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途中,岳飛和妻兒受盡流離顛沛的苦楚,極目所見,是山河破碎、人民塗炭的景象。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掙扎到相州,而故鄉的情況也並不比外地稍好。當年正月,金軍曾攻破相州【1】,而金將完顏兀朮宗弼還占領過湯陰縣【2】。完顏兀朮宗弼是金太祖的第四子,女真人慣稱『四太子』,當時他尚是『二太子』完顏斡離不宗望的部將。
女真鐵騎所過之處,老弱慘遭殺害,婦女被驅掠,男子多被擄去,剃掉部分頭髮,結紮辮子,充當管馬、負擔等苦力。田野里縱橫交錯的屍骸還來不及完全收拾,良田活地已經荒蕪,頹垣敗屋也少有炊煙。金軍的燒殺搶掠,即使對倖存者而言,也造成了極度的生活困難,鄉親們凍餓交迫,痛不欲生【3】。
岳飛見到懷念已久、存亡未卜的老母姚氏,總算得到了一點寬慰。但是,山河的破碎,人民的苦難,使這個青年悲憤填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在如此艱厄的世道,即使要貪生苟活,也極其不易,更何況岳飛決非是一個貪生苟活者。在河東的戰爭中,岳飛已成為捨身於刀叢箭雨中的勇士。事到如今,他更強烈地感到,死難的鄉親必須用仇敵的血祭奠,大地的勝穢必須用自己的劍剷除。他聞鼓鼙而思奮,決心重返前線,為光復河山而效命。
剩下的唯一顧慮,是年過六十的老母。岳飛離家後,一直在艱難困頓的歲月中撫育自己的老母姚氏,自然缺少照應和保護,這又使他很難忍心為此。姚氏是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深明大義,她決不願意拖累兒子,而是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最後,岳飛決定留下妻子劉氏,照顧老母【4】。
岳飛臨行之際,姚氏請人在岳飛背上深深地刺了四個大字――『盡忠報國』【5】。這四個字不僅刻在背上,也銘記於腦中。在往後的崢嶸歲月里,岳飛始終以百折不撓的努力,履踐着自己和母親共同的莊嚴誓言。千百年來,『盡忠報國』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一面大旗。
岳飛忍痛和母、妻、子等離別,奔赴民族戰場。
【1】【宋史】卷23【欽宗紀】。
【2】【金史】卷3【太宗紀】,卷77【宗弼傳】載:『宗望伐宋,宗弼從軍,取湯陰縣,降其卒三千人。』湯陰縣地處相州通往開封湯陰縣地處相州通往開封的大道上,自然是金軍必爭之地。
【3】完顏兀朮宗弼是金太宗第幾了,其說各異,今從【金史】卷77【宗弼傳】。據【會編】卷18【金虜節要】,女真人慣稱完顏斡離不宗望為『二太子』,完顏訛里朵宗輔為『三太子』,完顏兀朮宗弼為『四太子』。
【4】【會編】卷36【靖康遺錄】,卷106【趙子崧家傳】所載金軍所過之處的殘破情況,相州和湯陰縣也不能例外。
【5】【金佗稡編】卷9【遺事】,【會編】卷207,【要錄】卷8建炎元年八朋乙亥注,卷120紹興八年六丁卯。
【6】【金佗稡編】無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宋史】卷380【何鑄傳】說,後何鑄審問岳飛時,看到『背有舊涅「盡戀報國------39;四大字,深入膚理』。【宋岳鄂王年譜】卷1引【唐門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在靖康初姚氏所刺。按【唐門宗譜】晚出,『訛謬甚多』,姚氏是普通農婦,沒有文化,當不會自己刺字。『盡忠報國』,後世演義小說、戲曲等常誤作『精忠報國』,在本書自序中已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