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七章 瓦釜雷鳴 第八節 渭水刑場竟對大臣貴族開殺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發佈:福哥

2020-6-10 01:35

    事情一出,先急壞了郿縣令趙亢。

    趙亢本想在秦國變法中大大作為一番,治好郿縣,為儒家名士爭點兒面子,免得天下人說只有法家能變法理民。但是,夏天的渭水大法場,使他一下子跌進了冰窖裏。夜裏睡覺,夢中老是刀光鮮血人頭骨碌碌滾到腳邊,悚然醒來,也是大汗淋漓心驚肉跳。一個月下來,他覺得新法令竟是森森然令人畏懼,對變法的熱烈情懷竟漸漸由陌生而冷漠起來,不知不覺的對『仁政』,對『小國寡民』的閒散恬淡油然生出嚮往之情。趙亢開始後悔自己入世做官,更後悔貿然捲入變法,對兄長趙良選擇的稷下學宮倒是分外懷念了。然則,如何退卻?能向國君上書,訴說自己的害怕和後悔?那豈非令天下人笑掉大牙?反覆思慮,趙亢覺得唯一的辦法是先拖上一段時日,然後以有病為理由上書告退,萬一國君不允,就請左遷做個清廟文官,脫離變法,日後再徐徐圖之。心意一定,趙亢對推行新田制就淡漠起來,公事派給幾個縣吏去做,自己整日價在書房裏埋頭不出。誰想就在這時候郿縣出事了!

    縣吏們流星般趕回縣城稟報,等待着趙亢的決斷。趙亢一下子慌了手腳,急得團團亂轉。他知道,這個時候出事,那個殺伐嚴厲的左庶長衛鞅決不會給他好看。萬般無奈,趙亢帶着一班縣吏連夜趕到了太子封地白鄉。

    等了約莫一頓飯工夫,老白龍才『拜見』了縣令大人。趙亢溫言悅色的問起事情的起因,白龍卻只有硬邦邦的兩句話,『功臣賜田,太子封地,誰也休想動。』趙亢再說,白龍乾脆板着臉一言不發。趙亢急了,厲聲道:『老族長,你就不怕左庶長的大法場?』白龍冷笑:『老秦人流了那麼多血,再多流點兒,又有何妨?』趙亢頓時僵在當場無話,想想不能硬逼,便軟語相求,讓白龍念在一方安危上,不要和新法令頂牛。磨了半個時辰,白龍慢騰騰道:『縣令大人,不是我白龍不辦。這是太子封地,我得見太子手諭,你說是不?』趙亢道:『有太子手諭,你就動?』白龍淡淡點頭,『那是自然。』趙亢一拱手,『告辭。』

    一出白鄉,趙亢帶了一名縣吏,飛馬向櫟陽趕來。

    衛鞅的左庶長府,早已經知道了郿縣抗法、分田癱瘓的事。景監着急,請命趕赴郿縣。衛鞅沉思半日,卻擺手道:『事大宜緩,且看看再說。』衛鞅對廢除井田制的艱難早已想透,在秦國這樣的老牌諸侯國,進行如此千古大變,若一帆風順,他倒是會覺得奇怪,有意外阻力,他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但事情從太子封地生出來,他倒確實沒有想到。太子才十二歲,一個公室貴族的少年儲君,如何能對封地如此敏感執着?後邊肯定有難以說清的人和事。

    衛鞅感到不解的是,事發三天,郿縣令趙亢如何不見動靜?上次爭水械鬥,趙亢雖然未做直接處置,卻也立時飛馬趕來稟報請命,這次卻如何聲息不聞?難道趙亢正在斷然處置,要等平息了此事再稟報不成?反覆思忖,衛鞅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對趙亢雖知之不深,卻也有一種基本的判斷。初見趙亢,他就覺得此人聰敏熱烈,閃爍的目光中卻總是透出一種謹慎和優柔,對爭水械鬥事件的處置,也確實證明此人缺乏殺伐決斷。指望他去撞擊孟西白三族和太子封地這樣的大山,肯定是不可能的。那麼,趙亢作為縣令,究竟在做何事?為何對他這個總攝國政推行變法的左庶長沒有個交代?

