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发布:一叶知秋

2020-5-21 23:04

却说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忙令人哨探。回报说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仪大惊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断吾归路,当复如何?”费祎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1,诬吾等造反,故烧绝栈道,阻遏归路。吾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反情,然后图之。”姜维曰:“此间有一小径,名槎山,虽崎岖险峻,可以抄出栈道之后。”一面写表奏闻天子,一面将人马望槎山小道进发。

且说后主在成都,寝食不安,动止不宁。夜作一梦,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遂惊觉,坐而待旦,聚集文武,入朝圆梦2。谯周曰:“臣昨夜仰观天文,见一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落于西南,主丞相有大凶之事。今陛下梦山崩,正应此兆。”后主愈加惊怖。忽报李福到。后主急召入问之,福顿首泣奏:“丞相已亡!”将丞相临终言语,细述一遍。后主闻言,大哭曰:“天丧我也!”哭倒于龙床之上。侍臣扶入后宫。吴太后闻之,亦放声大哭不已。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后主连日伤感,不能设朝3。忽报:“魏延表奏杨仪造反。”群臣大骇,入宫启奏后主。时吴太后亦在宫中。后主闻奏大惊,命近臣读魏延表。其略曰:

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4,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

读毕,后主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吴太后曰:“尝闻先帝有言:‘孔明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因怜其勇,故姑留用。’今彼奏杨仪等造反,未可轻信。杨仪乃文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必其人可用。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众官正商议间,忽报:“长史杨仪有紧急表到。”近臣拆表读曰:

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诚惶诚恐,顿首谨表:丞相临终,将大事委于臣,照依旧制,不敢变更,使魏延断后,姜维次之。今魏延不遵丞相遗语,自提本部人马,先入汉中,放火烧断栈道,劫丞相灵车,谋为不轨5。变起仓卒,谨飞章奏闻。

太后听毕,问:“卿等所见若何?”蒋琬奏曰:“以臣愚见,杨仪为人虽禀性过急,不能容物,至于筹度粮草,参赞军机,与丞相办事多时,今丞相临终委以大事,决非背反之人6。魏延平日恃功务高7,人皆下之8;仪独不假借9,延心怀恨。今见仪总兵,心中不服,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图陷害。臣愿将全家良贱,保杨仪不反。实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机为乱,势所必然。若杨仪10,才干敏达,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后主曰:“若魏延果反,当用何策御之?”蒋琬曰:“丞相素疑此人,必有遗计授与杨仪。若仪无恃,安能退入谷口乎?延必中计矣,陛下宽心。”

不多时,魏延又表至,告称杨仪背反。正览表之间,杨仪又表到,奏称魏延背反。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忽报:“费祎到。”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允奉诏而去。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引兵径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哨马飞报魏延说:“杨仪令先锋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搦战。”延大怒,急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两阵对圆,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平挺枪来迎。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平引兵飞奔而去。

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延大喜,遂同马岱引兵直取南郑。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风拥而来,维急令拽起吊桥。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仪曰:“丞相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今当取出一看。”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

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排成阵势。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后人有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杨仪等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后主令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11。仪呈上孔明遗表。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后杜工部有诗曰12

丞相祠堂何处寻13?锦官城外柏森森14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杜工部诗曰16

诸葛大名垂宇宙17,宗臣遗像肃清高18

三分割据纡筹策19,万古云霄一羽毛20

伯仲之间见伊吕21,指挥若定失萧曹22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23

却说后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边庭报来,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后主惊曰:“丞相新亡,东吴负盟侵界,如之奈何?”蒋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张嶷引兵数万,屯于永安,以防不测。陛下再命一人去东吴报丧,以探其动静。”后主曰:“须得一舌辩之士为使。”一人应声而出曰:“微臣愿往。”众视之,乃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后主大喜,即命宗预往东吴报丧,兼探虚实。

宗预领命,径到金陵,入见吴主孙权。礼毕,只见左右人皆着素衣24。权作色而言曰:“吴、蜀已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预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笑曰:“卿不亚于邓芝。”乃谓宗预曰:“朕闻诸葛丞相归天,每日流涕,令官僚尽皆挂孝。朕恐魏人乘丧取蜀,故增巴丘守兵万人,以为救援,别无他意也。”预顿首拜谢。权曰:“朕既许以同盟,安有背义之理?”预曰:“天子因丞相新亡,特命臣来报丧。”权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设誓曰:“朕若负前盟,子孙绝灭!”又命使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宗预拜辞吴主,同吴使还成都,入见后主,奏曰:“吴主因丞相新亡,亦自流涕,令群臣皆挂孝。其益兵巴丘者,恐魏人乘虚而入,别无异心。今折箭为誓,并不背盟。”后主大喜,重赏宗预,厚待吴使去讫。遂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以防魏兵。其馀将校,各依旧职。

