓猶如陷入泥潭和火坑之中。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陷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52許字——許配。古時女子至許配時方正式起表字,故稱『許字』。

53掣——提,率。

54亭郵——即古代沿途供旅客或信差歇息的驛站。【說文·木部】:『桓,亭郵表也。』徐鍇系傳:『亭郵立木爲表……古者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郵,過也,所以止過客也。』

55官誥——官府文書。

56假寐——和衣打盹。

57霎然——突然,猛然。

58陰陰——即隱隱。

59烽火台——古代設在邊防高處的報警設備。因以舉火或舉煙方式報警,故名。宋·周煇【清波雜誌·卷一〇·烽火】:『沿江烽火台,每日平安,即於發更時舉火一把;每夜平安,即於次日平明舉煙一把。緩急、盜賊,不拘時候,日則舉煙,夜則舉火各三把。』

60提調——指揮調度。

61軍半渡可擊——參見第五十八回『兵半渡可擊』條注。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