    這時候,景監輕輕走進來,說趙亢到了太子府,和太子一起去晉見了國君,君上請左庶長立即到國府去。衛鞅既感到驚訝,又感到好笑。這個趙亢,徑直找到太子,豈非將事情攪得更複雜?讓國君儲君都攪進來,國家沒有了一種超然於衝突之外的力量,豈能保持最終的穩定?看來,這個趙亢還真是個有幾分呆氣的儒生。

    衛鞅沒有停留,立即策馬趕往國府。

    秦孝公已經聽完太子和趙亢的陳述,冷若冰霜的坐着,一句話也不說。他最生氣的是太子嬴駟,稚氣未脫,竟然鼻涕眼淚的請求保留他的太子封地,還要將孟西白三族全部擴大進來。還有那個秦國的賢士縣令趙亢,非但不反對,竟然也主張保留太子封地,以穩定老秦人之心。這算得個變法縣令麼?還有一層,既然是縣令推行變法,為何不向左庶長府稟報政事,卻徑直找到太子和國君這裏來?變法大事,政出多門,全無秩序,豈非大亂?一個是少不更事的太子,一個是膽小怕事的儒生,竟然一個鼻孔出氣,合起來添亂!秦孝公第一次感到了怒不可遏,但還是咬咬牙強忍住自己,若沒有趙亢這個縣令在當面,他可能早已經對太子大發雷霆了。

    『臣衛鞅,參見君上。』

    直到衛鞅進得書房,秦孝公始終面如寒霜的肅然端坐,一言不發。太子和趙亢站立兩旁,侷促忐忑,不知如何是好?見衛鞅到來,秦孝公點點頭正色道:『左庶長,眉縣令趙亢與太子所請,乃變法大事,交你依法度處置。』說完,便起身拂袖而去。

    衛鞅略一思忖,已知就裏,淡淡問道:『敢問太子,所請何事?』

    太子被父親冷落,大為尷尬,滿臉漲紅,期期艾艾道:『沒,沒,沒甚。我自會對公父說的。你,不用再問了。』

    衛鞅微微一笑,『那麼趙亢,你是國府命官,如何講說?』

    趙亢已經從秦孝公冷若冰霜的沉默中預感到不妙,自然也不敢象太子那樣拒絕回答,他拭拭額頭上的冷汗,拱手答道:『啟稟左庶長,郿縣三族上書,請做太子封地。下官稟報太子,以為若不取締太子封地,可保秦國安穩。』

    『三族上書交於何人?』

    『在,在下官手裏。』

    『你該當稟報何處?』

    『該,該報左庶長府處置?』

    『然則,你卻報送何處?』

    『報送,報送了太子。下官以為,事關太子……』趙亢已經是大汗淋漓。

    衛鞅正色道:『太子乃國家儲君,尚在少年,素未參與國政,更未預聞變法。你身為大臣,不力行法令,反擅自干擾太子,為抗法者說情,又越權擾亂君上,可知何罪麼?』

    趙亢沮喪恐懼,看了太子一眼,低頭咬牙,死死沉默。

    『左庶長,今日之事,系嬴駟所為,與縣令無關。』太子着急,亢聲攬事。

    『茲事體大,須依法論處。二位請吧。』衛鞅平淡冷漠。

    『到哪裏去?』太子急問。

    『自然是左庶長府。』衛鞅淡漠冷峻。

    『衛鞅,你好大膽!竟妄圖拘禁儲君?』太子面紅耳赤,聲音尖銳。

    正在此時,頂盔貫甲的車英大步走進,『國君有令,太子須到左庶長府聽憑發落,不得違抗。』

    太子狠狠的瞪了衛鞅一眼,騰騰騰急步出門。到得院中,卻被荊南嘿的一聲攔住。太子正要發作,荊南抱劍一拱,伸手向旁邊的一輛黑布篷車一指。太子『咳』的一跺腳,跳上篷車。趙亢拭拭額頭汗水,也匆匆碎步走出來鑽進篷車。車英一擺手,已經在篷車馭手位置就座的荊南一抖馬韁,篷車轔轔駛出國府。衛鞅換乘甲士馬匹,隨後趕出。

