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三十四回 爭濮議聚訟盈廷 傳潁王長男主器 之二

宋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4:36

逵本武臣,舊隸范仲淹麾下,仲淹勖以學問,遂成將材。從前任福戰歿,及葛懷敏覆軍,皆為逵所預料,時人服他先見,累任邊鎮,積有軍功。仁宗季年,湖北溪蠻彭仕羲作亂,調逵知澧州,率兵往討,盡平諸隘。仕羲竄死,餘眾悉降。尋復改知邵州,討平武岡蠻,擢容州觀察使,轉遷涇原路副都部署。英宗聞他智勇,乃召入都中,令就職樞府。

看官!你想宋室大臣,心目中只有文人,不顧武士,前次狄青蕩平智高,大功卓著,一入樞府,便覺疑謗紛乘,彈章屢上,郭逵功績,不及狄青,哪裡能箝定眾口?當由知諫院邵亢等,連疏奏劾,大略說是:『祖宗故例,樞府參用武臣,必如曹彬父子,及馬知節、王德用、狄青、勛名威望,卓越一時,乃可無愧。郭逵黠佞小才,豈堪大用?乞改易成命!』英宗不報。【宋史】中,狄青與郭逵列傳,先後相繼,隱然以郭比狄,故本回特別提出,且以見宋臣傾軋之非。

會京師大雨,水潦為災,宮廷門外,俱遭淹沒。官私廬舍,毀壞不可勝計,人多溺死。英宗詔求直言,諫官等遵旨直陳,無非是進賢黠佞等語。未幾,溫州大火,又未幾,彗星見西方,長丈有五尺。英宗撤樂減膳,加意修省,且令中書舉士,得二十人,一體召試。韓琦以與試多人,恐難位置,英宗道:『台臣多說朕不能進賢,如果能得賢士,豈不是多多益善嗎?』

旋經琦等酌定,先召試十人,試後中彀,俱授館職。

宋制,進士第一人及第,往往仕至輔相,士人尤以登台閣,升禁從為榮。嘗編一歌謠云:『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見當日人心,趨重科第,更艷羨台閣。所有出兵打仗的將士,就使孫、吳復出,頗、牧再生,也看做沒用一般呢。宋室積弱。實中此弊。

郭逵入樞府半年,終被同列排擠,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兼判渭州。治平三年十一月,英宗又復不豫,兼旬不能視朝。韓琦等入問起居,見英宗棔悴得很,雖是憑几危坐,已覺困憊難支,琦即進言道:『陛下久不視朝,中外驚疑,請早立儲君,借安社稷!』

英宗略略點首。

琦復奏道:『聖意已決,即請手詔,指日行立儲禮。』

英宗尚未及答,琦即命召學士承旨張方平,入殿草制,先諸英宗親筆指麾,由方平進紙筆。英宗勉強提毫,草書數字。琦望將過去,紙上寫着立大大王為皇太子,隨復奏請道:『立嫡以長,想聖意必屬潁王,惟還請聖躬親加書明!』

英宗乃又批了『潁王頊』三字。方平即遵着帝意,恭擬數語,自首至尾,立刻繕就,中留一空格,即應填太子名,乃請英宗親筆加入。英宗不堪久坐,待了這一歇,含糊說了數語,韓琦等也聽不清楚。至方平呈上草制,乃力疾書太子名,名既書就,不覺嘆了一聲,忍不住墮淚承眶,隨即命內侍掖至龍床,就臥去了。韓琦等當然趨退。

文彥博顧語韓琦道:『見上顏色否?人生到此,雖父子亦覺動情呢。』

琦答道:『巨鹿受封,尚是眼前時事,不意相去無幾,又要力請建儲,這也是令人嗟嘆呢。』

話畢,各散歸私第。越二日,即冊立太子,奉旨大赦。自是英宗病體毫無起色,好容易度過年關,已是治平四年,文武百官恭上尊號,當於元旦辰刻,入朝慶賀。英宗已要歸天,百官還在做夢,這是中國專務粉飾之弊。既至福寧殿,英宗並未御朝,大家惟對着虛座,舞蹈一番,依次退出。但見外面朔風怒號,陰霾四塞,統覺得天象告變,主兆不祥。過了七日,宮中傳出訃音,英宗已升遐了,壽三十六歲,在位只四年。