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25,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谓费祎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26?”费祎乃将此言具表密奏后主。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各不兴兵。

单说魏主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懿拜谢回洛阳去讫。魏主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又于洛阳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俱高十丈;又立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博士马钧监造,极其华丽: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选天下巧匠三万馀人,民夫三十馀万,不分昼夜而造。民力疲困,怨声不绝。睿又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树木于其中。司徒董寻上表切谏曰27

伏自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28;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欲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作无益之物乎?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29,被以文绣30,载以华舆31,所以异于小人也。今又使负木担土,沾体涂足,毁国之光,以崇无益32,甚无谓也33。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4。”无忠无礼,国何以立?臣知言出必死,而自比于牛之一毛35,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不胜战栗待命之至!

睿览表怒曰:“董寻不怕死耶?”左右奏请斩之。睿曰:“此人素有忠义,今且废为庶人。再有妄言者必斩!”时有太子舍人张茂,字彦材,亦上表切谏。睿命斩之。

即日召马钧,问曰:“朕建高台峻阁,欲与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之方36。”钧奏曰:“汉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国最久,寿算极高,盖因服天上日精月华之气也。尝于长安宫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铜人,手捧一盘,名曰‘承露盘’37,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38,其名曰‘天浆’,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39。”睿大喜曰:“汝今可引人夫星夜至长安,拆取铜人,移置芳林园中。”

钧领命,引一万人至长安,令周围搭起木架,上柏梁台去。不移时间40,五千人连绳引索,旋环而上。那柏梁台高二十丈,铜柱圆十围。马钧教先拆铜人。多人并力拆下铜人来,只见铜人眼中潸然泪下。众皆大惊。忽然台边一阵狂风起处,飞砂走石,急若骤雨。一声响亮,就如天崩地裂,台倾柱倒,压死千馀人。

钧取铜人及金盘回洛阳,入见魏主,献上铜人、承露盘。魏主问曰:“铜柱安在?”钧奏曰:“柱重百万斤,不能运至。”睿令将铜柱打碎,运来洛阳,铸成两个铜人,号为“翁仲”41,列于司马门外;又铸铜龙、凤两个:龙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立在殿前。又于上林苑中种奇花异木,蓄养珍禽怪兽。少傅杨阜上表谏曰42

臣闻尧尚茅茨43,而万国安居;禹卑宫室44,而天下乐业。及至殷、

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45。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敝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46,纣为倾宫、鹿台47,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48,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49,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以桀、纣、楚、秦为深诫。而乃自暇自逸50,惟宫台是饰51,必有危亡之祸矣。君作元首,臣为股肱52,存亡一体,得失同之。臣虽驽怯53,敢忘诤臣之义54?言不切至55,不

足以感寤陛下56。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57。 表上,睿不省,只催督马钧建造高台,安置铜人、承露盘。又降旨广选天下美女,入芳林园中。众官纷纷上表谏诤,睿俱不听。

却说曹睿之后毛氏,乃河内人也。先年睿为平原王时,最相恩爱,及即帝位,立为后。后睿因宠郭夫人,毛后失宠。郭夫人美而慧,睿甚嬖之58,每日取乐,月馀不出宫闼59。是岁春三月,芳林园中百花争放,睿同郭夫人到园中赏玩饮酒。郭夫人曰:“何不请皇后同乐?”壑曰;“若彼在,朕涓滴不能下咽也。”遂传谕宫娥,不许令毛后知道。毛后见睿月馀不入正宫,是日引十馀宫人,来翠花楼上消遣,只听的乐声嘹亮,乃问曰:“何处奏乐?”一宫官启曰:“乃圣上与郭夫人于御花园中赏花饮酒。”毛后闻之,心中烦恼,回宫安歇。