    來到左庶長府,衛鞅對景監一陣吩咐,兩人便分頭行事。景監將太子請到衛鞅書房,為其講解變法原由和新法令的內容。衛鞅則將趙亢帶到政事廳,訊問抗法事件的詳細經過和趙亢的政令舉措。一個時辰後,衛鞅結束訊問,來到書房。太子一副專心聽景監講解法令的樣子,目不斜視。衛鞅正色命令,『景監長史,將太子留左庶長府十日,研習新法,十日後考校。』景監答應一聲『遵命』,拱手道:『太子,請到小書房。』太子驚訝萬分,銳聲道:『如何?爾等敢軟禁太子?!』衛鞅拱手道:『太子尚未加冠,卻擅自干政,臣代君上執法,不得不罰。』說完大袖一甩,逕自出門。景監拱手道:『太子,左庶長是在保護你,其中深意尚請太子細察。』太子冷冷一笑,『保護?哼!走吧。』便逕自出門。景監將太子安頓在備好的一間小書房,又安排好護衛和僕役,方才匆忙的去見衛鞅,也顧不得太子老大不愉快。

    暮色時分,衛鞅帶着全副班底並一千名鐵甲騎士,飛馳郿縣。

    秋風一起,大地一片蒼黃。樹葉飄落,遍佈井田的民居便疏疏落落毫無遮掩的裸露在田野裏。按照衛鞅的變法部署,現下本該是忙忙碌碌的拆遷、整田和分田了,田野裏也自當該是熱氣騰騰了。但是一路所見,除了櫟陽城外的田野裏有動靜外,所過處竟是一片冷清,秋風掠過曠野,觸目儘是蒼涼。

    馬隊奔馳在井田的車道上,衛鞅覺得特別不是滋味兒。他沒有料到趙亢作為一個秦國名士,作為一個大縣縣令,竟是如此懦弱。也沒有料到太子作為國家儲君,竟是如此的幼稚衝動。但是他心中十分清楚,這兩個人都不是興風作浪者,他們的背後肯定有更為陰鷙的人物。對於變法過程所能遇到的種種阻力,衛鞅都做了周密的預想,他不但精細的揣摩了各國變法失敗的原因,而且在魏國親自經歷了官場的種種陰謀沆瀣,自然不會將掀翻舊制的變法看成唾手可得的美事。雖然他不能預料,陰謀和阻力在秦國將以何種形式出現,但是各種基本的應變方略他是有準備的。對目下的『抗田事件』,衛鞅雖然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卻是絲毫沒有驚慌,他有自己獨特的處置方法。

    進得郿縣城,衛鞅吩咐車英立即在縣府外的車馬場搭築一座轅門大帳。

    這轅門大帳,本來是軍中統帥在戰場上採用的,縣城有官府,再搭轅門就頗顯蹊蹺。車英不解,對景監示個眼色,意思是提醒一下衛鞅不必多此一舉。景監卻擺手道:『搭吧,左庶長自有用場。』車英不再猶豫,令旗一擺,一隊甲士片刻之間便將大帳搭起,二十輛兵車一圍,一座轅門帥帳頓時顯出。衛鞅又吩咐景監在轅門口樹起一塊兩丈余高的木牌,大書『左庶長衛鞅力行新田制之總帳』。大牌一立,旗幟招展,甲士環列,一片威嚴肅殺的氣氛頓時瀰漫開來。

    衛鞅進入大帳,立即吩咐景監率一班文吏進入縣府清理民籍田冊,並立即發一道緊急公文到櫟陽東部的下邽,命令下邽縣令立即押解東部孟西白三族的族長,火速趕到郿縣。東去特使出發後,衛鞅又命令車英帶六十名甲士,即刻前去白氏田莊。

    白氏族人居住在平原地帶。郿縣的渭水平原主要在渭水北岸,大約五六十裏寬。孟西白三族就佔去了三十多裏寬的地面,其中白氏一族地土最廣,約佔三族的一半。白龍身為族長,和六個兒子都有田籍,七家井田共佔地將近五千畝。白龍一人的『大井』,就有田八百多畝,清一色的臨渠水田。但是,白龍的莊園卻建在大兒子的井田中,沒有佔用最好的水田。這片莊園佔地五六畝,瓦屋二十餘間,居住這白龍一家三代八十餘口,算得上農家罕見的大家庭。白家能夠勞作耕耘的人口不過十來個,卻如何種得如此多的土地?

