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 之二

明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09

世宗得疏後,心又感動,復令二人入都。璁、萼遂兼程至京,既入都門,聞京官與他反對,勢甚洶洶,欲仿先朝馬順故事,激烈對待。馬順事見三十五回。萼懼不敢出,璁避居數日,方才入朝。退朝後恐仇人狙擊,不敢走回原路,悄地里溜出東華門,避入武定侯郭勛家。勛爲郭英五世孫。勛與璁晤談,意見頗合,允爲內助。偏偏給事中張浙等,連章劾璁、萼及席書、方獻夫等,乞即正罪。有旨報聞。浙取群臣彈章,匯送刑部,令預擬璁等罪名。尚書趙鑒,私語浙道:『若得諭旨,便當撲殺若輩。』

浙大喜而退,免不得與同僚談及。那知一傳十,十傳百,竟被深宮聞悉,切責浙、鑒,並擢璁、萼爲翰林學士,方獻夫爲侍講學士。璁、萼與獻夫,恐眾怒難犯,奏請辭職,世宗不許。學士豐熙,修撰舒芬、楊慎廷和子、張衍慶,編修王思等,均不願與璁、萼同列,各乞罷歸,有詔奪俸。給事中李學曾等,御史吉棠等,上疏申救,俱遭譴謫,甚至下獄。還有南京尚書楊旦、顏頤壽、沈冬魁、李克嗣、崔文奎,及侍郎陳鳳梧,都御史鄒文盛、伍文盛等,復以爲言,又被內旨斥責。員外薛惠,著【爲人後解】,力駁璁、萼奏議,也被世宗察知,逮系獄中。

當下惱動了尚書喬宇,竟抗疏乞休,略言:『內降恩澤,先朝輒施諸佞幸小人,士大夫一經參預,即爲清議所不容。況且翰苑清華,學士名貴,乃令萼、璁等居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何人願與同列?臣已老朽,自愧無能,願賜罷黜,得全骸骨』云云。世宗責他老悖,聽他歸田。

於是萼、璁兩人,以臆說得售,益發興高采烈,條陳十三事,差不多有數千言。小子述不勝述,但將十三條的大綱,列表如下:

三代以前,無立後禮。

祖訓亦無立後明文。

孔子射於矍圃,斥爲人後者。

武宗遺詔,不言繼嗣。

禮無本生父母名稱。

祖訓侄稱天子爲伯叔父。

漢宣帝、光武,俱爲其父立皇考廟。

朱熹嘗論定陶事爲壞禮。

古者遷國載主。

祖訓皇后治內,外事無得干預。

十一皇上失行壽安皇太后三年喪。

十二新頒詔令,決宜重改。

十三台官連名上疏,勢有所迫,非出本心。

這十三條綱目,奏將上去,世宗非常稱賞,立遣司禮監傳諭內閣,除去冊文中本生字樣。大學士毛紀,力持不可。世宗御平台,召毛紀等面責道:『此禮決當速改,爾輩無君,欲使朕亦無父麼?』

毛紀等免冠趨退。世宗遂召百官至左順門,頒示手敕,更定章聖皇太后尊號,除去本生字樣,正名聖母,限四日恭上冊寶。百官不服,會同九卿詹事翰林給事六部大理行人諸司,上章力爭。疏凡十三上,俱留中不報。尚書金獻民、少卿徐文華倡言道:『諸疏留中,必改稱孝宗爲皇伯考了,此事不可不爭。』

吏部右侍郎何孟春道:『憲宗朝,議慈懿太后徽號,及合葬典禮,虧得先臣伏闕力爭,才得邀准,今日又遇此舉了。』

回應三十九回。

楊慎道:『國家養士百餘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言之太過。

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張浙亦齊聲道:『萬世瞻仰,在此一舉,今日如不願力爭,應共擊勿貸。』

當下大集群僚,共得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給事二十人,御史三十人,諸司郎官及吏部十二人,戶部三十六人,禮部十二人,兵部二十人,刑部二十七人,工部十五人,大理寺屬十二人,都跪伏左順門,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不置。世宗居文華殿,聞聲才悉,即遣司禮監諭令退去,群臣跪伏如故。尚書金獻民道:『宰輔尤宜力爭,如何不至?』即遣禮部侍郎朱希周,傳報內閣。

大學士毛紀、石珤,亦赴左順門跪伏。自辰至午,屢由中官諭退,終不肯去。世宗大怒,命錦衣衛收系首事,得豐熙、張翀、余翱、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八人,一律下獄。楊慎、王元正乃撼門大哭,一時群臣齊號,聲震闕廷。幾同病狂。

世宗愈怒,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盡錄諸臣姓名,拘住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惟大學士毛紀、石珤,尚書金獻民,侍郎何孟春等,勒令退歸待罪。越數日,謫戍首事八人,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予杖,編修王相等十六人,因杖受傷,先後畢命。死得不值。

大學士毛紀,請宥伏闕諸臣罪,被世宗痛責一番,說他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遂致仕而去。

世宗遂更定大禮,稱孝宗爲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爲皇伯母,獻皇帝爲皇考,章聖皇太后爲聖母。嗣是修獻皇帝實錄,立獻皇帝廟於京師,號爲世廟,並命席書至京,編成【大禮集議】,頒示中外。

到了嘉靖五年,章聖皇太后謁見太廟及世廟,大學士費宏、石珤,力諫不從,費宏入閣後,未嘗出言規諫。至是才聞力諫,想是飯碗已滿了。反被璁、萼等暗中進讒,害得他不能不去。自是輔臣喪氣,引爲大戒,終世宗朝,內閣大臣,大半委蛇朝右,無復強諫了。明朝氣運,亦將衰亡了。再越二年,即嘉靖七年。【大禮集議】成,由世宗親制序文,改名爲【明倫大典】,刊布天下,且追論前議禮諸臣罪狀,明降敕文道: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