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三十七回 議廢立周昌爭儲 討亂賊陳豨敗走

前漢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5:00

卻說高祖聞貫高自盡,甚是嘆惜。又聞有幾個趙王家奴,一同隨來,也是不怕死的好漢,當即一體召見,共計有十餘人,統是氣宇軒昂,不同凡俗。就中有田叔孟舒,應對敏捷,說起趙王冤情,真是慷慨淋漓,聲隨淚下。廷臣或從旁詰難,都被他據理申辯,駁得反舌無聲。高祖瞧他詞辯滔滔,料非庸士,遂盡拜爲郡守,及諸侯王中的國相。田叔孟舒等謝恩而去。

高祖乃與呂后同返長安,連張敖亦令隨行。既至都中,降封敖爲宣平侯,移封代王如意爲趙王,即將代地併入趙國,使代相陳豨守代,另任御史大夫周昌爲趙相。如意封代王,陳豨爲代相,均見前回。周昌系沛縣人,就是前御史大夫周苛從弟。苛殉難滎陽,見前文。,高祖令昌繼領兄職,加封汾陰侯。見三十四回。昌素病口吃,不善措詞,惟性獨強直,遇事敢言,就使一時不能盡說,掙得頭面通紅,也必要徐申己意,不肯含糊,所以蕭曹等均目爲諍臣,就是高祖也稱爲正直,怕他三分。

一日,昌有事入陳,趨至內殿,即聞有男女嬉笑聲,凝神一瞧,遙見高祖上坐,懷中攬著一位美人兒,調情取樂,那美人兒就是專寵後宮的戚姬,昌連忙掉轉了頭,向外返走。不意已被高祖窺見,撇了戚姬,趕出殿門,高呼周昌。昌不便再行,重複轉身跪謁,高祖趁勢展開兩足,騎住昌項,成何體統?且俯首問昌道:『汝既來復去,想是不願與朕講話,究竟看朕爲何等君主呢?』

昌仰面睜看高祖,把嘴唇亂動片刻,激出了一句話說道:『陛下好似桀紂哩!』應有此說。

高祖聽了,不覺大笑,就將足移下,放他起來。昌乃將他事奏畢,揚長自去。

惟高祖溺愛戚姬,已成癖性,雖然敬憚周昌,哪裡能把床笫愛情,移減下去?況且戚姬貌賽西施,技同弄玉,能彈能唱,能歌能舞,又兼知書識字,信口成腔,當時有『出塞』、『入塞』、『望婦』等曲,一經戚姬度入嬌喉,抑揚宛轉,真箇銷魂,叫高祖如何不愛?如何不寵?高祖常出居洛陽,必令戚姬相隨。入宮見嫉,掩袖工啼,本是婦女習態,不足爲怪。因高祖素性漁色,那得不墮入迷團!古今若干英雄,多不能打破此關。

戚姬既得專寵,便懷著奪嫡的思想,日夜在高祖前顰眉淚眼,求立子如意爲太子。高祖不免心動,且因太子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聰明,與己相類,索性趁早廢立,既可安慰愛姬,復可保全國祚。只呂后隨時防著,但恐太子被廢,幾視戚姬母子,似眼中釘。無如色衰愛弛,勢隔情疏,戚姬時常伴駕,呂后與太子盈每歲留居長安,咫尺天涯,總不敵戚姬的親媚,所以儲君位置,暗致動搖。

會值如意改封,年已十齡,高祖欲令他就國,驚得戚姬神色倉皇,慌忙向高祖跪下,未語先泣,撲簌簌的淚珠兒,不知墮落幾許!高祖已窺透芳心,便婉語戚姬道:『汝莫非爲了如意麼?我本思立爲太子,只是廢長立幼,終覺名義未順,只好從長計議罷!』