次日,毛皇后乘小车出宫游玩,正迎见睿于曲廊之间,乃笑曰:“陛下昨游北园,其乐不浅也。”睿大怒,即命擒昨日侍奉诸人到,叱曰:“昨游北园,朕禁左右不许使毛后知道,何得又宣露60?”喝令宫官将诸侍奉人尽斩之。毛后大惊,回车至宫。睿即降诏,赐毛皇后死,立郭夫人为皇后。朝臣莫敢谏者。

忽一日,幽州刺史毌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睿大惊,即聚文武官僚,商议起兵退渊之策。正是:

才将土木劳中国,又见干戈起外方。

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


1捏奏——诬奏。即以捏造的谎言向皇帝奏报,以诬陷好人。

2圆梦——解梦。即分析梦境,判断吉凶。

3设朝——帝王莅朝听政。

4诚惶诚恐——诚:真心,真诚。惶、恐:同义词。恐惧,惊慌。“诚惶诚恐”出自汉·杜诗《乞退郡疏》见《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意谓从心里感到恐惧。旧时臣下上呈君主奏章中常用的套语,表示对皇帝的敬畏。

5谋为不轨——意谓图谋造反作乱。不轨:越轨,犯法。

6背反——背叛造反。

7务高——追求高人一等,也就是自高自大之意。务:追求。

8人皆下之——别人都尽让着他,甘居其下。之:代词,代指魏延。

9不假借——不迁就,不买账。

10若——至于。

11“即以”句——意谓便将魏延原有的爵位南郑侯转授予杨仪。头一个“爵”字是名词,即爵位;第二个“爵”字是动词,即授予爵位。

12杜工部有诗——即杜甫的《蜀相》诗。

13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晋末年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忠武侯而建,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郊。祠内古柏苍郁参天,殿宇高大华美。现存有唐代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写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14锦官城——成都古城有大城、少城,而执掌织锦官员的官署在少城,因称“锦官城”。后用作成都的别称,亦省称“锦城”、“锦官”。

15“三顾”二句——这两句是说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又辅佐刘禅治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朝:指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开济:开创帝业,济世安民。

16又杜工部诗——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惟第七句“运移汉祚”原作“福移汉祚”。

17垂宇宙——流传天下。

18宗臣遗像肃清高——意谓受人敬仰的诸葛亮遗像威严而清高。宗臣:受人敬仰的名臣。

19三分割据纡筹策——意谓诸葛亮为刘备周密地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纡:这里是周密之意。

20万古云霄一羽毛——意谓诸葛亮的崇高名望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羽毛:以其有文采而用以比喻人的名誉。《周书·晋荡公护传》:“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

21伯仲之间见伊吕——伯仲之间:伯仲:即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间:指不同的人或事物的关系。语出三国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见《文选》卷五二:“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意谓彼此就像兄弟一样。比喻彼此指人或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见:比较,相比。这句是说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姜子牙比较,也不相上下。

22指挥若定失萧曹——指挥若定:若:好像,如同。定:定局。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又见《汉书·陈平传》:“陈平曰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指麾:同“指挥”。意谓一发令调度就如同胜利的定局在握。形容作战指挥有方,稳操胜算。失:失色。这句是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常胜不败,若使萧何和曹参见了,也会大惊失色。

23“运移”二句——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数推移,汉朝该灭,故诸葛亮虽然立志坚决,也难以挽回汉朝灭亡的命运,自己却因积劳成疾而死。

24素衣——白色孝服。这里指为诸葛亮挂孝。

25年宦——做官的年数,也即做官的资历。

26寂寞——默默无闻。指官卑职小。

27董寻上表——此表引自《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但有删节,也有改动。切谏——直言极谏。《史记·汲郑列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28门殚d ā n单户尽——家家户户都死光了。殚:尽,竭尽。

29显以冠冕——意谓让官员们戴上礼帽使其荣显。冠冕:帝王和官员所戴的礼帽。

30被以文绣——意谓让官员们穿着刺绣华美的礼服。被:穿着。

31载以华舆——意谓让官员们乘坐华丽的车子。

32毁国之光,以崇无益——意谓破坏国家的礼乐文物,而崇尚无益之事。光:礼乐文物。《周易·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孔颖达疏:“明习国之应仪。”这里指强迫官员扛木担土,不成体统。无益: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园林。

33无谓——亳无意义。

34“君使臣”二句——语出《论语·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谓君对臣应以礼相待,臣对君应忠诚不贰。