    這就得說說自由民和隸農的關係。

    西周和春秋時期,公室的領地和貴族的封地,都直接由奴隸耕作,貴族和公室、王室直接管理,直接收穫。那時侯,自由民和奴隸〔隸農〕沒有直接關係,自由民佔有的土地數量不大而且必須自己耕耘,直接向官府繳納賦稅〔實物徭役多錢幣少〕。後來,商品交換的活躍,大大改變了各個諸侯國新貴族的觀念,覺得直接管理大量奴隸在廣袤田野上耕作的舊方法太得笨拙,管理吏員龐大且效率不高。就有許多新貴族將封地土地分散委託給富有耕作經驗的自由民,同時也將原來的奴隸〔隸農〕分配給自由民,由自由民督導管理隸農耕耘,貴族直接從自由民收取應該得到的『租稅』。戰國初期,這種形式在東方國家已經比較普遍,一些大諸侯國變法後,許多隸農也變成了自由民。但在秦國,還延續着自由民管轄隸農的老式井田制。這時的秦國,所有的可耕田都分割在自由民名下。官府只承認自由民的『田籍』〔分田占田的資格〕。官府和貴族分派給自由民的奴隸〔隸農〕,只是勞動力,只在『地主』的土地上勞動。於是,自由民都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擁有或多或少的奴隸〔隸農〕。

    白龍是自由民中的顯赫人物,父子七人各有一井,每井有八家隸農,白家共擁有五十六戶戶隸農。儘管有隸農耕耘,但白氏家人依舊勤奮。每天日出,白家的男女老少都走出莊園,到白龍劃定的『家田』裏去勞作耕耘。白龍則帶着掌事的大兒子到處走動,查看田野,督促隸農耕耘。日落時分,則聚家同食。成年男子一屋,婦人一屋。所有的三十多個小兒,卻都在兩棵固定的『大樹』吃『板碗飯』,竟是奇特的一景。這兩棵『大樹』,是兩塊又長又厚的木板,板上每隔兩尺便鑲嵌一個銅碗,白氏家人叫做『板碗』。每到飯時,幾個兒媳便將飯菜用大盆抬出,分到每個板碗裏。『咥飯!』掌家的二兒媳一聲令下,守在院子裏的三十多個孩子們,便按照年齡大小與男女次序,快步走到自己的板碗前開吃,直至吃完,沒有一個孩童敢說話。即或旁邊有客人觀看,孩童們也沒有人張望。僅此一端,老白龍的治家聲望便大大有名。晚飯後,則是合家計議農事和白龍處置族中事務的時候。三年前,白龍已經將家中農事交由長子掌管,將家務交由夫人和次子掌管,自己主要處置族中事務,對家事農事只是偶然過問一下便了。

    變法以來,白氏家族平靜有序的生活,被完全打亂了。

    以往,辛勤的農人們的白日都交給了田野,幾乎所有的家事族事都放在晚上找人。但自從【田法】頒佈以來,登白氏門者絡繹不絕,尤其是白龍從櫟陽回來,天天都有人聚來問訊計議。

    今日從晌午開始,族中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便都聚到了白龍家,一直說到日落還沒有結束。白龍的主意挺正,一再說就是秦國全部搞了新田制,孟西白三族也還是太子封地。可那些族老們卻總是憂心忡忡,說着聽來看來的各種傳聞和事實,竟是老大的不安。最令人沮喪的是,族中老巫師竟期期艾艾嘆息着說:『孟西白三族,興旺了百多年,氣數衰了,不能硬挺啊。』此話一出,族老們更是一片沉默,憂鬱的瞅着白龍。

    驟然間,白龍火氣上沖,獨臂一揮,『不能挺也要挺!守不住祖業,我白龍無顏面見祖宗!』

    突然,一陣急驟的馬蹄聲傳來,屋中老人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他們都曾經是身經百戰的軍中老卒,從馬蹄氣勢,便知來者是鐵甲騎士。白龍微微冷笑:『一身老骨頭,慌個鳥!』話音落點,馬蹄聲已經逼近。白龍長子飛跑進來,『父親,國府鐵騎!』白龍冷冷道:『打開莊門。』

