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2:48
卻說華歆等一班文武入見獻帝,歆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2。群臣會議,言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閒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臣等議定,特來奏請。』帝聞奏大驚,半晌無言,覷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3,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4?汝百官再從公計議。』
華歆引李伏、許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問此二人。』李伏奏曰:『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5,甘露下降6。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許芝又奏曰:『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終7,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極天際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8。其讖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以此論之,陛下可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魏」字也;「言在東,午在西」,乃「許」字也;「兩日並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許昌應受漢禪也。願陛下察之。』帝曰:『祥瑞、圖讖,皆虛妄之事,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乎?』王朗奏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餘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帝大哭,入後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次日,官僚又集於大殿,令宦官入請獻帝。帝憂懼不敢出。曹後曰:『百官請陛下設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後大怒曰:『吾兄奈何為此亂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見曹洪、曹休帶劍而入,請帝出殿。曹後大罵曰:『俱是汝等亂賊希圖富貴,共造逆謀!吾父功蓋寰區,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竊神器9。今吾兄嗣位未幾,輒思篡漢,皇天必不祚爾10!』言罷,痛哭入宮。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
曹洪、曹休力請獻帝出殿。帝被逼不過,只得更衣出前殿。華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議,免遭大禍。』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漢祿久矣,中間多有漢朝功臣子孫,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11,非臣等不忠於陛下也。』帝曰:『誰敢弒朕耶?』歆厲聲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亂。若非魏王在朝,弒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報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驚,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視華歆。歆縱步向前,扯住龍袍,變色而言曰:『許與不許,早發一言!』帝戰慄不能答。曹洪、曹休拔劍大呼曰:『符寶郎何在12?』祖弼應聲出曰:『符寶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璽。祖弼叱曰:『玉璽乃天子之寶,安得擅索?』洪喝令武士推出斬之。祖弼大罵不絕口而死。後人有詩讚曰13:
奸宄專權漢室亡14,詐稱禪位效虞唐。
滿朝百辟皆尊魏15,僅見忠臣符寶郎。
帝顫慄不已,只見階下披甲持戈數百餘人皆是魏兵。帝泣謂群臣曰:『朕願將天下禪於魏王,幸留殘喘16,以終天年17。』賈詡曰:『魏王必不負陛下。陛下可急降詔,以安眾心。』帝只得令陳群草禪國之詔,令華歆齎捧詔、璽,引百官直至魏王宮獻納。曹丕大喜,開讀詔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盪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18,行運在乎曹氏19。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20,以應其期。歷數昭明21,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22。唐堯不私於厥子23,而名播於無窮,朕竊慕焉。今其追踵堯典24,禪位於丞相魏王。王其毋辭。
曹丕聽畢,便欲受詔。司馬懿諫曰:『不可。雖然詔、璽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謙辭,以絕天下之謗。』丕從之,令王朗作表,自稱德薄,請別求大賢以嗣天位25。帝覽表,心甚驚疑,謂群臣曰:『魏王謙遜,如之奈何?』華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時,三辭而詔不許,然後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詔,魏王自當允從。』
帝不得已,又令桓階草詔,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璽至魏王宮26。曹丕開讀詔曰:
咨爾魏王27,上書謙讓。朕竊為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武王操德膺符運28,奮揚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區夏29。今王丕纘承前緒30,至德光昭31,聲教被四海32,仁風扇八區33,天之歷數,實在爾躬34。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勛禪以天下35;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36。漢承堯運37,有傳聖之義38,加順靈祇,紹天明命39。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璽綬,王其受之。
曹丕接詔欣喜,謂賈詡曰:『雖二次有詔,然終恐天下後世不免篡竊之名也。』詡曰:『此事極易。可再命張音齎回璽綬,卻教華歆令漢帝築一壇,名「受禪壇」。擇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盡到壇下,令天子親奉璽綬,禪天下與王,便可以釋群疑而絕眾議矣。』丕大喜,即令張音齎回璽綬,仍作表謙辭。
音回奏獻帝,帝問群臣曰:『魏王又讓,其意若何?』華歆奏曰:『陛下可築一壇,名曰「受禪壇」,集公卿庶民,明白禪位,則陛下子子孫孫,必蒙魏恩矣。』帝從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於繁陽,築起三層高壇,擇於十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至期,獻帝請魏王曹丕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四百餘員,御林虎賁禁軍三十餘萬。帝親捧玉璽奉曹丕,丕受之。壇下群臣跪聽冊曰40:
咨爾魏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41,惟歸有德。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42,大亂滋昏43,群凶恣逆,宇內顛覆44。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45。豈予一人獲乂46,俾九服實受其賜47。今王欽承前緒48,光於乃德49,恢文武之大業50,昭爾考之弘烈51。皇靈降瑞52,人神告征53,誕惟亮采,師錫朕命54。僉曰55: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56。於戲57! 『天之歷數在爾躬』58,君其祗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59。
讀冊已畢,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禮60,登了帝位。賈詡引大小官僚朝於壇下。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大魏。丕即傳旨,大赦天下。諡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61。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62。乞降明旨,安置劉氏於何地?』言訖,扶獻帝跪於壇下聽旨。丕降旨封帝為山陽公,即日便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而言曰:『立一帝,廢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許入朝。』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之,傷感不已。丕謂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63。』群臣皆呼『萬歲』。後人觀此受禪壇,有詩嘆曰:
兩漢經營事頗難64,一朝失卻舊江山。
黃初欲學唐虞事,司馬將來作樣看65。
百官請曹丕答謝天地。丕方下拜,忽然壇前捲起一陣怪風,飛砂走石,急如驟雨,對面不見,壇上火燭盡皆吹滅。丕驚倒於壇上,百官急救下壇,半晌方醒。侍臣扶入宮中,數日不能設朝。後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賀。封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大小官僚一一升賞。丕疾未痊,疑許昌宮室多妖,乃自許昌幸洛陽,大建宮室。
早有人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於洛陽蓋造宮殿,且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玄德因此憂慮,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托與孔明。
孔明與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譙周商議,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欲尊漢中王為帝。譙周曰:『近有祥風慶雲之瑞66;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67,沖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68,煌煌如月。此正應漢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更復何疑?』於是孔明與許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漢中王覽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漢自立,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漢中王勃然變色曰:『孤豈效逆賊所為?』拂袖而起,入於後宮。眾官皆散。
三日後,孔明又引眾官入朝,請漢中王出,眾皆拜伏於前。許靖奏曰:『今漢天子已被曹丕所弒,王上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為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為君,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從臣等所議,是失民望矣。』漢中王曰:『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布於民,今一旦自立為帝,與篡竊何異?』孔明苦勸數次,漢中王堅執不從。孔明乃設一計,謂眾官曰:『如此如此……』於是孔明託病不出。
