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6 04:36
看官!試想這地處嫌疑的德昭,如何忍受得起?他低了頭,退出宮廷,還至私第,越想越惱,越惱越悲,默思父母早逝,無可瞻依;雖有繼母宋氏,季弟德芳,一個是被徙西宮,跡類幽囚,一個是才經弱冠,少不更事,痛幽衷之莫訴,覺生趣之毫無,一時情不自禁,竟從壁間懸着的劍囊中,拔出三尺青鋒,向頸一橫,頓時碧血模糊,暈倒地上,渺渺英魂,往鬼門關去尋父母去了。自尋短見,愚等申生。及他人得知,已是死去多時,無從解救,只好往報太宗。
太宗亟往探視,但見他僵臥榻上,目尚未瞑,不覺良心發現,涕淚交橫,帶哭帶語道:『痴兒痴兒!何遽至此?』恐尚不免做作。
隨即命家屬好生殮葬,自己即還至宮中,頒詔贈德昭為中書,令追封魏王,於是論平漢功,除賞生恤死外,加封弟齊王廷美為秦王,算是依從德昭的遺奏,這且慢表。
且說遼軍殺敗宋軍,回國報功,遼主賢尚欲報怨,遣南京留守韓匡嗣,與耶律沙、耶律休哥等,率兵五萬,入寇鎮州。劉廷翰聞警,忙約崔彥進、劉漢瓊等,商議抵禦方法。廷翰道:『我軍方敗,元氣未回,今遼兵又來侵擾,如何是好?』
彥進道:『若與他對仗,勝負未可逆料,不如用詐降計,誘他入內,然後設伏掩擊,定可取勝。』
廷翰道:『我聞耶律休哥,素有才名,恐他持重老成,未必納降。』
漢瓊道:『先去獻他糧餉,令他信我情真,料無不納之理。』
廷翰點首道:『且依計一試,再行定奪。』
當下差人至遼營中,齎糧請降。匡嗣見有糧餉,問他何日出降?差人答以明日,匡嗣允諾,差人自去。耶律休哥進諫道:『宋軍未曾交鋒,即來請降,莫非具有詐謀,元帥不可不防!』也不出廷翰所料。
匡嗣道:『他若用詐降計,怎肯到此獻糧?』
休哥道:『這乃是欲取姑與的計策。』
匡嗣道:『我兵銳氣方盛,殺敗宋師數十萬,理應人人奪氣,今聞我軍復出,怎得不驚?我想他是真情願降哩。就使詐降,我也不怕。』
休哥見他不從,只得退出,自去號令部兵,不得妄動,待有自己軍令,方准出發。只匡嗣與耶律沙,約定明日入城,很是欣慰。仿佛做夢。
且說宋將劉廷翰,得差人回報,整點軍馬,令李漢瓊率步兵萬名,埋伏城東,掩擊遼兵來路,崔彥進率步兵萬名,埋伏城北,截斷遼兵去途。再約邊將崔翰、趙延進,連夜發兵,前來夾攻。分布已定,安宿一宵。翌晨,大開城門,自率兵往伏城西,專待遼兵到來。遼帥韓匡嗣,當先開道,耶律沙押着後軍,望鎮州城前來。將到城下,見城門開着,並無一人,匡嗣即欲揮眾入城,遼護騎尉劉雄武諫阻道:『元帥不可輕入,他既請降,如何城外不見一人?』
匡嗣聞言,恰也驚異,猛聽得一聲號炮,響徹天空,城西殺出劉廷翰,城東殺出李漢瓊,匡嗣料知中計,拍馬便走,部眾隨勢奔回,衝動耶律沙後隊。耶律沙也禁遏不住,只好倒退,忽然間炮聲又響,崔彥進又復殺出,截住遼兵去路。
遼兵腹背受敵,好似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痛,那時無法可施,沒奈何拼着性命,尋條血路。不料宋將崔翰、趙延進各軍,又遵約殺到,人馬越來越眾,把遼兵困在垓心。韓匡嗣、耶律沙領着將校,冒死衝突,怎奈四面八方,與鐵桶相似,幾乎沒縫可鑽,宋軍又相繼射箭,眼見得遼邦士卒,紛紛落馬,傷亡無數。層層反跌,為耶律休哥作勢。