英宗夙有潛德,以孝親著聞,局量弘遠,情性謙和。濮王薨逝時,曾把所服玩物分賜諸子,英宗所受這一份,都轉畀王府舊人,惟留犀帶一條,值錢三十萬,委交殿侍出售。殿侍竟把帶失去,不勝遑急,英宗卻淡然恝置,不索賠償。即位以後,每命近臣,常稱官不稱名,臣下有奏,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一經裁決,多出群臣意表,因此中外亦稱為賢君。怎奈天不假年,遽爾晏駕,這也是宋朝恨事呢。結過英宗,無非善善從長。

皇太子頊即皇帝位,詔告中外,是謂神宗皇帝。尊皇太后曹氏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為皇太后,晉封弟灝為昌王,頵為樂安郡王。命韓琦守司空兼侍中。曾公亮行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進封英國公。文彥博行尚書左僕射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富弼改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鄭國公。張昪改河陽三城節度使。歐陽修、趙槩並加尚書左丞,仍參知政事。陳昇之為戶部侍郎。呂公弼為刑部侍郎。其餘百官,均進秩有差。

二月朔日,神宗初御紫宸殿,朝見群臣,隨即冊立元妃向氏為皇后。向氏系故相向敏中曾孫女,父名經,曾為定國軍留後。治平三年,出嫁潁邸,封安國夫人,至是立為皇后。

忽御史蔣之奇上書劾歐陽修,說他帷薄不修,奸亂甥女等事。神宗覽畢,轉問故宮臣孫思恭。思恭力為辯釋,神宗乃詔問之奇,令他證實。之奇無從取證,只好說出一個彭思永來。

看官!你道之奇的御史,從何處得來?他本由歐陽修推薦,得任台官,自濮議紛爭,修主張稱親,為呂誨等所斥駁,獨之奇贊同修議,修因薦為御史。偏朝右目為邪黨,對着之奇冷嘲熱諷,之奇聽不過去,便欲與修立異,借塞眾謗。會修婦弟薛良孺,與修有嫌,遂捏造蜚言,誣修淫亂,語為中丞彭思永所聞,轉告之奇,之奇也不問真偽,遂上章劾修。恩將仇報,具何肺腸。及奉詔詰責,不得已將彭思永傳語復奏上去。神宗再詰思永,思永也取不出真憑實據來,於是誣告反坐,將思永、之奇兩人,一律貶謫。之奇自詒伊戚,卻難為思永了。修本杜門請治,至辨明誣偽,仍力求退位,乃罷為觀文殿學士,出知亳州。

神宗具有大志,因見廷臣乏才,特出自真知,去請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來,有分教:

曲士從茲張異說,中朝自此紊皇綱。

畢竟所召何人,待小子下回報名。


【後評】

宋臣專喜迂論,與晉代之清談,幾乎相同,其不即亂亡者,賴有一二大臣為之主持耳。英宗雖入嗣仁宗,纘承大統,而其本生父則固濮王也。以本生父稱皇伯,毋乃不倫!歐陽修援引禮經,謂應稱親降服,議固甚當,韓琦即據以定議,於稱親之議,則請行之,於稱皇稱後之議,則請辭之,最得公私兩全之道。呂誨等乃激成意氣,至欲以去就生死相爭,一何可笑?迨英宗疾亟,未聞廷臣有建儲之請,賴韓琦入問起居,片言定策。夫濮議,末跡也,而必爭之,立儲,大本也,而顧忽之,宋臣之捨本逐末,如是如是。微韓魏公諸人,宋室恐早不綱矣。蓋輿論與清談,其足致亂亡一也。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