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 23:04
卻說楊儀聞報前路有兵攔截,忙令人哨探。回報說魏延燒絕棧道,引兵攔路。儀大驚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後必反,誰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斷吾歸路,當復如何?』費禕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1,誣吾等造反,故燒絕棧道,阻遏歸路。吾等亦當表奏天子,陳魏延反情,然後圖之。』姜維曰:『此間有一小徑,名槎山,雖崎嶇險峻,可以抄出棧道之後。』一面寫表奏聞天子,一面將人馬望槎山小道進發。
且說後主在成都,寢食不安,動止不寧。夜作一夢,夢見成都錦屏山崩倒。遂驚覺,坐而待旦,聚集文武,入朝圓夢2。譙周曰:『臣昨夜仰觀天文,見一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落於西南,主丞相有大凶之事。今陛下夢山崩,正應此兆。』後主愈加驚怖。忽報李福到。後主急召入問之,福頓首泣奏:『丞相已亡!』將丞相臨終言語,細述一遍。後主聞言,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於龍床之上。侍臣扶入後宮。吳太后聞之,亦放聲大哭不已。多官無不哀慟,百姓人人涕泣。
後主連日傷感,不能設朝3。忽報:『魏延表奏楊儀造反。』群臣大駭,入宮啟奏後主。時吳太后亦在宮中。後主聞奏大驚,命近臣讀魏延表。其略曰:
征西大將軍、南鄭侯臣魏延,誠惶誠恐4,頓首上言:楊儀自總兵權,率眾造反,劫丞相靈柩,欲引敵人入境。臣先燒絕棧道,以兵守御。謹此奏聞。
讀畢,後主曰:『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吳太后曰:『嘗聞先帝有言:「孔明識魏延腦後有反骨,每欲斬之,因憐其勇,故姑留用。」今彼奏楊儀等造反,未可輕信。楊儀乃文人,丞相委以長史之任,必其人可用。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
眾官正商議間,忽報:『長史楊儀有緊急表到。』近臣拆表讀曰:
長史、綏軍將軍臣楊儀,誠惶誠恐,頓首謹表:丞相臨終,將大事委於臣,照依舊制,不敢變更,使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今魏延不遵丞相遺語,自提本部人馬,先入漢中,放火燒斷棧道,劫丞相靈車,謀為不軌5。變起倉卒,謹飛章奏聞。
太后聽畢,問:『卿等所見若何?』蔣琬奏曰:『以臣愚見,楊儀為人雖稟性過急,不能容物,至於籌度糧草,參贊軍機,與丞相辦事多時,今丞相臨終委以大事,決非背反之人6。魏延平日恃功務高7,人皆下之8;儀獨不假借9,延心懷恨。今見儀總兵,心中不服,故燒棧道,斷其歸路,又誣奏而圖陷害。臣願將全家良賤,保楊儀不反。實不敢保魏延。』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懼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機為亂,勢所必然。若楊儀10,才幹敏達,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後主曰:『若魏延果反,當用何策御之?』蔣琬曰:『丞相素疑此人,必有遺計授與楊儀。若儀無恃,安能退入谷口乎?延必中計矣,陛下寬心。』
不多時,魏延又表至,告稱楊儀背反。正覽表之間,楊儀又表到,奏稱魏延背反。二人接連具表,各陳是非。忽報:『費禕到。』後主召入,禕細奏魏延反情。後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節釋勸,用好言撫慰。』允奉詔而去。
卻說魏延燒斷棧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為得計。不想楊儀、姜維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後。儀恐漢中有失,令先鋒何平引三千兵先行,儀同姜維等引兵扶柩望漢中而來。
且說何平引兵逕到南谷之後,擂鼓吶喊。哨馬飛報魏延說:『楊儀令先鋒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來搦戰。』延大怒,急披掛上馬,提刀引兵來迎。兩陣對圓,何平出馬大罵曰:『反賊魏延安在?』延亦罵曰:『汝助楊儀造反,何敢罵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揚鞭指川兵曰:『汝等軍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親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賊,宜各回家鄉,聽候賞賜。』眾軍聞言,大喊一聲,散去大半。延大怒,揮刀縱馬,直取何平;平挺槍來迎。戰不數合,平詐敗而走,延隨後趕來。眾軍弓弩齊發,延撥馬而回。見眾軍紛紛潰散,延轉怒,拍馬趕上,殺了數人,卻只止遏不住。只有馬岱所領三百人不動。延謂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後,決不相負。』遂與馬岱追殺何平。平引兵飛奔而去。
