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2:47
卻說漢中王聞關公父子遇害,哭倒於地。眾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內殿。孔明勸曰:『王上少憂。自古道「死生有命」1。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玄德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言未已,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孔明與眾官再三勸解。玄德曰:『孤與東吳,誓不同日月也!』孔明曰:『聞東吳將關公首級獻與曹操,操以王侯禮祭葬之。』玄德曰:『此何意也?』孔明曰:『此是東吳欲移禍於曹操,操知其謀,故以厚禮葬關公,令王上歸怨於吳也。』玄德曰:『吾今即提兵問罪於吳,以雪吾恨。』孔明諫曰:『不可。方今吳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吳,各懷譎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動,且與關公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之,可也。』眾官又再三勸諫,玄德方才進膳,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
卻說曹操在洛陽,自葬關公後,每夜合眼便見關公。操甚驚懼,問於眾官。眾官曰:『洛陽行宮舊殿多妖2,可造新殿居之。』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無良工。』賈詡曰:『洛陽良工有蘇越者,最有巧思。』操召入,令畫圖像3。蘇越畫成九間大殿,前後廊廡樓閣4,呈與操。操視之,曰:『汝畫甚合孤意,但恐無棟梁之材。』蘇越曰:『此去離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躍龍潭。前有一祠,名躍龍祠。祠旁有一株大梨樹,高十餘丈,堪作建始殿之梁。』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
次日,回報:『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操不信,自領數百騎,直至躍龍祠前下馬。仰觀那樹,亭亭如華蓋5,直侵雲漢6,並無曲節7。操命砍之。鄉老數人前來諫曰:『此樹已數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操大怒曰:『吾平生遊歷,普天之下,四十餘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無不懼孤。是何妖神,敢違孤意?』言訖,拔所佩劍親自砍之,錚然有聲,血濺滿身。操愕然大驚,擲劍上馬,回至宮內。是夜二更,操睡臥不安,坐於殿中,隱几而寐8。忽見一人披髮仗劍,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9,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10,特來殺汝。』操大驚,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劍砍操。操大叫一聲,忽然驚覺,頭腦疼痛不可忍。急傳旨遍求良醫治療,不能痊可。眾官皆憂。
華歆入奏曰:『大王知有神醫華佗否?』操曰:『即江東醫周泰者乎?』歆曰:『是也。』操曰:『雖聞其名,未知其術。』歆曰:『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人也。其醫術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藥,或用針,或用灸,隨手而愈。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肺湯飲之11,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藥湯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洗畢,然後以藥線縫口,用藥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復矣。其神妙如此。一日,佗行於道上,聞一人呻吟之聲。佗曰:「此飲食不下之病。」問之果然。佗令取蒜齏汁三升飲之12,吐蛇一條,長二三尺,飲食即下。廣陵太守陳登心中煩懣13,面赤,不能飲食,求佗醫治。佗以藥飲之,吐蟲三升,皆赤頭,首尾動搖。登問其故,佗曰:「此因多食魚腥,故有此毒。今日雖可,三年之後,必將復發,不可救也。」後陳登果三年而死。又有一人眉間生一瘤,癢不可當,令佗視之。佗曰:「內有飛物。」人皆笑之。佗以刀割開,一黃雀飛去,病者即愈。有一人被犬咬足指,隨長肉二塊,一痛一癢,俱不可忍。佗曰:「痛者內有針十個,癢者內有黑白棋子二枚。」人皆不信。佗以刀割開,果應其言。此人真扁鵲、倉公之流也14。現居金城,離此不遠,大王何不召之?』
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15。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16,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殺孤耶?』佗曰:『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17,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18,乘此機會,欲報仇耳。』呼左右拿下獄中,拷問其情。賈詡諫曰:『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操叱曰:『此人慾乘機害我,正與吉平無異。』急令追拷19。
華佗在獄,有一獄卒姓吳,人皆稱為『吳押獄』 20。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華佗。佗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將死,恨有【青囊書】未傳於世21。感公厚意,無可為報。我修一書,公可遣人送與我家,取【青囊書】來贈公,以繼吾術。』吳押獄大喜曰:『我若得此書,棄了此役,醫治天下病人,以傳先生之德。』佗即修書付吳押獄。吳押獄直至金城,問佗之妻取了【青囊書】。回至獄中,付與華佗檢看畢,佗即將書贈與吳押獄。吳押獄持回家中藏之。旬日之後,華佗竟死於獄中。吳押獄買棺殯殮訖,脫了差役回家,欲取【青囊書】看習,只見其妻正將書在那裡焚燒。吳押獄大驚,連忙搶奪,全卷已被燒毀,只剩得一兩葉22。吳押獄怒罵其妻。妻曰:『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於牢中,要他何用?』吳押獄嗟嘆而止。因此【青囊書】不曾傳於世,所傳者止閹雞、豬等小法,乃燒剩一兩葉中所載也。後人有詩嘆曰:
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23。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
卻說曹操自殺華佗之後,病勢愈重,又憂吳、蜀之事。正慮間,近臣忽奏東吳遣使上書。操取書拆視之,略曰:
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群下納土歸降矣。
操觀畢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24!』侍中陳群等奏曰:『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今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25,異氣齊聲26。殿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27。』操笑曰:『吾事漢多年28,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29。』司馬懿曰:『今孫權既稱臣歸附,王上可封官賜爵,令拒劉備。』操從之,表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南昌侯,領荊州牧。即日遣使齎誥敕赴東吳去訖。
操病勢轉加。忽一夜,夢三馬同槽而食30。及曉,問賈詡曰:『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為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凶?』詡曰:『祿馬,吉兆也31。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後人有詩曰:
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32。
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
是夜,操臥寢室,至三更,覺頭目昏眩,乃起,伏几而臥。忽聞殿中聲如裂帛,操驚視之,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並伏完、董承等二十餘人渾身血污,立於愁雲之內,隱隱聞索命之聲。操急拔劍望空砍去,忽然一聲響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驚倒於地。近侍救出,遷於別宮養病。次夜,又聞殿外男女哭聲不絕。至曉,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馬之中三十餘年,未嘗信怪異之事,今日為何如此?』群臣奏曰:『大王當命道士設醮修禳33。』操嘆曰:『聖人云:「獲罪於天,無所禱也34。」孤天命已盡,安可救乎?』遂不允設醮。
次日,覺氣衝上焦35,目不見物,急召夏侯惇商議。惇至殿門前,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陰雲之中。惇大驚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操召曹洪、陳群、賈詡、司馬懿等同至臥榻前,囑以後事。曹洪等頓首曰:『大王善保玉體36,不日定當霍然37。』操曰:『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孤長子曹昂,劉氏所生,不幸早年歿於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為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無謀;四子曹熊,多病難保;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卿等宜輔佐之。』曹洪等涕泣領命而出。
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且囑曰:『吾死之後,汝等須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又命諸妾多居於銅雀台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38。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39,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囑畢,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六十六歲。時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也。後人有【鄴中歌】一篇,嘆曹操云: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
雄謀韻事與文心40,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
橫流築台距太行41,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42,分香未可謂無情。
嗚呼!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卻說曹操身亡,文武百官盡皆舉哀,一面遣人赴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處報喪。眾官用金棺銀槨將操入殮43,星夜舉靈櫬赴鄴郡來。
曹丕聞知父喪,放聲痛哭,率大小官員出城十里,伏道迎櫬入城,停於偏殿。官僚掛孝,聚哭於殿上。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請世子息哀,且議大事。』眾視之,乃中庶子司馬孚也。孚曰:『魏王既薨,天下震動,當早立嗣王,以安眾心,何但哭泣耶?』群臣曰:『世子宜嗣位,但未得天子詔命,豈可造次而行?』兵部尚書陳矯曰:『王薨於外,愛子私立,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遂拔劍割下袍袖,厲聲曰:『即今日便請世子嗣位,眾官有異議者,以此袍為例。』百官悚懼。
忽報華歆自許昌飛馬而至,眾皆大驚。須臾華歆入,眾問其來意。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動,何不早請世子嗣位?』眾官曰:『正因不及候詔命,方議欲以王后卞氏慈旨立世子為王44。』歆曰:『吾已於漢帝處索得詔命在此。』眾皆踴躍稱賀。歆於懷中取出詔命開讀。原來華歆諂事魏,故草此詔,威逼獻帝降之,帝只得聽從,故下詔即封曹丕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45。
正宴會慶賀間,忽報鄢陵侯曹彰自長安領十萬大軍來到。丕大驚,遂問群臣曰:『黃須小弟平日性剛,深通武藝。今提兵遠來,必與孤爭王位也。如之奈何?』忽階下一人應聲出曰:『臣請往見鄢陵侯,以片言折之46。』眾皆曰:『非大夫莫能解此禍也。』正是:
試看曹氏丕彰事,幾作袁家譚尚爭47。
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1死生有命——語出【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謂人的死生均由天命決定。
2行宮——古代京城之外供帝王出行時臨時居住的宮殿。
3圖像——這裡指建造建始殿的設計圖。
4前後廊廡樓閣——指建始殿前後建有廊廡和樓閣。廊廡:屋檐下的走廊。
5亭亭如華蓋——高高聳立,猶如傘蓋。形容樹幹高大筆直,樹冠枝繁葉茂。亭亭:高聳貌。華蓋:帝王或高官車上豎立的傘蓋。【後漢書·王莽傳下】:『莽乃造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華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
6直侵雲漢——意謂直衝天空。雲漢:即天河。這裡借指天空。
7並無曲節——意謂既不彎曲,也無樹節,樹幹筆直。
8隱几而寐——語出【孟子·公孫丑下】:『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意謂上身爬在几案上睡着了。隱:憑依,靠着。
9篡逆——指篡奪帝位,背叛漢朝。
10數盡——壽數已完。即該死了。
11麻肺湯——原作『麻沸散』。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藥。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胯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12蒜齏汁——即搗爛的蒜泥汁。
13煩懣——亦作『煩滿』。中醫指內熱鬱結之症。【素問·評熱病論】:『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
14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齊國名醫。因其醫術類似於軒轅時的扁鵲,故以為號。又因曾家於盧國,又稱盧醫。他曾遇神仙長桑公,授予藥方書,並服其神藥,以致能看見人的五臟六腑,故能治百病,甚至能起死回生。【史記】有傳。 倉公——姓淳于,名意;曾任太倉令,因稱倉公。西漢名醫。【史記】有傳。
15患風——即外感風邪。風:中醫術語。是指外感風邪而致病。【素問·風論】:『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瘋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16風涎——因外感風邪而體內產生的黏液。
17小可之疾——小病。小可:小小。
18情熟——關係親密,彼此熟悉。
19追拷——追究拷問。
20押獄——即獄卒。
21【青囊書】——『青囊』為裝醫書的布口袋,華佗藉以作為所著醫書的書名。
22葉——義同『頁』。
23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意謂華佗的醫術與其老師長桑君不相上下,能看見隔牆的人。事見【史記·扁鵲列傳】:扁鵲少時與長桑君為友,而不知長桑君為神仙。長桑君對扁鵲說:『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滿口答應。長桑君便將禁方書和懷中藥全給了扁鵲,並囑咐道:『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說罷便無影無蹤,扁鵲才知長桑君為神仙。扁鵲按其囑咐『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視見垣一方人:能看見牆那邊的人。垣:牆。方:邊。
24『是兒』句——此話有雙關之意:一者,漢朝屬『火德』,故『居爐火上』就是取代漢朝,自立為帝;二者,曹操若篡漢自立,乃大逆不道,勢必群起反對與唾罵,猶如身『居爐火上』燒烤。因此曹操認為孫權是兒表面上擁護自己稱帝,其實包藏禍心。
25天人之應——即天人感應。這裡指老天預示人事。
26異氣齊聲——意謂眾人的共同心願。異氣:本指無血緣關係的異姓人,引申為眾人。
27大位——帝位。
28事漢——臣事漢帝,為漢朝的臣子。
29為周文王——即以周文王為榜樣。周文王雖然擁有三分之二的版圖,仍然臣事商紂王,自己並不稱帝。參見第五十六回『孔子稱文王之至德』條注。
30三馬同槽而食——引自【晉書·宣帝紀】而略有變動,原文作:『魏武指曹操察帝指司馬懿有雄豪志……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豫吾家事。」』隱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將篡奪曹家天下。三馬:即司馬氏父子三人。同槽:即同朝『槽』與『朝』同音。食:即蠶食曹氏的權力。
31祿馬,吉兆——曹操說兩次夢見『三馬同槽』,就等於『六馬同槽』。而『六』與『祿』在古代為同音,『槽』與『曹』亦同音,故又等於『祿馬同曹』。而祿馬為古代占卜術語,即祿命。【李虛中命書】卷中:『祿馬氣聚,刑備貴全。』再將『同』解釋為『歸於』,於是『祿馬同曹』也就變成了『祿馬歸於曹』的吉兆。這是賈詡為了拍曹操的馬屁而生拉硬扯,一派胡言。
32『三馬同槽』二句——意謂『三馬同槽』並非曹操的吉兆,而是為司馬氏的晉朝打下了基礎。
33道士設醮修禳——意謂道士設道場超度亡靈。
34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語出【論語·八佾】:『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意謂得罪了天,連祈禱求恕的地方都沒有了。
35上焦——中醫術語。中醫將人的消化系統中醫稱為『谷道』分為三個部分,稱之為『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即胃的入口。
36玉體——貴體,尊貴的身體。【戰國策·趙策四】:『左師觸讋曰恐太后玉體乏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郄:疲勞。
37霍然——本義為消除,消散,借喻病癒。
38上食——即以食品祭奠亡靈。
39疑冢——假墳。以其使人真假難辨,故稱。
40雄謀韻事與文心——意謂曹操文才武略,風流韻事,兼而有之。
41橫流築台距太行——意謂銅雀台建在漳河岸邊,距離太行山也不遠。
42向帳——指曹操臨終前囑咐諸妾在他死後要每日設祭。帳:指喪帳。
43金棺銀槨——即裡面是黃金小棺材棺,外面套上白銀大棺材槨。
44慈旨——即皇后或皇太后的懿旨。
45拜舞——古代朝拜帝王的禮節,即在跪拜時伴有舞蹈動作。
46以片言折之——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服他曹彰。
47袁家譚尚爭——指袁紹死後,其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為爭權而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