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6 04:09
卻說懷宗用枚卜遺制,採得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周道登、劉鴻訓等六人,同時入閣,總道是契合天心,定可得人,哪知來、楊兩臣,系魏閹餘黨,景辰且曾爲【三朝要典】副總裁,一經授職,廷臣已是大嘩,後來交章彈劾,乃將來、楊兩人罷官。劉鴻訓素嫉閹黨,次第斥楊維垣、李恆茂、楊所修、孫之獬、阮大鋮等,人心大快。獨閹黨餘孽猶存,恨劉切骨。會惠安伯張慶臻,總督京營,敕內有『兼轄捕營』語,提督鄭其心,謂有違舊例,具折訐陳。懷宗以所擬原敕,本無此語,因御便殿問諸閣臣,閣臣俱雲未知。既而御史吳玉言:『由鴻訓主使,兵部尚書王在晉,及中書舍人田嘉璧,統同舞弊。』
乃將鴻訓落職,謫戍代州,王在晉削籍,田嘉璧下獄。未免有人傾害,閣臣去了三人,免不得又要推選。廷臣列吏部侍郎成基命,及禮部侍郎錢謙益等,共十一人,呈入御定。禮部尚書溫體仁,與侍郎周延儒,早已望爲宰輔,偏偏此次廷推,兩人均不在列,當下氣憤填胸,遂將這廷推十一人中,吹毛索瘢,有心尋釁。巧巧查得錢謙益,曾典試浙江,略涉嫌疑,即劾他營私得賄,不配入閣。謙益後爲貳臣,心術固不甚可取,但溫、周二人,誤明亡國,罪比謙益尤甚。原來天啟二年,謙益爲浙江典試官,適有奸人金保元、徐時敏等,偽作關節,用一俚句,有『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謂嵌入七義結尾,定可中選。
試士錢千秋,本是能文,因求名性急,遂依了金、徐兩人的密囑,入場照辦。揭曉以後,果然中了第四名。後來探得確音,本房擬薦第二,被主司抑置第四,料知關節非真,竟與保元、時敏相爭,索還賄賂,貓口裡挖鰍,也是多事。兩造幾至用武,鬧得天下聞名。至部科磨勘,卷中實有此七字,報知謙益。謙益大驚,忙具疏劾奏二奸,並及千秋。有旨俱下獄論戍,謙益亦坐是奪俸。二奸瘐斃,千秋遇赦釋還,案情已成過去。此次又爲體仁訐發,當由懷宗召入謙益,與體仁對質。
謙益雖未受贓,究竟事涉嫌疑,只好婉言剖辯。偏體仁盛氣相凌,言如泉涌,且面奏懷宗道:『臣職非言官,本不必言,會推不與,尤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關係宗社安危,謙益結黨受賄,沒人訐發,臣不忍見皇上孤立,所以不得不言了。』
懷宗英明好猜,英明是好處;好猜是壞處。久疑廷臣植黨,聞體仁言,再三點首。此時閣部科道,亦均被召,多爲謙益辯白。吏部給事中章允儒,尤痛詆體仁,激得懷宗怒起,命禮部繳進千秋原卷,指斥謙益,謙益不得已引罪。懷宗嘆道:『今日若無體仁奏發,豈非誤事?』
體仁在天啟初,已官禮部,彼時不聞糾彈,直至此時訐發,明是假公濟私,懷宗奈何中計?遂叱令左右,縛允儒下獄,並切責諸大臣。周延儒又申奏道:『廷推閣臣,名若秉公,奈暗中主持,實不過一二人,此外都隨聲附和,哪敢多言招尤?即如千秋一案,早有成讞,何必復問。』
懷宗乃傳令退班,即日降旨,罷謙益官,並罷廷推十一人,悉置不用。獨用韓爌爲首輔,且召爌面諭道:『朕觀諸大臣中,多半植黨,不知憂國,卿爲朕執法相繩。』
爌叩首奏道:『人臣原不應以黨事君,人君也不可以黨疑臣,總當詳核人品,辨別賢奸,然後舉錯得當。若大廷上妄起戈矛,宮府中橫分畛域,臣恐非國家幸福呢。』
名論不刊。