那知戚姬聽了此言,索性號哭失聲,宛轉嬌啼,不勝悲楚。高祖又憐又憫,不由的脫口道:『算了罷!我就立如意爲太子便了。』

翌日臨朝,召集群臣,提出廢立太子的問題,群巨統皆驚駭,黑壓壓的跪在一地,同聲力爭,無非說是立嫡以長,古今通例,且東宮冊立有年,並無過失,如何無端廢立,請陛下慎重云云。高祖不肯遽從,顧令詞臣草詔,驀聽得一聲大呼道:『不可!不……不可!』

高祖瞧著,乃是口吃的周昌,便問道:『汝只說不可兩字,究竟是何道理?』

昌越加情急,越覺說不出口,面上忽青忽紫,好一歇才掙出數語道:『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高祖看昌如此情形,忍不住大笑起來,就是滿朝大臣,聽他說出兩個期期,也爲暗笑不置。究竟期期二字是甚麼解,楚人謂極爲綦,昌又口吃,讀綦如期,並連說期期,倒反引起高祖歡腸,笑了數聲,退朝罷議。群臣都起身退歸,昌亦趨出,殿外遇著宮監,說是奉皇后命,延入東廂,昌不得不隨他同去。既至東廂門內,見呂后已經立候,正要上前行禮,不料呂后突然跪下,急得昌腳忙手亂,慌忙屈膝俯伏,但聽呂后嬌聲道:『周君請起,我感君保全太子,所以敬謝。』未免過禮,即此可見婦人心性。

昌答道:『爲公不爲私,怎敢當此大禮?』

呂后道:『今日若非君力爭,太子恐已被廢了。』

說畢乃起,昌亦起辭,隨即自去。看官閱此:應知呂后日日關心,早在殿廂伺著,竊聽朝廷會議,因聞周昌力爭,才得罷議,不由的感激非常,雖至五體投地,也是甘心了。

惟高祖退朝以後,戚姬大失所望,免不得又來絮聒。高祖道:『朝臣無一贊成,就使改立,如意也不能安,我勸汝從長計議,便是爲此。』

戚姬泣語道:『妾並非定欲廢長立幼,但妾母子的性命,懸諸皇后手中,總望陛下曲爲保全!』

高祖道:『我自當慢慢設法,決不使汝母子吃虧。』

戚姬無奈,只好收淚,耐心待著,高祖沈吟了好幾日,未得良謀,每當愁悶無聊,惟與戚姬相對悲歌,唏噓欲絕。家事難於國事。

掌璽御史趙堯,年少多智,揣知高祖隱情,乘間入問道:『陛下每日不樂,想是因趙王年少,戚夫人與皇后有隙,恐萬歲千秋以後,趙王將不能自全麼?』

高祖道:『我正慮此事,苦無良法。』

趙堯道:『陛下何不爲趙王擇一良相,但教爲皇后太子及內外群臣素來所敬畏的大員,簡放出去,保護趙王,就可無虞。』

高祖道:『我亦嘗作是想,惟群臣中何人勝任。』

堯又道:『無過御史大夫周昌。』

高祖極口稱善。便召周昌入見,令爲趙相,且與語道:『此總當勞公一行。』

昌泫然流涕道:『臣自陛下起兵,便即相從,奈何中道棄臣,乃使臣出爲趙相呢?』

明知趙相難爲,故有此設詞。高祖道:『我亦知令君相趙,跡類左遷,當時尊右卑左,故謂貶秩爲左遷。但私憂趙王,除公無可爲相,只好屈公一行,願公勿辭?』

昌不得已受了此命,遂奉趙王如意,陛辭出都。如意與戚姬話別,戚姬又灑了許多珠淚,不消細說。屢次下淚,總是不祥之兆。惟御史大夫一缺,尚未另授,所遺印綬,經高祖摩弄多時,自言自語道:『這印綬當屬何人?』

已而旁顧左右,正值趙堯侍側,乃熟視良久。又自言自語道:『看來是莫若趙堯爲御史大夫。』

堯本爲掌璽御史,應屬御史大夫管轄。趙人方與公,嘗語御史大夫周昌道:『趙堯雖尚少年,乃是奇士,君當另眼相看,他日必代君位。』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