韓匡嗣與耶律沙,正當危急萬分,忽有一大將挺刀躍馬,帶領健卒,從北面殺入,韓匡嗣瞧將過去,不是別人,正是耶律休哥,不覺大喜過望,急與耶律沙隨着休哥,殺出重圍。宋軍追了一程,奪得輜重無數,斬獲以萬計。比前日所獻之糧,獲利應加數倍。直至遂城,方收兵回屯原汛,隨即報捷宋廷。
太宗聞報,語群臣道:『遼兵入寇鎮州,不能得志,將來必移寇他處,朕看代州一帶,最關重要,須遣良將屯守,才可無患。』
群臣齊聲道:『陛下明燭萬里,應即簡擇良將,先行預防。』
太宗道:『朕有一人在此,可以勝任。』
隨語左右道:『速宣楊業入殿。』
左右領旨,往召楊業。須臾楊業傳到,入謁太宗,太宗語業道:『卿熟習邊情,智勇兼備,朕特任卿為代州刺史,卿其勿辭!』
業叩首道:『陛下有命,臣怎敢推諉?』
太宗大喜,便敕賜橐裝,令他指日啟程。業叩謝而出,即率子延玉、延昭等,出赴代州。延昭即延朗,隨父降宋後,受職供奉官,改名延昭,業嘗謂此兒類我,所以屢次出師,必令他隨着。既到代州,適值天時寒凍,業親督修城,雖經風雪,仍不少懈。
轉眼間已是太平興國五年了,寒盡春回,塞草漸茁,那遼邦復大舉入寇,由耶律沙、耶律斜軫等,領兵十萬,徑達雁門。雁門在代州北面,乃是緊要門戶,雁門有失,代州亦危。楊業聞遼兵大至,語子延玉、延昭道:『遼兵號稱十萬,我軍不過一、二萬人,就使以一當十,也未必定操勝局,看來只好舍力用智,殺他一個下馬威,方免遼人輕覷哩。』
延昭道:『兒意應從間道繞出,襲擊遼兵背後,出他不意,當可制勝。』
楊業道:『我亦這般想,但兵不在多,只教夤夜掩擊,令他自行驚潰,便足邀功。』
當下議定,即挑選勁卒數千名,由雁門西口西陘關出去,繞至雁門北口。正值更鼓沈沈,星斗黯黯,遙見雁門關下,黑壓壓的扎着數大營,便令延玉帶兵三千人,從左殺入,延昭帶兵三千人,從右殺入,業自領健卒百騎,獨踹中堅。三支兵馬,銜枚疾走,一到遼營附近,齊聲吶喊,搗將進去。
耶律沙、耶律斜軫等,只防關內兵出來襲營,不意宋軍恰從營後殺來,正是防不及防,幾疑飛將軍從天而下,大都嚇得東躲西逃。中營裡面,有一遼邦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自恃驍勇,執着利斧,從帳後出來抵敵,湊巧碰着楊令公,兩馬相交,並成一處,戰到十餘合,但聽楊令公大叱一聲,那蕭咄李已連頭帶盔,飛落馬下。蕭咄李,一譯作蕭綽里特。小子有詩詠道:
百騎宵來搗虜營,刀光閃處敵人驚。
任他遼將如何勇,一遇楊公命即傾。
蕭咄李既死,遼兵越覺驚慌,頓時大潰,俟小子下回再詳。
高梁河一役,為宋、遼勝敗之所由分。宋太宗挾師數十萬,乘勝伐遼,而卒為遼將所乘,幾至身命不保,宋軍自此膽落矣。鎮州之捷,雁門關之勝,均不過卻敵之來,不能入敵之境,且皆由用智徼功,然則全宋兵力,不能敵一強遼,可斷言也。德昭之自刎,本應與廷美之死,聯絡一氣,然事相類而時有先後,太原之賞不行,德昭之言不納,於是德昭憤激自刎,作者依時敘入,免致混亂。坊間舊小說中,有稱德昭為八大王,至真宗時尚輔翊宋廷,此全系臆造之談,固不值一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