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將軍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圖霸業,乃輕屈膝於人耶?吾觀將軍智勇足備,兩川之士誰敢抵敵?吾誓同將軍先取漢中,隨後進攻西川。』延大喜,遂同馬岱引兵直取南鄭。姜維在南鄭城上,見魏延、馬岱耀武揚威,風擁而來,維急令拽起吊橋。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維令人請楊儀,商議曰:『魏延勇猛,更兼馬岱相助,雖然軍少,何計退之?』儀曰:『丞相臨終,遺一錦囊,囑曰:「若魏延造反,臨陣對敵之時,方可開拆,便有斬魏延之計。」今當取出一看。』遂出錦囊,拆封看時,題曰:『待與魏延對敵,馬上方許拆開。』維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約,長史可收執。吾先引兵出城,列為陣勢,公可便來。』
姜維披掛上馬,綽槍在手,引三千軍,開了城門,一齊衝出,鼓聲大震,排成陣勢。維挺槍立馬於門旗之下,高聲大罵曰:『反賊魏延!丞相不曾虧你,今日如何背反?』延橫刀勒馬而言曰:『伯約,不干你事。只教楊儀來。』儀在門旗影裏,拆開錦囊視之,如此如此。儀大喜,輕騎而出,立馬陣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後必反,教我提備,今果應其言。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獻漢中城池與汝。』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遂提刀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原來孔明臨終之時,授馬岱以密計,只待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之。當日,楊儀讀罷錦囊計策,已知伏下馬岱在彼,故依計而行,果然殺了魏延。後人有詩曰:
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卻說董允未及到南鄭,馬岱已斬了魏延,與姜維合兵一處。楊儀具表,星夜奏聞後主。後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楊儀等扶孔明靈柩到成都,後主引文武官僚,盡皆掛孝,出城二十裏迎接。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後主命扶柩入城,停於丞相府中。其子諸葛瞻守孝居喪。
後主還朝,楊儀自縛請罪。後主令近臣去其縛,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遺教,靈柩何日得歸?魏延如何得滅?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遂加楊儀為中軍師。馬岱有討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11。儀呈上孔明遺表。後主覽畢,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費禕奏曰:『丞相臨終,命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後主從之。擇本年十月吉日,後主自送靈柩至定軍山安葬。後主降詔致祭,諡號忠武侯;令建廟於沔陽,四時享祭。後杜工部有詩曰12:
丞相祠堂何處尋13?錦官城外柏森森14。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15。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又杜工部詩曰16:
諸葛大名垂宇宙17,宗臣遺像肅清高18。
三分割據紆籌策19,萬古雲霄一羽毛20。
伯仲之間見伊呂21,指揮若定失蕭曹22。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23。
卻說後主回到成都,忽近臣奏曰:『邊庭報來,東吳令全琮引兵數萬,屯於巴丘界口,未知何意。』後主驚曰:『丞相新亡,東吳負盟侵界,如之奈何?』蔣琬奏曰:『臣敢保王平、張嶷引兵數萬,屯於永安,以防不測。陛下再命一人去東吳報喪,以探其動靜。』後主曰:『須得一舌辯之士為使。』一人應聲而出曰:『微臣願往。』眾視之,乃南陽安眾人,姓宗名預,字德艷,官任參軍、右中郎將。後主大喜,即命宗預往東吳報喪,兼探虛實。
