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6 04:20
洪姨又詭詞相應,當命侍從舁入肩輿,扶袁登輿而去。向來袁在府中,常以肩輿代步,此時老袁醉夢尤酣,還道是照常往來,無甚驚異,到了居仁堂,才覺醒了一半,開眼四瞧,但見國務卿以下,統已排班鵠立,伺候登基,堂上擺着一個寶座,兩旁是檀香雕成的龍形,互相蟠繞,正中是紅緞繡成的龍形,作為披墊,返顧自身,也已穿着一件赤龍遍體的帝服,不覺詫為異事。又向頭上一摸,尚未戴着冕旒,卻不禁暗笑起來,慢騰騰的下了肩輿,復覺背後有人隨着,回頭一瞧,乃是恭奉帝冕的御侄兒,當下微笑道:『你們為什麼演這把戲?』
語未畢,忽聽『皇帝萬歲』的聲浪,喧集一堂,繞樑不絕,那時不便承認,又不便不承認,只好向大眾,說了幾句套話,無非是德薄能鮮,容待異日等語。話才說完,大眾復叫起『皇帝萬歲』來,接連是六君子十三太保,擁到老袁面前,恭請升座。御侄兒且跪進帝冕,老袁卻不敢接受,只走到寶座前面,躊躇片時,又徐徐的踱至座後,再徐徐的踱至座前,如是三次,乃決定意見,面諭群僚道:『正朔雖頒,登極尚須擇吉,爾等且靜待後命罷!』
究竟不敢登台。
群僚乃鼓舞而散。
只御侄兒尚是隨着,返至內室,再行詰問,才知是洪姨所為。可巧洪姨邀同諸妾,打扮得花枝招展,前來謁賀,老袁便笑語道:『你等想冊作妃嬪麼?但此舉未免太早了。』
洪姨道:『妾等特來朝賀,幾曾見改元以後,尚未登極的天子麼?』
老袁道:『你等曉得甚麼?』
洪姨道:『妾卻有點分曉,陛下所慮,無非為了外交的關係,其實此事何足介懷。我袁家做皇帝,與他何干?況陛下做的是中國皇帝,不是想做外國皇帝,更覺與他無涉。今日為元旦令辰,妾等就此朝賀罷!』
言畢,擁袁入座,就一同跪下,也是三呼萬歲,滿口臣妾。引起這位袁皇帝樂不可支,便垂拱南面,實受他三跪九叩首大禮。是謂驕其妻妾。群姬朝畢,袁皇帝興味盎然,當即下令,改稱總統府為新華宮,府內收文處,改作奏事處,府內總指揮處,改作大內總指揮處,復擬規復壇廟制度,並將袁氏歷代祖塋,改為陵寢等情,飭大典籌備處敬謹議行。
看官記着,這是中華民國五年第一日,袁皇帝既自建年號,改為洪憲元年元旦,是已與民國斷絕關係,論起理來,就是背叛民國,國民並未服從帝制,應該仍用民國正朔。斷制謹嚴,好似洪鐘震響。適雲南軍政府,也於是日成立,罷除將軍巡按使名義,合併軍巡兩署,略照民國元二年舊制,組成都督府。都督一職,由大眾公推,仍舉了唐繼堯,當由公民趙蕃等通電全國,其辭云:
北京各堂處部院局所,各省將軍巡按使,都統辦事長官,巡閱使,護軍使,鎮守使,全國各報館商會鑒:
袁氏謀覆民國,約法上之謀叛罪,業已成立,當然喪失總統資格。在新總統未經舉定以前,雲南公民,公舉唐公繼堯為雲南都督,奉民國之正朔,守民國之疆土。昨聞電傳偽令,尚有特任督理雲南軍務,及雲南巡按使字樣,當然認為無效。唐公與民國共存亡,吾滇千七百餘萬人,誓與唐公共生死,此為吾滇真確民意,不容元惡假借,合電奉聞。
唐繼堯既任雲南都督,當即偕蔡鍔、李烈鈞等,率領全軍,於民國五年正月朔日,親至校場,祭告天地,正式誓師。
當由唐繼堯親讀誓文,文云:
維中華民國五年元旦,繼堯等謹以犧牲酒醴,昭告昊天后土。而誓於師曰:
嗚呼!民貴君輕,萬邦是式,賊仁殘義,一夫可誅。矧國是之久成,何逆謀之可宥?魯連蹈海,尚恥帝秦,管寧適遼,不甘臣魏,豈有國步方艱,群情望治,遂乃妄侈邊幅,效井底之蛙鳴,夷我華宗,戴冢中之枯骨者哉?粵自武昌首義,中土雲從,五族一家,億姓同德,掃除專制,創建共和,應世界之文明,為友邦所承認。乃者袁逆世凱,謀叛民國,復興帝制,黃屋大纛,遽興非分之思,礪山帶河,無復未寒之約。移鍾簴於反掌,家天下局勢已成,輸歲幣以尋盟,小朝廷面目安在?急子孫萬世之私計,誤國家百年之遠圖。
本都督服役民國,作鎮滇疆,痛國家之將沈,恨獨夫之不剪。爰整義旅,恭行天討,擊祖逖渡江之楫,誓清中原,問新莽指斗之杓,能持幾日。嗟爾有眾,尚其弼予!
嗚呼!爾惟克奮厥武,實乃無疆之休,予亦允報汝功,永有不次之賞。
嗟爾有眾,尚欽念哉!
誓文讀畢,全軍統呼『民國萬歲!』聲徹山谷。比皇帝萬歲之聲,多寡何如·及唐都督等返至督署,父老人民,及男女學生,齊集督署門首,手持鮮花,慶祝共和,復三呼『民國萬歲!』
真箇是眾志成城,大將軍何等威武!義聲載道,小百姓共表同情。眼見得人心不死,正氣猶存,我中國一座錦繡江山,不容那袁氏並吞下去,這且不必細說。還有一道討袁的檄文,也是民國五年元日所發,用着雲南護國軍名義,歷數袁世凱十九大罪,小子欲敘述檄文,先口佔一絕云:
揭破陰謀使共知,欲欺人處究難欺,
試看布檄宣袁罪,一紙書同十萬師。
欲知檄文中如何說法,且至下回說明。
於夫人鬧宴一出,雖未免含着醋意,而受清厚恩數語,卻是名正言順,直使老袁無可置喙。老袁之製造民意,作奸售偽,且不能信於其妻,況他人乎?況全國國民乎?迨至被舁登堂,第繞龍座三匝,始終不敢登座,毋乃為黃臉婆數言,有以奪其氣而怵其心歟?厥後聞洪姨言,又激起侈念,迭發數種改制之命令,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可憤亦可悲也。惟袁氏改元,而民國正朔,應歸雲南護國軍接收,故於唐繼堯之正朔誓師,直接敘入,不敢少漏,看似尋常補敘,而用筆實寓有深意,閱者當於夾縫中求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