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水滸全傳(蕩寇志)作者:俞萬春發佈:福哥
2020-5-26 01:34
【蕩寇志】七十回,末附『結子』一回。
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思想與金聖歎相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歎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蕩寇志】。作者死後 ,此書的初刻本卻改署書名為【結水滸傳】,這大概是刻書者為了要利用【水滸傳】原來的社會影響,以廣招徠,誘人購讀的緣故。
【蕩寇志】的作者名俞萬春一七九四~八四九年,字仲華,號忽來道人。清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出身於一個地方官吏的家庭,一生並沒有正式任官,科舉功名也不過是個『諸生』秀才。他在青壯年時代 ,卻曾經長期追隨其父在廣東的任所,親身參與了對人民武裝反抗的鎮壓行動。【蕩寇志】的寫作,是作者自覺地站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反動立場上,蓄意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上的鎮壓,來與暴力鎮壓相配合的。作者為此苦心孤詣,慘澹經營,不遺餘力。據他的家屬宣稱,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二十二年。
作者死之次年,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農民大起義。與此同時,南京的清政府官員們就開始醞釀刻印【蕩寇志】,以維繫搖搖欲墜的『世道人心』。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太平軍攻下南京 ,清政府官員們逃至蘇州,竟把【蕩寇志】版片也帶去,就在蘇州大量印行。接着,廣州的『當道諸公』,也『急以袖珍板刻播是書於鄉邑間,以資功懲』。稍後,咸豐七年又另有一個重刻本。咸豐十年一八六〇,太平軍忠王李秀成攻下蘇州,把【蕩寇志】當作反革命的宣傳品,予以毀版。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同治十年一八七一,【蕩寇志】又有了大字覆刻本。
封建統治階級歷來鄙視稗官小說,甚至曰為『惑世誣民』的『異端』,千方百計地加以禁遏,而【蕩寇志】這部純屬杜撰的稗官小說,卻博得許多『當道諸公』的青睞 ,交口讚譽,視為維繫『世道人心』的寶物,用來進行反動宣傳,以抵製革命思想在群眾中的傳播,卻又並不奇怪。【蕩寇志】全書圍繞着一個中心主題,即所謂『但明國紀寫天麻』。書中連篇累贅地肉麻地歌頌封建朝廷,惡毒地污衊詛咒起義陣營。封建統治者以為既可以欺騙群眾,又可以恐嚇群眾。
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中,到處是『為富不仁』『官逼民反』的階級壓迫的事實,到了【蕩寇志】裏階級壓迫的事一概沒有了,仿佛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魚肉小民的土豪惡霸,他們全都成了施賑放糧救難拯災的『救世主』和保護群眾生命財產不受『強盜』侵犯的『大英雄』了。貪官污吏 ,作者不能盡諱,卻異想天開地編造出蔡京、童貫等『奸賊』與宋江等起義者相互勾結串通的故事情節,其險惡的用意是要把社會輿論對貪官污吏、權奸國賊的痛恨,也轉嫁到被『逼上樑山』的起義者身上去。
【蕩寇志】赤裸裸地宣揚了封建專制主義的『國紀』:凡在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食毛踐土』的小百姓,就絕對不得反對朝廷、違抗官府、觸犯地主豪紳,只准逆來順受,苟且偷生。它又為統治陣營內部受到排擠侵害的中下級成員,樹立了陳希真、劉廣、苟桓那樣一些『榜樣』:無論受到當道『權奸』的何等欺凌迫害 ,蒙冤受屈,都不該改變『初衷』,投靠起義陣營;相反,而是要去積極屠殺起義者,用他們的頭顱來換取皇上的信用,用他們的鮮血來洗刷不得君命而冒犯了『奸臣』『貪官』的『犯上』污垢。這樣,就終究會得到朝廷的諒解和皇上的天恩,功成名進,富貴榮華,傳子傳孫,甚至成仙得道,超升天界。