宗預領命,逕到金陵,入見吳主孫權。禮畢,只見左右人皆着素衣24。權作色而言曰:『吳、蜀已為一家,卿主何故而增白帝之守也?』預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權笑曰:『卿不亞於鄧芝。』乃謂宗預曰:『朕聞諸葛丞相歸天,每日流涕,令官僚盡皆掛孝。朕恐魏人乘喪取蜀,故增巴丘守兵萬人,以為救援,別無他意也。』預頓首拜謝。權曰:『朕既許以同盟,安有背義之理?』預曰:『天子因丞相新亡,特命臣來報喪。』權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設誓曰:『朕若負前盟,子孫絕滅!』又命使齎香帛奠儀,入川致祭。宗預拜辭吳主,同吳使還成都,入見後主,奏曰:『吳主因丞相新亡,亦自流涕,令群臣皆掛孝。其益兵巴丘者,恐魏人乘虛而入,別無異心。今折箭為誓,並不背盟。』後主大喜,重賞宗預,厚待吳使去訖。遂依孔明遺言,加蔣琬為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加費禕為尚書令,同理丞相事;加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姜維為輔漢將軍、平襄侯,總督諸處人馬,同吳懿出屯漢中,以防魏兵。其餘將校,各依舊職。
楊儀自以為年宦先於蔣琬25,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賞:口出怨言。謂費禕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26?』費禕乃將此言具表密奏後主。後主大怒,命將楊儀下獄勘問,欲斬之。蔣琬奏曰:『儀雖有罪,但日前隨丞相多立功勞,未可斬也,當廢為庶人。』後主從之,遂貶楊儀赴漢嘉郡為民。儀羞慚,自刎而死。
蜀漢建興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龍三年,吳主孫權嘉禾四年,三國各不興兵。
單說魏主封司馬懿為太尉,總督軍馬,安鎮諸邊。懿拜謝回洛陽去訖。魏主在許昌大興土木,建蓋宮殿;又於洛陽造朝陽殿、太極殿,築總章觀,俱高十丈;又立崇華殿、青霄閣、鳳凰樓、九龍池,命博士馬鈞監造,極其華麗:雕樑畫棟,碧瓦金磚,光輝耀日。選天下巧匠三萬餘人,民夫三十餘萬,不分晝夜而造。民力疲睏,怨聲不絕。睿又降旨起土木於芳林園,使公卿皆負土樹木於其中。司徒董尋上表切諫曰27。
伏自建安以來,野戰死亡,或門殫戶盡28;雖有存者,遺孤老弱。若今宮室狹小,欲廣大之,猶宜隨時,不妨農務,況作無益之物乎?陛下既尊群臣,顯以冠冕29,被以文繡30,載以華輿31,所以異於小人也。今又使負木擔土,沾體塗足,毀國之光,以崇無益32,甚無謂也33。孔子云:『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34。』無忠無禮,國何以立?臣知言出必死,而自比於牛之一毛35,生既無益,死亦何損。秉筆流涕,心與世辭。臣有八子,臣死之後,累陛下矣。不勝戰慄待命之至!
睿覽表怒曰:『董尋不怕死耶?』左右奏請斬之。睿曰:『此人素有忠義,今且廢為庶人。再有妄言者必斬!』時有太子舍人張茂,字彥材,亦上表切諫。睿命斬之。
即日召馬鈞,問曰:『朕建高台峻閣,欲與神仙往來,以求長生不老之方36。』鈞奏曰:『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於長安宮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37,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38,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反老還童39。』睿大喜曰:『汝今可引人夫星夜至長安,拆取銅人,移置芳林園中。』
鈞領命,引一萬人至長安,令周圍搭起木架,上柏梁台去。不移時間40,五千人連繩引索,旋環而上。那柏梁台高二十丈,銅柱圓十圍。馬鈞教先拆銅人。多人併力拆下銅人來,只見銅人眼中潸然淚下。眾皆大驚。忽然台邊一陣狂風起處,飛砂走石,急若驟雨。一聲響亮,就如天崩地裂,台傾柱倒,壓死千餘人。
鈞取銅人及金盤迴洛陽,入見魏主,獻上銅人、承露盤。魏主問曰:『銅柱安在?』鈞奏曰:『柱重百萬斤,不能運至。』睿令將銅柱打碎,運來洛陽,鑄成兩個銅人,號為『翁仲』41,列於司馬門外;又鑄銅龍、鳳兩個: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立在殿前。又於上林苑中種奇花異木,蓄養珍禽怪獸。少傅楊阜上表諫曰42:
臣聞堯尚茅茨43,而萬國安居;禹卑宮室44,而天下樂業。及至殷、
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45。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室之高麗,以凋敝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46,紂為傾宮、鹿台47,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48,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49,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以桀、紂、楚、秦為深誡。而乃自暇自逸50,惟宮台是飾51,必有危亡之禍矣。君作元首,臣為股肱52,存亡一體,得失同之。臣雖駑怯53,敢忘諍臣之義54?言不切至55,不