懷宗默然不答,不以爌言爲然,是懷宗一生致病處。爌即見機叩退。未幾,召見周道登,因奏對失言,又下旨放歸。
崇禎二年五月朔,欽天監預報日食,屆期失驗時刻,懷宗遂嚴責欽天監官。
原來中國曆法,猶本唐堯舊制,相沿數千年,只墨守了一本舊書,不少增損。漢、唐及宋,歲時節氣,及日蝕月蝕,往往相差至數時,甚且差至一二日。中國人不求進化,於此可見一斑。至元太史郭守敬,遍參曆法,編造授時新曆,推步較精,但中間刻數,尚有舛錯,所以守敬在日,已有日月當食不食、不當食反食等事。一班吹牛拍馬的元臣,反說日月當食不食,系帝后昭德回天,非常慶幸,日月不當食而食,說將若何?其實統是意外獻諛,不值一辯。及明祖崛興,太史劉基,上大統歷,仍然是郭守敬的成書,以訛沿訛,怎能無誤?可見劉基猶是凡人,並不是神仙等侶。
夏官正戈豐,據實復奏,略言:『謹守成歷,咎在前人,不在職等。』倒是善於卸責。
獨吏部左侍郎徐光啟,上曆法修正十事,大旨謂:『中曆未合,宜參西法』,並舉南京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及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同襄歷事。懷宗立即批准,飭召李之藻及龍、鄧兩西人入京,擢光啟爲禮部尚書,監督曆局。中國用外人爲客卿,及採行西洋新法,便是從此起頭。大書特書。
看官!你道徐光啟如何認識西人?說來話長,待小子略略補敘。
自元代統一亞洲,東西兩大洋,交通日繁,歐洲人士,具有冒險性質,往往航海東來。葡萄牙人,首先發現印度航路,從南洋麻六甲海中,附搭海船,行至中國,出沒海疆,傳教通商。嗣是愈來愈眾,至明世宗四十三年,竟在粵海沿邊的澳門地方,建築商館,創業經營,大有樂不思蜀的氣象。粵省大吏,屢與交涉,方要求租借,每年出賃金二萬兩,彼此定約。此後荷蘭國人,西班牙國人,英吉利國人,紛紛踵至,多借澳門爲東道地。
會義大利人利瑪竇,亦航海來華,留居中國數年,竟能通中國語言文字,往來沿海各口,廣傳耶穌教福音。徐光啟生長上海,與利瑪竇會晤,談論起來,不但暢陳博愛平等的教義,並且舉天文歷數,統是融會貫通。光啟很是欽佩,引與爲友,往往與他研究學術,通宵達旦,時人目爲痴呆,光啟全然不顧,竟把西學研通大半。實是一個熱心人物,若後人盡如光啟,中國也早開化了。到了入任侍郎,邀利瑪竇入京,早思將他推薦。因利瑪竇年已垂老,不願任職,乃將他同志龍華民、鄧玉函兩人,薦修曆法。李之藻亦熱心西學,所以一併舉用。
光啟且舍家宅爲教堂,並請准在京師建會堂。尋又保舉西人湯若望、羅雅谷等,同入曆局,翻譯天文、算術各書,約有數種。並製造儀器六式,推測天文。一名象限懸儀,二名平面懸儀,三名象限立運儀,四名象限座正儀,五名象限大儀,六名三直游儀,復有弩儀、弧矢儀、紀限儀諸器,統是適用要件,可法可傳。
光啟又自著日躔歷指,測天約說日躔表,割圜八線表,黃道升度,黃赤道距度表,通率表等書,又譯【幾何原本】一書,至今尚流傳不絕,推爲名著。
利瑪竇於崇禎三年,病歿京師,賜葬阜城門外。墓前建堂兩重,堂前立晷石一方,上刻銘詞,垂爲紀念。銘詞計十六字,分爲四句,首二句是『美日寸影,勿爾空過,』次二句是『所見萬品,與時並流,』遺蹟至今尚存。光啟卒於崇禎六年,後來清帝入關,湯若望等,尚在清廷爲欽天監,這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