    莊門打開時,馬隊已經從縱橫田野的車道上飛馳到白家門外的打穀場。車英一擺手中令旗,馬隊便迅速列成了一個小小方陣。車英下馬,一招手,前排六名甲士也縱身下馬,跟隨車英走進莊園。繞過高大的磚石影壁,車英一怔,只見二十多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怒目站立在院中,分明便是一個步卒拼殺的小陣!白龍的長子站在老人陣外,竟是緊張得無所措手足。車英仿佛沒看見眼前的陣仗,從斜挎腰間的皮袋中摸出一卷竹簡展開,高聲道:『奉左庶長令,緝拿白龍歸案。白龍何人?出來受綁!』

    一個老人撥開擋在他身前的幾個老者,昂然走出,『老夫便是白龍,走吧。』車英一打量,只見面前老人白髮披肩,長身獨臂,一臉無所畏懼的冷笑,便知確實是白龍無差。車英一揮手,身後甲士便上前拿人。

    『不能拿人!』白龍身後的老人們一聲大吼,四面圍住了車英和六名甲士。

    『如何?白氏族老們要抗命亂法?』車英冷冷一笑。

    一個老人高聲喝問,『你只說,為何拿人?』

    『老族長乃太子封地掌事,沒有太子書命,誰敢緝拿?!』又一個老人大吼。

    車英冷冷道:『白龍身犯何罪?到左庶長帳下自然明白。族老們再不讓開,車英就要依法誅殺抗命刁民了。』

    『殺吧!怕死不是白氏後人!』老人們一片怒吼,圍了上來。

    『退下!』老白龍面色漲紅。他心中清楚,一旦與官府弄出血戰,太子想出力維護也不行了,沒有太子,白氏族人縱然鮮血流盡,又如何當得官府行事?他一聲大喝,『一人做事一人當,知道麼?誰再胡來,白龍立即撞死!』

    在老人們沉默愣怔的瞬間,白龍伸手就縛,赳赳出門。

    馬隊遠去時,身后庄園傳來一片哭聲和吼叫聲。

    次日深夜,下邽縣令也押解着東部孟西白三族的族長到達眉縣。衛鞅在轅門大帳裏審問了三位族長,三人對上書請做太子封地供認不諱,而且對廢除井田制和隸農制大是不滿,同聲要求面見國君,辯訴冤情。接着,衛鞅又審問了白龍,白龍竟是只說一句話:『此事請太子說話。』便再也不開口。衛鞅冷笑,也不再多問,吩咐押起人犯,便來到後帳。景監正在後帳整理郿縣田籍,見衛鞅進來,便拍拍案頭高高的一摞竹簡,『田籍就緒,單等分田到民了。』

    『景監,此次抗田的要害何在?』衛鞅突兀發問。

    景監沉吟有頃,『要害?自然在白龍抗命。』

    『不對。要害在國府,在官員。』

    『左庶長是說,在太子?在眉縣令?』

    『對。沒有大樹,焉有風聲?平民抗命,豈有如此強硬?』

    景監似乎從衛鞅冷峻的口吻中感到了事態的嚴重,猶豫問道:『難道。左庶長準備將太子、縣令作為人犯處置?』

    衛鞅踱步道:『太子是國家儲君,又在少年稚嫩之時,沒有蠱惑之人,豈有荒唐之事?太子背後當還有一個影子。』

    『正是,我亦有同感。查出來,一起處置,解脫太子。』

    『法家論罪,得講究真憑實據,不能僅憑猜測與感覺處置。』

    『左庶長未免太過拘泥。維護太子,大局當先,何須對佞臣講究法度?』景監第一次對衛鞅的做法表示異議。

    衛鞅目光炯炯的盯住景監,似乎感到驚訝,沉默有頃,肅然道:『內史之言差矣。查奸不拘細行,此乃儒墨道三家與王道治國之說。他們將查奸治罪,寄託於聖王賢臣,以為此等人神目如電,可以洞察奸佞,無須具體查證細行。實際上就是說,沒有真憑實據便可治人於死罪。此乃人治。法治則不然。法治必須依法治政,依法治民,依法治國。何謂依法治政?就是對國家官員的言行功罪,要依照法律判定,而不是按照國君或權臣的洞察判定。依法判罪,就要講究真憑實據,而不依賴人君權臣的一己聖明。這便是人治與法治的根本不同。』