足以感寤陛下56。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57。 表上,睿不省,只催督馬鈞建造高台,安置銅人、承露盤。又降旨廣選天下美女,入芳林園中。眾官紛紛上表諫諍,睿俱不聽。
卻說曹睿之後毛氏,乃河內人也。先年睿為平原王時,最相恩愛,及即帝位,立為後。後睿因寵郭夫人,毛後失寵。郭夫人美而慧,睿甚嬖之58,每日取樂,月餘不出宮闥59。是歲春三月,芳林園中百花爭放,睿同郭夫人到園中賞玩飲酒。郭夫人曰:『何不請皇后同樂?』壑曰;『若彼在,朕涓滴不能下咽也。』遂傳諭宮娥,不許令毛後知道。毛後見睿月餘不入正宮,是日引十餘宮人,來翠花樓上消遣,只聽的樂聲嘹亮,乃問曰:『何處奏樂?』一宮官啟曰:『乃聖上與郭夫人於御花園中賞花飲酒。』毛後聞之,心中煩惱,回宮安歇。
次日,毛皇后乘小車出宮遊玩,正迎見睿於曲廊之間,乃笑曰:『陛下昨游北園,其樂不淺也。』睿大怒,即命擒昨日侍奉諸人到,叱曰:『昨游北園,朕禁左右不許使毛後知道,何得又宣露60?』喝令宮官將諸侍奉人盡斬之。毛後大驚,回車至宮。睿即降詔,賜毛皇后死,立郭夫人為皇后。朝臣莫敢諫者。
忽一日,幽州刺史毌丘儉上表,報稱遼東公孫淵造反,自號為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建宮殿,立官職,興兵入寇,搖動北方。睿大驚,即聚文武官僚,商議起兵退淵之策。正是:
才將土木勞中國,又見干戈起外方。
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
1捏奏——誣奏。即以捏造的謊言向皇帝奏報,以誣陷好人。
2圓夢——解夢。即分析夢境,判斷吉凶。
3設朝——帝王蒞朝聽政。
4誠惶誠恐——誠:真心,真誠。惶、恐:同義詞。恐懼,驚慌。『誠惶誠恐』出自漢·杜詩【乞退郡疏】見【後漢書·杜詩傳】:『臣詩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創製大業,賢俊在外,空乏之間,超受大恩,牧養不稱,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意謂從心裏感到恐懼。舊時臣下上呈君主奏章中常用的套語,表示對皇帝的敬畏。
5謀為不軌——意謂圖謀造反作亂。不軌:越軌,犯法。
6背反——背叛造反。
7務高——追求高人一等,也就是自高自大之意。務:追求。
8人皆下之——別人都盡讓着他,甘居其下。之:代詞,代指魏延。
9不假借——不遷就,不買賬。
10若——至於。
11『即以』句——意謂便將魏延原有的爵位南鄭侯轉授予楊儀。頭一個『爵』字是名詞,即爵位;第二個『爵』字是動詞,即授予爵位。
12杜工部有詩——即杜甫的【蜀相】詩。
13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忠武侯而建,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郊。祠內古柏蒼鬱參天,殿宇高大華美。現存有唐代裴度撰文、柳公權書寫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14錦官城——成都古城有大城、少城,而執掌織錦官員的官署在少城,因稱『錦官城』。後用作成都的別稱,亦省稱『錦城』、『錦官』。
15『三顧』二句——這兩句是說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又輔佐劉禪治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朝:指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開濟:開創帝業,濟世安民。
16又杜工部詩——即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五。惟第七句『運移漢祚』原作『福移漢祚』。
17垂宇宙——流傳天下。
18宗臣遺像肅清高——意謂受人敬仰的諸葛亮遺像威嚴而清高。宗臣:受人敬仰的名臣。
19三分割據紆籌策——意謂諸葛亮為劉備周密地籌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紆:這裏是周密之意。
20萬古雲霄一羽毛——意謂諸葛亮的崇高名望將千秋萬代,永垂不朽。羽毛:以其有文采而用以比喻人的名譽。【周書·晉盪公護傳】:『所好加羽毛,所惡生瘡痏。』
21伯仲之間見伊呂——伯仲之間:伯仲:即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古時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間:指不同的人或事物的關係。語出三國魏·文帝曹丕【典論·論文】見【文選】卷五二:『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意謂彼此就像兄弟一樣。比喻彼此指人或物不相上下,難分優劣。見:比較,相比。這句是說諸葛亮的才能與伊尹、呂尚姜子牙比較,也不相上下。
