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标准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流行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参考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不时拿到生活中练习实践,既能改善生活,又能巩固知识,还能纠正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不也是很悦愉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可以探讨学习与实践的差异,相互指引、纠正,不也是很欢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愠恨这是人的自信表现啊,不也是一个贤明的人自然而然的事吗?”
本章注释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思维赏析
《论语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