漢中王聞孔明病篤,親到府中,直入臥榻邊,問曰:『軍師所感何疾?』孔明答曰:『憂心如焚69,命不久矣。』漢中王曰:『軍師所憂何事?』連問數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漢中王再三請問,孔明喟然嘆曰:『臣自出茅廬,得遇大王,相隨至今,言聽計從。今幸大王有兩川之地,不負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漢祀將斬70,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為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大王堅執不肯,眾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若文武皆散,吳、魏來攻,兩川難保,臣安得不憂乎?』漢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孔明曰:『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71。」今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72?』漢中王曰:『待軍師病可,行之未遲。』
孔明聽罷,從榻上躍然而起,將屏風一擊,外面文武眾官皆入,拜伏於地曰:『王上既允,便請擇日以行大禮。』漢中王視之,乃是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青衣侯向舉、陽泉侯劉豹、別駕趙祚、治中楊洪、議曹杜瓊、從事張爽、太常卿賴恭、光祿卿黃權、祭酒何宗、學士尹默、司業譙周、大司馬殷純、偏將軍張裔、少府王謀、昭文博士伊籍、從事郎秦宓等眾也。漢中王驚曰:『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也。』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請,便可築壇擇吉,恭行大禮。』即時送漢中王還宮,一面令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
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中王登壇致祭73。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曰: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74,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75。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76,戮殺主後,罪惡滔天;操子丕載肆凶逆77,竊據神器。群下將士以為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78。備懼無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79,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80,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81,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82,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83。
讀罷祭文,孔明率眾官恭上玉璽。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曰:『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各官皆呼『萬歲』。
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吳氏為皇后,長子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無不欣躍。
次日設朝,文武官僚拜畢,列為兩班。先主降詔曰:『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言未畢,班內一人拜伏於階下,諫曰:『不可。』先主視之,乃虎威將軍趙雲也。正是:
君王未及行天討,臣下曾聞進直言。
未知子龍所諫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1炎劉——指以火德為帝的劉氏漢朝。漢·趙岐【【孟子】題辭】見【孟子】趙岐注宋本:『孟子亦自知遭蒼姬之訖錄,值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餘風,恥沒世而無聞焉,是故垂憲言以詒後人。』
2唐、虞——即堯、舜。堯為唐陶氏,故別稱『唐堯』或『唐』。舜為有虞氏,故別稱『虞舜』或『虞』。
3初無——完全沒有,始終沒有,從來沒有。初:完全,始終,從來。
4等閒——輕易,隨便。
5嘉禾蔚生——嘉禾:形狀奇特的穀類植物,如一株生雙穗或雙株生一穗等,古人以為祥瑞。蔚生:這裡是競相出現、大量產生之意。
6甘露——甘美的露水。古人認為甘露是天地交合產生的神水,故甘露下降是祥瑞。【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7炎漢氣數已終——意謂漢朝的運氣已經沒有了。表示漢朝即將消亡。炎漢:即漢朝。古人以為漢朝以火德統治天下,故稱。三國魏·曹植【徙封雍丘於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炎漢,君臨萬邦。』氣數:命運,運氣。
8圖讖chèn趁——泛指古代方士或儒生編造的預測吉凶、帝王受命之類的書。
9神器——本指象徵國家政權的玉璽、寶鼎之類,借喻帝位。
10必不祚爾——意謂必定不保佑你指曹丕。祚:賜福,保佑。
11蕭牆禍起——蕭牆:即『肅牆』『蕭』通『肅』。指宮廷內室的屏障。人臣至此都要肅立等待朝見,故稱。引申以指家庭或團體內部。典出【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孔子曰:「……今仲由與冉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相夫子:指仲由和冉求為相輔佐季孫。顓臾:春秋時小國。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意謂禍亂發生在內部。
12符寶郎——官名,全稱『尚符璽郎』或『符璽郎中』。掌管符節和玉璽。
13後人有詩——下面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人周敬軒。