22指揮若定失蕭曹——指揮若定:若:好像,如同。定:定局。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又見【漢書·陳平傳】:『陳平曰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指麾:同『指揮』。意謂一發令調度就如同勝利的定局在握。形容作戰指揮有方,穩操勝算。失:失色。這句是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常勝不敗,若使蕭何和曹參見了,也會大驚失色。
23『運移』二句——這兩句是說由於天數推移,漢朝該滅,故諸葛亮雖然立志堅決,也難以挽回漢朝滅亡的命運,自己卻因積勞成疾而死。
24素衣——白色孝服。這裏指為諸葛亮掛孝。
25年宦——做官的年數,也即做官的資歷。
26寂寞——默默無聞。指官卑職小。
27董尋上表——此表引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但有刪節,也有改動。切諫——直言極諫。【史記·汲鄭列傳】:『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
28門殫d ā n單戶盡——家家戶戶都死光了。殫:盡,竭盡。
29顯以冠冕——意謂讓官員們戴上禮帽使其榮顯。冠冕:帝王和官員所戴的禮帽。
30被以文繡——意謂讓官員們穿着刺繡華美的禮服。被:穿着。
31載以華輿——意謂讓官員們乘坐華麗的車子。
32毀國之光,以崇無益——意謂破壞國家的禮樂文物,而崇尚無益之事。光:禮樂文物。【周易·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孔穎達疏:『明習國之應儀。』這裏指強迫官員扛木擔土,不成體統。無益:指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園林。
33無謂——亳無意義。
34『君使臣』二句——語出【論語·八佾】:『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謂君對臣應以禮相待,臣對君應忠誠不貳。
35牛之一毛——意謂猶如一頭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無足輕重。
36長生不老——語出【太上純陽真經·了三得一經】:『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腎為北極之樞,精食萬化,滋養百骸,賴以永年而長生不老。』意謂人的生命長存,永不衰老。
37『嘗於長安宮中』四句——事見【史記·孝武本紀】: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之術,欲求長生不老。『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裴駰集解:『蘇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也。」』司馬貞索隱:『【三輔故事】曰:「建章承露盤,高三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三輔黃圖·台榭】云:『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長安城中北門內。【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
38沆瀣h àng xi è行謝之水——即夜間由水氣凝成的露水。古人認為是仙人所飲的水。沆瀣:露氣。戰國楚·屈原【遠遊】:『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王逸註:『【凌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
39反老還童——反、還:回歸,回到,恢復。『反老還童』或本『反老為少』,出自南朝梁·無名氏【七召】見【文苑英華】卷三五二:『若乃壁上真辭,枕中秘要,彈壓神鬼,吐納靈妙,既變醜以成妍,亦反老而為少。』道家用語,意謂通過修煉、服藥可以由老變少,永葆青春。
40不移時間——過了不大一會兒。
