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二十七回 發三箭薛禮定天山 統六師李勣滅高麗  之二

唐史演義作者:蔡東藩發布:福哥

2020-6-16 05:03

適吐谷渾大臣素和貴,得罪奔吐蕃,且言吐谷渾虛實,祿東贊即率兵往攻,吐谷渾可汗諾曷缽,拒戰失利,乃挈弘化公主走依涼州。應十六回。唐左武衛將軍鄭仁泰,正調任涼州都督,因迎納諾曷缽,替他奏聞,詔命仁泰爲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分屯涼鄯二州,防禦吐蕃。一面遣蘇定方爲安集大使,統軍作吐谷渾聲援,且調停兩國戰事。吐蕃祿東贊,出駐青海,遣論仲琮仲琮爲名,論系吐蕃相臣之稱。入朝,面陳吐谷渾罪狀,且請與吐谷渾和親,高宗不許,命左衛郎將劉文祥,偕仲琮至吐蕃,傳詔詰責。吐蕃再遣使伴文祥還國,仍請與吐谷渾修和,惟求赤水地牧馬。高宗仍然不從,卻還來使。於是吐蕃不服,倔強如故。唐世吐蕃之禍始此。

唐廷擬招撫西突厥,令與吐蕃絕好,乃授阿史那都支爲左驍衛將軍,兼匐延都督,以示羈縻。詔尚未至,阿史那都支已派兵寇庭州。刺史來濟正調任是缺,遂顧語左右道:『我久已當死,幸蒙存全,以至今日。現在強寇憑陵,我惟一死報國便了。』

遂不服甲冑,只帶領數十騎,赴敵盡忠。事聞於朝,高宗雖也憐念,但因濟爲武氏所嫉,不敢加旌,但許他靈柩還鄉,所有封授都支詔命,亦未嘗追還。都支接著詔敕,陽爲受命,暗中仍與吐蕃連和,慢慢兒的侵邊罷了。爲後文伏筆。

高宗於龍朔四年正月,再改號爲麟德元年,敕眾臣制定封禪禮儀,是時李義府恃勢賣官,怨聲載道,且與許敬宗纂定新禮,改訂官名,並參修國史及氏族志,無非黨同伐異,攬權營私,甚至子姓女夫,亦橫行不法。高宗嘗有所聞,面加儆戒。義府卻勃然變色道:『誰告陛下?』

高宗道:『何待問朕?』

義府也不謝罪,昂頭自去。高宗因是不悅,會義府與術士杜元紀,微服出城,候望氣色,又有人密白高宗,高宗防有異圖,即詔李勣按訊,審出許多罪狀,乃將他革職除名,流戍巂州,朝野稱慶。高宗能逐義府,豈不能抑制阿武?可見武氏專橫,全是爲色所迷。惟許敬宗仍然怙寵,勢焰熏天,所有封禪禮儀,多經敬宗手定,又令李淳風作麟德歷,雖爲推步精詳起見,也無非除舊布新,揚扢承平的意思。

麟德二年,由武氏表稱封禪,請率內外命府奠獻,自己想出風頭。高宗自然依從,即令敬宗訂定奠獻儀制。皇上初獻,皇后亞獻,越國太妃燕氏爲終獻。燕氏系太宗妃,即越王貞母。廢稿秸陶匏,用茵褥罍爵。文舞用【功成慶善樂】,武舞用【神功破陣樂】。儀制已定,遂下詔東禪,定洛陽宮爲東都,先偕太妃皇后等赴洛陽,再休息了數天,方由東都啟蹕,所有鹵簿儀衛,延長至數百里。自十月出行,直至十二月間,方到泰山。車駕過壽張縣,聞張公藝九世同居,累朝都有旌表,因也屈尊過訪,公藝當然恭迎。高宗問他累世同居的緣由,公藝即書百『忍』字以進。高宗一再稱善,賜以縑帛百端,不沒公藝。治家宜忍,治國不專在忍,王船山曾加論辯,可爲當世定評。乃進抵社首山下,爲泰山山脈之一峰。駐駕過年。

到了元旦這一日,遂在泰山南麓,恭祀昊天上帝。次日祭泰山,又次日禪社首,祭皇地祇。每一祭獻,由高宗初獻畢,執事等盡行趨下,然後令宦官執帷,擁護武氏登壇亞獻。帷帟純用錦繡製成,端的是輝煌燦爛,冠冕堂皇。可惜擁著一個淫婦。至太妃終獻,又換過一種帷帟,便沒有武氏登壇的威風。各處祭畢,悉將祭文封入玉牒,藏諸石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