14奸宄gu ǐ詭——指違法作亂的壞蛋。
15百辟——本指諸侯,引申以指百官。
16殘喘——本指垂死的喘息,借喻殘生,殘餘的生命。
17天年——自然的壽數。
18炎精——火德。因漢朝以火德王天下,故代指漢朝。【文選·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伊唐之炎精。』李善註:『言漢盛於五代純熙之道,而紹帝堯火德之運。』
19行運——流年運氣。這裡指國運。
20前王、今王——指曹操和曹丕。曹操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又被封為魏王,故稱『前王』和『今王』。神武之跡——英明威武的功績。
21歷數——天道,即帝王代天理民的次序,也就是朝代更迭的次序。【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邢昺疏:『孔注【尚書】云:歷數謂天道。謂天曆運之數。帝王異姓而興,故言歷數謂天道。』 昭明——明白,清楚。
22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道:正道,常理。這兩句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孫希旦集解:『天下為公者,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也。』意謂按照常理來治理天下,天下應該為世人所公有。指帝位應該傳賢不傳子,不可以世襲。
23唐堯不私於厥子——意謂堯不把帝位作為私產而傳給他的兒子。厥子:其子。
24追踵堯典——意謂以堯帝傳賢不傳子即傳帝位與舜而不傳其子為榜樣。追踵:追隨,效法。典:典範,榜樣。
25天位——天子之位,即帝位。【周易·需卦】:『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孔穎達疏:『以九五居天子之位。』
26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璽至魏王宮——這裡的『高廟使』為官名,是說張音的官職為高廟使。按東漢並無高廟使,而有高廟令,職掌守高廟,並負責掃除。但張音正史一作高音並非高廟令。這段文字源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原文是:『漢帝以眾望在魏,乃如群公卿士,告祠高廟,使兼御史大夫高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又【資治通鑑·魏紀一·文帝黃初元年】曰:『冬十月乙卯,漢帝告祠高廟,使行御史大夫高音持節奉璽詔冊,禪位於魏。』又【後漢書·獻帝紀】注引【獻帝春秋】亦曰:『帝時如群臣卿士,告祠高廟,詔太常張音持節奉策綬璽,禪位於魏王。』下面的詔書中也說『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璽綬』。可見羅貫中因一時疏忽,斷句失誤,造成了對此段文字的錯誤理解。但並未造成對事情本身的曲解,故一仍其舊。
27咨爾——典出【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邢昺疏:『咨,咨嗟;爾,女汝也……故先咨嗟,嘆而命之。』後常以『咨爾』用於句首,表示讚嘆或祈使。
28武王操德膺符運——意謂曹操德高望重,正是上天預示帝王受命的符兆;換言之,曹操具有做帝王的資格。武王:曹操死後的諡號。膺:具有。符運:符命,符兆。
29清定區夏——意謂使中國清平安定。區夏:華夏地區,即中國。【尚書·周書·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30丕纘承前緒——意謂曹丕繼承先人曹操的未竟之業。纘承:繼承。前緒:前人的未竟之業。
31至德光昭——意謂盛德照耀天下。指恩德普施百姓。
32聲教被四海——意謂聲威教化遍及全中國。『聲教被四海』本【尚書·夏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被:覆蓋,遍及。四海:古人以為中國為四海環繞,故以『四海』為中國的代稱。
33仁風扇八區——意謂恩德如風般遍及天下。仁風:形容恩澤如風之流布。多用於頌揚帝王或官員的德政。扇:流布,遍布。八區:八方,天下。
34爾躬——即你自己。【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
35『虞舜』二句——事見【史記·五帝本紀】:堯名放勛帝年老,命舜攝政。舜任用大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等二十二位賢人,『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堯帝知其子丹朱不肖,故不傳位於其子丹朱,而傳位於舜。
36『大禹』二句——事見【史記·五帝本紀】:舜命大禹治水,大禹『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於『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於是舜名重華帝不傳位於其子商均,而傳位於大禹。
37漢承堯運——意謂漢朝和唐堯都是以火德王天下,所以漢朝是唐堯的繼承者。【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伊唐之炎精。』李善註:『言漢盛於五代純熙之道,而紹帝堯火德之運。』
38有傳聖之義——此句緊接上句,是說既然漢朝是唐堯的繼承者,那麼漢獻帝就應該效法聖人堯帝而傳賢不傳子,把帝位禪讓給曹丕。
39加順靈祇,紹天明命——意謂漢獻帝傳位於曹丕更是順應神靈的意願,遵從上天之命。加:更。衹:地神。引申以泛指神靈。紹:承受,接受,遵從。
40冊——古代帝王封立繼承人、后妃以及封贈功臣等的詔書。因詔書為摺疊式,形似書冊,故稱。
41不於常——不拘泥於常規。
42朕躬——天子的自稱。【尚書·商書·湯誥】:『王曰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
43大亂滋昏——意謂天下大亂,世道更加黑暗。滋:更加。
44宇內顛覆——意謂天下大亂。宇內:天下,全國。顛覆:失序,大亂。
45保綏——得以保全,獲得安定。
46獲乂y ì藝——獲得平安。
47俾九服實受其賜——意謂使全國都得到了實惠。俾:使。九服:指王畿京城以外的九等地區。詳見【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後世多泛指全國。賜:恩惠。
48今王欽承前緒——意謂魏王曹丕繼承其父曹操的未竟之業。欽:敬辭。用於帝王,表示尊敬。緒:前人未竟之業。
49光於乃德——意謂將你父親曹操的德政發揚光大。乃:你父親的或他曹操的。
50恢文武——擴大文治武功。
51昭爾考之弘烈——意謂弘揚你父親曹操的偉大功業。考:稱已故之父。弘烈:偉大功業。