    『如此說來,法家治國,要等奸佞之臣坐大,而後才能論罪?尾大不掉,豈不大大危險?』景監很是不服氣。

    『不然。』衛鞅淡淡一笑,『只要依法治國,奸佞之臣永遠不可能坐大。原因何在?大凡奸佞,必有奸行。奸行必違法,違法必治罪,何能使奸佞坐大?反之,一個人沒有違法之奸行,於國無害,於民無害,又如何能憑空洞察為奸佞?』

    『能。人心品性,足可為憑。』

    衛鞅面色肅然,一字一字道:『法治不誅心,誅心非法治。請君謹記。』

    景監笑道:『那就是說,法家不察人心之善惡,只看言行之是否合法?』

    『對了。』衛鞅微笑道:『人心如海,汪洋恣肆,僅善惡二字如何包容?春秋四百年,天下諸侯大體都是人治。賢愚忠奸,多賴國君洞察臣下之心跡品性而評判。對臣下國人隨意懲罰殺戮,致使人人自危,一味的討好國君權臣,而荒疏國事。為官者以揣摩權術為要務,為民者以潔身自好為根本。國家有難,官吏退縮。作奸犯科,民不舉發。政變連綿不斷,國家無一穩定。究其竟,皆在沒有固定法度,賞功罰罪,皆在國君權臣的一念之間。晉國的趙盾乃國家干城,忠貞威烈,卻被晉景公斷為權奸滅族。屠岸賈真正奸佞,卻被晉景公視為忠信大臣。致使晉國內亂綿綿不斷,終於被魏趙韓三家瓜分。假若晉國明修法度,依法治政,安有此等慘劇?』

    景監默然,顯然已經明白了衛鞅的想法,只是一下還摔不掉篤信明君聖賢的舊轍。他嘆息一聲,『那,就等吧,等他們自己跳出來再說。』

    衛鞅看着景監沮喪的神情,卻爽朗大笑,『說得好!法治就是後發制人。景監兄但放寬心,真正的復辟奸佞遲早會跳出來,你摁也摁不住的。新法頒行,沒摁住私鬥吧?照樣有人頂風犯罪。田法頒行,沒摁住白龍吧?請君拭目以待,不久便有更大的物事跳出水面!』

    『你是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樣?』景監做了一個砍頭手勢。

    衛鞅哈哈大笑,景監也大笑起來。

    第二天,衛鞅下令關押趙亢。當車英率領武士到趙亢的小院子時,趙亢驚訝莫名,愣怔得半天說不出話來。自衛鞅到達郿縣,趙亢便奉命將一應公事交給了景監,軟禁在縣府後院的家中思過。趙亢的從政豪情已經消磨淨盡,準備此間事情一了,便學大哥趙良的路子,到稷下學宮去修習學問。至於這次風波,他也有接受處罰的精神準備。在他看來,最重的處罰就是貶官降俸,告示朝野。自古以來,刑不上大夫,秦國自穆公百裏奚以來,有王道仁政的傳統,根本沒有重罰過一個官員。象郿縣令這樣的首席地方大臣,更不會有刑罰之虞。所以趙亢想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擔心國府仍然會讓自己留任郿縣,陷在這個是非之地不能自拔。自己畢竟是秦國名士,想隱居遊學談何容易?三天以來,他思慮的中心是如何辭官歸隱。今晨卯時,他肅然坐於書案前,開始按照幾天來的構思提筆寫『辭官書』。方得寫完,一陣沉重的腳步聲,車英帶領武士便進了庭院。