35牛之一毛——意谓犹如一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36长生不老——语出《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意谓人的生命长存,永不衰老。

37“尝于长安宫中”四句——事见《史记·孝武本纪》: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之术,欲求长生不老。“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裴骃集解:“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司马贞索隐:“《三辅故事》曰:‘建章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三辅黄图·台榭》云:“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

38沆瀣h àng xi è行谢之水——即夜间由水气凝成的露水。古人认为是仙人所饮的水。沆瀣:露气。战国楚·屈原《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39反老还童——反、还:回归,回到,恢复。“反老还童”或本“反老为少”,出自南朝梁·无名氏《七召》见《文苑英华》卷三五二:“若乃壁上真辞,枕中秘要,弹压神鬼,吐纳灵妙,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道家用语,意谓通过修炼、服药可以由老变少,永葆青春。

40不移时间——过了不大一会儿。

41翁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铸造的十二尊巨人铜像,号称“十二金人”,俗称“翁仲”。其事散见于多种典籍,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河水四》所述较为详备:“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馀,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阿房宫门之前,谓之‘金狄’。皆铭其胸云:‘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汉自阿房徙之未央宫前,俗谓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后董卓毁其九一说十为钱,其在者三一说二。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霸水西,停之。”后世即以“翁仲”代指铜像或石像。魏明帝造铜人两尊,名之曰“翁仲”,显然是效法秦始皇。

42杨阜上表——此表文引自《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而有所删节。

43尧尚茅茨——尚:喜欢,爱好。茅茨:茅草房。“尧尚茅茨”语意本《墨子·三辩》:“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又《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意谓尧帝喜欢茅草房。

44禹卑宫室——卑:简陋。“禹卑宫室”出自《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无间然:没有非议。意谓禹帝的宫室极其简陋。

45“及至殷、周”三句——堂:即殿。汉以前称“堂”,汉以后称“殿”。崇三尺:指房基高出地面三尺。古人为防潮防水,建房于台基之上。度:限制。筵:古代竹席,其长九尺,故代指九尺。这三句见于《周礼·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物。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意谓殷商帝王的殿堂地基不能太高,只能高出地面三尺;周朝帝王的殿堂也不能太大,东西宽不能超过八丈一尺。

46璇室、象廊——璇室:宫殿名。以其用玉石装饰而得名。象廊:宫殿名。以其用象牙装饰而得名。夏桀和殷纣王皆建有璇室和象廊。《晏子春秋·谏下》:“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又《尸子》卷下:“桀为璇室、瑶台、象廊、玉床。”又《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璇室、瑶台、象廊、玉床。”

47倾宫、鹿台——倾宫:宫殿名。以其高耸入云,望之欲倾,故称。殷纣王所建。《列子·杨朱》:“纣亦藉累世之资……恣情于倾宫,纵欲于长夜。”鹿台:台名。殷纣王贮藏珠宝钱帛之所,故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汉·刘向《新序·卷六·刺奢》:“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

48章华——即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建,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汉·荀悦《汉纪·武帝纪》:“楚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人散。”

49阿房ē p áng痾旁——即阿房宫。汉末·无名氏《三辅黄图·卷一·秦宫·阿房宫》:“阿房宫,亦曰阿城。秦惠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馀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馀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但秦始皇也仅建成前殿,东西千步,南北五百步,台上可坐万人,庭中可容十万人,取名阿房殿。因秦亡而中辍,整个宫殿尚未取名,后世即以其阿房殿而称阿房宫。

50自暇自逸——语出《尚书·周书·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卿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孔传:“不敢自宽暇自逸豫。”意谓只管自己安逸舒适,不顾国家兴衰安危。

51惟宫台是饰——意谓只是一门心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台榭。是:语助词。饰:通“饬”。整治,建造。

52君作元首,臣为股肱——意谓君主好比人的头脑,臣子好比人的大腿和胳膊。比喻君臣利害一致,相互依存。

53驽怯——无能懦弱。

54诤臣——敢于直言切谏的大臣。

55切至——犹言切当。

56感寤——义同“感悟”。即使感动而醒悟。

57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意谓恭恭敬敬备好棺材,认认真真洗干净身体,等待接受重刑。

58b ì壁——宠爱。

59宫闼t à踏——宫门。闼:本指内门、小门,引申为门的泛称。

60宣露——泄露。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