52皇靈降瑞——意謂上天屢降吉祥的預兆。指本回前文李伏所奏『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皇靈:上天,天帝。
53人神告征——意謂人言和天意都有預兆。指本回前文所述『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的讖語,以及乾象顯示『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極天際地』。告:表明,顯示。征:預兆。
54誕惟亮采,師錫朕命——意謂由於你曹丕輔助政務的功勞,眾人舉薦你為帝位的繼承人。誕:語助詞,無實義。惟:由於,因為。亮采:輔助政務的功勞。師錫:本義為眾人進言、建議。引申為眾人舉薦推許。朕命:天子之命,天命。轉指帝位。
55僉qiān千曰——都說。
56『爾度』三句——意謂量你曹丕能與虞舜相媲美,因此我應遵循唐堯禪位與虞舜的法則,讓位與你。爾度:估量你曹丕。克:能夠。協:相同,匹敵,不相上下,媲美。用:因此,因而。率:遵循。唐典:指唐堯禪位與虞舜的法則。敬遜爾位:讓位與你。敬:謙辭,表示恭敬。
57於戲w ū hū嗚呼——感嘆詞。音義皆同『嗚呼』。表示嘆息。
58天之歷數在爾躬——語出【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又【尚書·虞書·大禹謨】:舜帝對大禹說:『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意謂按照天道,你曹丕應該繼承帝位。
59『君其』二句——意謂你應該恭順地接受隆重的禪位典禮,統治天下,接受上天賦予你的使命。祗zh ī知順:恭敬地順從或接受。大禮:隆重的典禮。饗:享有。指統治。萬國:天下。
60八般大禮——八種隆重的典禮。
61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語出【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意謂天上沒有兩個太陽,民眾不能有兩位君主。這裡是偏指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皇帝。
62藩服——古代將國家最邊遠的地區稱『藩服』。參見本回『俾九服實受其賜』條注。
63舜、禹之事,朕知之矣——意謂虞舜讓位與大禹的事,我現在明白了。曹丕如此說,意在自比聖帝大禹,為自己臉上貼金,並掩蓋其篡位惡行。
64經營——治理天下。
65『黃初』二句——意謂曹丕效法唐堯讓位與虞舜、虞舜讓位與大禹而篡漢奪位,司馬氏後來便以曹丕篡漢為榜樣而篡魏奪位。表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黃初:魏文帝曹丕的年號,代指曹丕。
66祥風慶雲——古人認為的吉祥之兆。祥風:和風。【尚書大傳】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則祥風起。』慶云:五彩雲。【漢書·天文志】:『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蕭輪囷,是謂慶雲。慶雲見,喜氣也。』
67黃氣——黃色雲氣。古人認為是天子之氣。【史記·封禪書】:『皇帝始郊見太乙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祭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
68帝星——古星名。亦稱『天帝』,俗稱『紫微星』。古人以為是皇帝的象徵,當它出現於某地區上空時,就預示該地區要出皇帝。畢、胃、昂之分:即畢、胃、昂二十八宿中的三宿所在天域。其位置與漢中一帶相對應,而帝星出現於其上空,故稱漢中王劉備當做皇帝。
69憂心如焚——語本『憂心如惔』,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憂心如惔,不敢戲談。』惔:焚,燒。意謂憂慮的心情好像火燒一般。形容心境憂煩,焦慮不安。
70漢祀將斬——即漢朝劉氏的香火就要斷絕斬,也就是漢朝即將滅亡。其實曹魏已篡劉漢,漢朝已經滅亡。但在諸葛亮等人看來,只要劉備稱帝,就算是延續了漢朝;只有劉備拒絕稱帝,漢朝才算滅亡,故稱『將斬』。
71名不正則言不順——語出【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意謂如果名分不正或名與實不相符,其言就難以服人,辦事也很難成功。
72天與弗取,反受其咎——語出【史記·勾踐世家】:『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又見【史記·淮陰侯列傳】:『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意謂如果拒絕接受上天的賜福,反而會招來災禍。咎:災禍。
73致祭——即祭告天地。
74丙午朔——丙午日早晨。
75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意謂按照天意,漢朝應該永世長存,不會滅亡。無疆:無窮無盡,永遠。
76阻兵安忍——阻兵:仗恃武力。安忍:心安理得地干殘忍之事。『阻兵安忍』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意謂倚仗武力,心安理得地干殘忍之事。形容殺人不眨眼,極其殘忍。
77載肆凶逆——意謂肆無忌憚地兇殘悖逆。載:語助詞,無實義。
78遐荒——邊遠的廣大地區。
79嗣武二祖,躬行天罰——意謂繼承漢高祖、漢光武帝的大業,代天懲罰曹操父子的罪行。嗣武:繼承,接續。
80替——衰落,衰微。
81率土式望——意謂全國百姓仰望。率土:『率土之濱』的省略,出自【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溥:通『普』。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中】:『【爾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濱者,舉外以包內,猶言四海之內。』泛指全國。式望:通『軾望』。仰望。【左傳·莊公十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軾:古代設在車箱前供立乘者憑倚的橫木。
82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意謂害怕漢高祖、漢光武帝創立的漢朝被消滅。
83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意謂希望神靈賜福給漢家,永遠平安,永保帝位。惟:希望。饗祚:賜福。綏:平安,太平。歷服:王位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