41翁仲——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鑄造的十二尊巨人銅像,號稱『十二金人』,俗稱『翁仲』。其事散見於多種典籍,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四·河水四】所述較為詳備:『秦始皇二十六年,長狄十二見於臨洮,長五丈餘,以為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斤,坐之阿房宮門之前,謂之「金狄」。皆銘其胸云:「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為郡縣,正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身長五丈,足六尺。」……漢自阿房徙之未央宮前,俗謂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夢銅人泣,惡之,念銅人銘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後董卓毀其九一說十為錢,其在者三一說二。魏明帝欲徙之洛陽,重不可勝,至霸水西,停之。』後世即以『翁仲』代指銅像或石像。魏明帝造銅人兩尊,名之曰『翁仲』,顯然是效法秦始皇。
42楊阜上表——此表文引自【三國志·魏志·楊阜傳】,而有所刪節。
43堯尚茅茨——尚:喜歡,愛好。茅茨:茅草房。『堯尚茅茨』語意本【墨子·三辯】:『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又【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意謂堯帝喜歡茅草房。
44禹卑宮室——卑:簡陋。『禹卑宮室』出自【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無間然:沒有非議。意謂禹帝的宮室極其簡陋。
45『及至殷、周』三句——堂:即殿。漢以前稱『堂』,漢以後稱『殿』。崇三尺:指房基高崇出地面三尺。古人為防潮防水,建房於台基之上。度:限制。筵:古代竹蓆,其長九尺,故代指九尺。這三句見於【周禮·考工記·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物。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意謂殷商帝王的殿堂地基不能太高,只能高出地面三尺;周朝帝王的殿堂也不能太大,東西寬不能超過八丈一尺。
46璇室、象廊——璇室:宮殿名。以其用玉石裝飾而得名。象廊:宮殿名。以其用象牙裝飾而得名。夏桀和殷紂王皆建有璇室和象廊。【晏子春秋·諫下】:『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棄德行,為璇室玉門。』又【尸子】卷下:『桀為璇室、瑤台、象廊、玉床。』又【淮南子·本經訓】:『晚世之時,帝有桀、紂,為璇室、瑤台、象廊、玉床。』
47傾宮、鹿台——傾宮:宮殿名。以其高聳入雲,望之欲傾,故稱。殷紂王所建。【列子·楊朱】:『紂亦藉累世之資……恣情於傾宮,縱慾於長夜。』鹿台:台名。殷紂王貯藏珠寶錢帛之所,故址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漢·劉向【新序·卷六·刺奢】:『紂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裏,高千尺,臨望雲雨。』
48章華——即章華台。春秋時楚靈王所建,故址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漢·荀悅【漢紀·武帝紀】:『楚靈王起章華之台而楚人散。』
49阿房ē p áng痾旁——即阿房宮。漢末·無名氏【三輔黃圖·卷一·秦宮·阿房宮】:『阿房宮,亦曰阿城。秦惠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裏,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十餘裏。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但秦始皇也僅建成前殿,東西千步,南北五百步,台上可坐萬人,庭中可容十萬人,取名阿房殿。因秦亡而中輟,整個宮殿尚未取名,後世即以其阿房殿而稱阿房宮。
50自暇自逸——語出【尚書·周書·酒誥】:『自成湯咸至於帝乙,成王畏相,惟卿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孔傳:『不敢自寬暇自逸豫。』意謂只管自己安逸舒適,不顧國家興衰安危。
51惟宮台是飾——意謂只是一門心思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台榭。是:語助詞。飾:通『飭』。整治,建造。
52君作元首,臣為股肱——意謂君主好比人的頭腦,臣子好比人的大腿和胳膊。比喻君臣利害一致,相互依存。
53駑怯——無能懦弱。
54諍臣——敢於直言切諫的大臣。
55切至——猶言切當。
56感寤——義同『感悟』。即使感動而醒悟。
57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意謂恭恭敬敬備好棺材,認認真真洗乾淨身體,等待接受重刑。
58嬖b ì壁——寵愛。
59宮闥t à踏——宮門。闥:本指內門、小門,引申為門的泛稱。
60宣露——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