    『爾,爾等,意欲何為?』翎筆『噗』的掉在地上,趙亢才回過神來。

    『奉左庶長命,緝拿趙亢歸案。』車英展開一卷竹簡高聲宣讀。

    『且慢且慢。』趙亢擺擺手,『將軍莫非搞錯,本官乃郿縣令趙亢!』

    車英強忍住笑意,冷冷道:『絲毫無錯,正是緝拿郿縣令趙亢!』

    趙亢半日沉默,終於指着案上的羊皮紙道:『請將本官之【辭官書】交於左庶長。趙亢不做官足矣,何罪之有?』說完,昂首就縛。

    衛鞅拿着趙亢的【辭官書】沉思良久,親自來到關押趙亢的監獄石屋。

    趙亢對於衛鞅的到來絲毫不覺得驚訝。在趙亢看來,就算是國君,見了他的【辭官書】表露的高潔情懷,也會尊敬他的,又何況衛鞅?他見衛鞅只身前來,並沒有前呼後擁,不禁從破席上坐起,淡然一笑,『左庶長,我去意已定,不要挽留我。趙亢,不是做官的材料。』衛鞅也是淡淡一笑,『趙亢兄,衛鞅不明白你言下何意?』趙亢一怔,『如何?你不是來挽留我的?』衛鞅道:『為何要挽留你?』趙亢釋然笑道:『那你是要放我走了,如此更好,趙亢先行謝過。』衛鞅搖搖頭收斂笑容,『為何要放你走?』趙亢真的驚訝了,茫然問道:『哪?你來卻是作甚?』

    衛鞅當真是又氣又笑,揶揄道:『來拜望你這個秦國賢士啊。』

    『既知敬賢,何故差人緝拿,斯文掃地?』趙亢昂然挺胸。

    衛鞅不禁大笑:『趙亢呵趙亢,你當真不知自己是帶罪之身?』

    『趙亢追慕聖賢,敬祖畏天,知書達禮,潔身自好。縱然無能從政,亦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已,談何帶罪之身?』趙亢面色脹紅,理直氣壯。

    驟然間,衛鞅犀利的目光直視趙亢,冷冷道:『好一個追慕聖賢,敬祖畏天,知書達禮,潔身自好,有所為有所不為。可惜,你趙亢不是一介儒生,不是在學宮講書。你是秦國的縣令,是自認名士來報效國家的官員。在你管轄的縣境內,國法效尤,政令不通,疲民滋事,貴族亂政,食國家俸祿的趙亢,你卻到哪裏去了?』

    趙亢覺得這種申斥有辱尊嚴,不禁怒火上沖,『對你那種悖逆天理,只知道殺人的法令,趙亢豈能俯首聽命?』

    衛鞅哈哈大笑,『如此說來,你這個儒家名士是有意抗法了?』

    『正是。左庶長如何處置?』趙亢昂頭望着屋頂,喉頭不斷抖動。

    衛鞅沉默有頃,長吁一聲,平靜的道:『趙亢,衛鞅知道你是儒生本性,不想對你講說法家治國的道理。然則你我都是國家官員,各司其職,都得忠實的行使自己的權力,否則便褻瀆了這頂玉冠。衛鞅今日前來,是想告訴你,按照秦國新法,你是死罪。』

    『如何如何?你再說一遍!』剎那之間,趙亢面色蒼白。

    『按照秦國新法,你是死罪。』

    『自,自古以來,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刑上大夫,自秦國變法始。』

    趙亢象霜打了的秋草一般,低下了高傲執拗的頭顱,額頭上冒出了涔涔細汗。死罪!對他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身為秦國名士,秦國首席縣令,三代貴族之身,會僅僅因為同情抗田就要被斬首。他其所以對衛鞅不以為然,是內心始終認為衛鞅即或是總攝國政的左庶長,也不敢擅殺大臣,至少要稟報國君。而國君絕不會突兀的改變秦國倚重貴族的傳統,一定會害怕招來『殺賢』的罪名而挽留他,至少也會讓他平安的歸隱山林。此刻在震驚之下,他竟是神奇的清醒起來,驚詫自己何以忘記了招賢館那段日子裏耳聞目睹的無數故事,國君與衛鞅意氣相投,舉國相托,立誓變法,又為何能阻撓衛鞅依法治吏?渭水草灘一次斬首七百餘人,國君尚鼎力支持,不怕擔『暴君』惡名,如何能為他趙亢一個縣令變了章法?猛然,趙亢心念電閃,想到了殺一個象自己這樣的貴族名士出身的縣令,可以震懾貴族反對變法的氣焰,而絕不會激起國人的動亂。安知衛鞅不是處心積慮的尋找這樣一個警世鐘?自己硬邦邦的撞上來,人家豈有不敢殺之理?