在我國的小說史上,【蕩寇志】可算是反動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對後世的讀者,它也不失為一種頗為難得的反面材料。通過【蕩寇志】裏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人們將具體地了解到頑固地堅持封建專制主義立場的地主豪紳們,在面對人民的武裝鬥爭風暴時的心理狀態 ,他們的幻想和主觀願望。在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與真實性的關係上,它對我們也有反面的借鑑作用,無視廣大被壓迫人民求解放的願望,懷着與社會前進方向相背離的陳腐的政治觀、倫理觀,是不可能不歪曲社會的本質真實的。藝術的生命力在於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真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蕩寇志】雖然舞文弄墨,在表現技巧和細節真實上很下了些功夫,總的藝術效果卻既不真又不美,乖張暴戾,矯揉造作,與廣大群眾的審美感格格不入。
【蕩寇志】對我們還有一點相當有意義的啟發。【水滸】的故事已流傳了好幾百年,到了封建社會奄奄一息行將就木之時,竟還能迫使封建專制主義的衛道者移尊就教,用模仿【水滸】的筆法來撰寫反對【水滸】精神的稗官小說,把【水滸】故事在人民群眾中的流傳 ,看作洪水猛獸,皇皇然不可終日。這一事實本身,豈非就是對【水滸】具有鼓舞群眾起來反抗封建專制主義的社會效果的有力證明嗎?【水滸】的偉大的歷史進步意義,是被長期的社會實踐所確定了的。
【蕩寇志】的政治思想極端反動,可時代不同了,我們今天不但無須效法太平軍用毀版的辦法來對待它,還可以客觀地有分別地承認它的某些可取之處,某些長處。例如:書中寫陳希真父女受高太尉迫害 ,棄家出亡,路過風雲莊等片斷,反動的政治說教沒有壓倒患難相恤的真情實感,便覺文情交至,頗能動人。書中塑造了陳麗卿、劉慧娘這兩個女性形象,一武一文,也頗有個性特徵。作者知道一點我國古代的科技知識,又在廣東耳聞目接過一些西方的工藝成果,小說在傳統的鬥武藝、鬥法術之外,又穿插進斗器械、鬥技術,也算得別開生面。從行文佈局、造語設景的寫作技巧方面看,許多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匠意,確實有如魯迅先生說的『在糾纏舊作之同類小說中,蓋差為佼佼者矣』。
現在排印的這個校點本,是以咸豐三年的初刻本為底本,參校了同治十年的重刻本和民國三年上海天寶書局的石印本,各本差異甚微。初刻本中存在的一些錯字誤刻,我們參照另外兩種版本改正 ,間亦有各本皆誤而徑加改正的,因其灼然可知,又無甚關係,就不作校記了。有三點須要特地說明一下:
一、書中進清朝皇帝之諱甚嚴,如:康熙帝名玄燁,凡『玄武』、『玄黃』、『玄妙』之『玄』,皆作『元』;道光帝名是寧,不僅『寧可』改作『凝可』 ,且將梁山英雄金槍手徐寧改名為『徐凝』。關羽被清廷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作者竟認為『強盜』就不配姓『關』,將梁山英雄大刀關勝改姓為『冠』。這些,我們不想一味泥舊,都改正過來了。
二、原書有范辛來、邵祖恩二人的大量夾批、夾注和回評。二人原是作者生前同好,評語批註等其實是彼此商量著作的,作為一種資料,有助於察見作者的命意。然而為其文字太繁,無聊吹噓者亦多 ,排版既已困難,紙張也須珍惜,只得全部割棄。
三、所有序跋均移置書末,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為附錄一,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之序跋為附錄二。本書開端緊接金聖歎偽作的『驚惡夢』而起,而金聖歎批改本【水滸】今頗希見,因將『驚惡夢』一節文宇摘出 ,排作附錄三。
戴鴻森
一九八〇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