    趙亢深深的懊悔,長吁一聲,『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兩行眼淚便斷線般滴答下來。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趙亢兄盡可視衛鞅為刻薄酷吏。』衛鞅一拱,轉身大步出門。

    『且慢!』趙亢猛然醒來,顫聲招手。

    衛鞅轉身,冷冷問:『還有事麼?』

    趙亢淚流滿面,『能,能否讓我見長兄趙良,最,最後一面?』

    衛鞅不假思索,『不能。舉國同法,庶民人犯何曾見過家人?』

    趙亢頓足捶胸,『衛鞅,你好狠毒!上天,會懲罰你的!』

    衛鞅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兩天後,渭水草灘的刑場又一次堆成了人山人海。這次,庶民們已經沒有了上一次的恐懼,人人都在興奮的議論着十三名人犯。上次刑殺的七百名人犯中,大多數還是庶民百姓,而這次這些待死之人,卻都是秦國赫赫有名的顯貴族長。最令庶民們激動不已的是,縣令趙亢也要被斬首!趙亢趙良這兩個名字,秦國人老早就很熟,他們很有學問,在落後閉塞的秦國,趙良趙亢兄弟二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般珍貴耀眼。尤其是雲陽百姓,遇見生人總喜歡說,『我是雲陽人,就是趙良趙亢那個縣。』初遇之人也就特別的肅然起敬,將面前的『雲陽人』看作知書達禮的王化之民,有話好說,有生意好做。趙亢做了郿縣縣令,郿縣人比雲陽人還驕傲,動輒便是:『有趙縣令變法,咱郿縣的日子一定好過。』想不到的是,變法開始將近一年,郿縣卻成了一鍋疙瘩粥,大族械鬥,東西爭水,目下又分不動土地,日子不但沒有好過,反而死了許多人,使郿縣成了『殺人刑場』的代名詞。

    郿縣人心冷了,怨言也驟然多了,期盼變法帶來好日子的庶民隸農們更是變得愁眉苦臉。對趙縣令救星般的讚頌也越來越少了。郿縣人原本將趙亢當作百裏奚那樣的賢臣想像,渴盼他能象傳說中的百裏奚那樣到民間噓寒問暖,處置糾紛,解民倒懸。可是,郿縣人既沒有見到這個『百裏奚』,也見不到外縣熱熱鬧鬧的變法氣象,死水一潭,竟還貼進去那麼多人命!

    終於,庶民們的崇敬期盼,變成了言談間的冷漠嘲笑和嗤之以鼻。『人家是官身貴人,如何能替螻蟻庶民說話?』『變法?變個鳥!趙縣令都害怕白氏呢,』『再變下去,郿縣就要死光了。』『百裏奚?我看是白日死!』幾個月過去,眉縣竟流傳開了一支童謠,唱道:

    月亮走小百裏不遙

    點下幾日秋草做刀

    流傳之初,誰也弄不懂童謠唱的什麼。但是,深信『小兒天作口』的秦國人朦朦朧朧的覺得郿縣將有大事發生,是禍是福,誰也料不定,人人都在惴惴不安。如今,左庶長要將這赫赫大名的縣令問斬,郿縣人可是炸開了鍋!他們想起了那首神秘的童謠,頓時覺得明明白白。那『月亮走小,點下幾日』不就是趙亢的名字麼?那『百裏不遙』,分明便是說這個假百裏奚不會長遠。『秋草如刀』,不就是在秋天來臨時殺趙亢麼?

    人們在紛紛議論中,不禁驚嘆這是冥冥天意!

    正午時分,渭水草灘一陣尖銳的號角,趙亢、白龍和十一位抗田族長的頭顱噴濺着鮮血,滾到了黃綠色的秋草上!人山人海的渭水草灘,爆發出前所未有的一片歡騰。

    哨聲隱隱,又一隻黑色的鴿子衝上藍天,飛向東南方的蒼莽大山中。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