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9 21:37
岳飛的第二次北伐,是宋金雙方實力對比繼續變化的標誌。岳家軍的成就表明,光復故土,已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而北伐的中途夭折,又證實宋廷的戰略指導有徹底改變之必要。
張浚對軍事形勢相當樂觀,他力主將宋高宗的『行在』由臨安府遷往建康府,以便部署日後的恢復大計,而萎靡卑瑣、不識大體的文臣們卻群起反對。最後,作為反對者之一的左相趙鼎,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將『行在』遷移到平江府,距離前沿稍近。
九月一日,宋高宗於『行在』搬遷之前,先去上天竺燒香,為內心深處其實不太想迎還的『二聖』祈福。路過中天竺,恰遇岳飛派遣的武翼郎李遇執黃旗報捷。宋高宗接到岳家軍第二份克復虢州盧氏縣的捷報,心中反而忐忑不安,憂心忡忡。他對張浚說:
『兵家不慮勝,唯慮敗耳。萬一小有蹉跌,不知後段如何?』
張浚為了使皇帝安心,向他介紹了梁興在敵後堅持鬥爭的情況,說岳飛『措置甚大』,看來必與河陽、太行一帶的山寨有聯繫。趙鼎補充說,河東山寨如韋壽佺等人,雖力屈就招,並沒有下山,隊伍器甲照舊,據險自保,耕種自如。如果官軍一旦渡河,他們一定會出兵響應。
君臣抵達平江府後,韓世忠前來朝見。他說,得到情報,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率大批金軍,由李固渡渡黃河南下,準備支援劉豫。十三日,岳飛第五份收復長水縣的捷奏和班師奏同時遞送到『行在』平江府。這兩份晚到的奏報,在途中竟費時一月之久。九月下旬,張浚決定前往鎮江府,視察前沿。【1】
劉豫自紹興四年冬大敗以後,用一年多時間重整軍備,恢復元氣,不料又遭岳家軍的猛烈攻擊,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但因自己沒有足夠的軍力,不得不向金朝父皇帝求援。
金太宗病死後,侄孫完顏合刺漢名亶繼位,是為金熙宗。金熙宗作為金太祖的嫡系,雖然年幼,卻不願聽任完顏粘罕宗翰的擺佈。他即位不久,便明升暗降,免去完顏粘罕宗翰都元帥之最高軍職。左副元帥完顏訛裏朵宗輔於紹興五年夏去世後,右副元帥完顏撻懶昌和元帥左監軍完顏兀朮宗弼成為最有權勢的將領。【2】
劉豫終於發現,他原先竭力奉承的金太宗、完顏粘罕宗翰和高慶裔三人,其權勢已如冰消瓦解,無以指靠。他此次告急求援,幾乎受到全體女真貴族的冷遇。特別是最早扶植劉豫的完顏撻懶昌,對劉豫背棄自己,另投新主的行為,十分憎恨。金朝不再同意為劉豫出兵攻宋,只是派完顏兀朮宗弼屯兵濬州黎陽縣今河南濬縣西北,觀望形勢。
劉豫求援碰壁後,更是焦躁萬分。在無可奈何的情勢下,決定鋌而走險。他強行簽發鄉兵二十萬,號稱七十萬,在九月間分兵三路,進犯淮南西路。東路軍由侄兒劉猊統領,從紫荊山出渦口,攻打濠州定遠縣今安徽定遠縣。中路軍由兒子劉麟率領,從壽春府即壽州攻打廬州。西路軍由孔彥舟指揮,企圖奪取光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縣,直指六安軍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市。劉豫還派遣鄉兵,身穿『胡服』,在京西各州縣往來招搖,詭稱金軍已到,既為偽齊軍壯膽,又藉以恫嚇宋軍。【3】
劉豫色厲內荏的攻勢,居然嚇壞了不少宋朝的文官武將。駐守淮西的張俊和劉光世首當其衝,他們虛報敵情,張大寇勢,爭先恐後地要求增兵,其實不過是為退遁製造藉口。
左相趙鼎是個依違於抗戰和投降之間的人物。他加入政府後,曾做過兩件好事:一是舉薦岳飛收復襄漢六郡;二是在紹興四年冬金和偽齊聯軍南侵時,力主抗擊。如今他卻完全信從張俊和劉光世的謊報,匆忙做出三項決定:第一,允許劉光世、張俊等軍撤至大江以南;第二,火速調遣岳家軍東援淮西;第三,宋高宗的『行在』撤回臨安府。這些決定當然正中宋高宗的下懷。
張浚抵鎮江府後,得到了並無金軍配合南侵的確切情報,而偽齊劉麟的中路軍不過六萬人,認為是個不應錯過的良機。他正準備部署反擊,卻接連得到趙鼎等人的七八封書信,最後又是趙鼎等人草擬,而由宋高宗親筆書寫的『條畫項目』,方知宋高宗、趙鼎等人已經完全驚慌失惜。於是,張浚連忙上奏說,淮南的駐軍是為了屏蔽大江,如果張俊、劉光世等軍渡江,淮南失守,則大江天險與敵人所共有。偽齊軍佔據淮西,因糧就便,江南又如何能防守?現在合兵掩擊淮西敵寇,可保必勝。若一有退卻之意,大勢便無從挽回。張浚還反對岳家軍東援,說:
『今岳飛之軍控制上流,利害至大。倘使之全軍而來,萬一虜、叛出沒此處,何以支捂?其為患害與淮西同。』
宋高宗得知無金軍南下的確訊,才安定了一顆惶恐的心,轉而同意張浚的主見。十月,張浚派人以嚴令制止劉光世退軍江南:
『若有一人渡江,即斬以殉!』
宋高宗也以御筆交付張浚:
『有不用命,當依軍法從事!』
已撤出廬州的劉光世為之大驚失色,知道此次再不能按擁兵玩敵的舊例行事了。他對部屬們大聲呼喊:
『汝輩且向前,救取吾首級!』
王德和酈瓊的前鋒部隊在壽春府霍丘縣今安徽霍邱縣等地打敗劉麟軍,遏制了偽齊的攻勢。楊沂中會合張俊部將張宗顏等,在定遠縣附近的藕塘,大敗劉猊軍。由荊湖南路調任殿前司摧鋒軍統制的吳錫,在此戰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孔彥舟軍圍攻光州不下,也聞風而遁。
偽齊的進犯很快被擊退,但宋軍的追擊和反攻也並不順利。劉光世追趕劉麟,遭到伏擊,損兵折將,連他本人也險些被俘。張俊和楊沂中合兵攻打壽春府,也不克而還。張浚在勝利的形勢下回到平江府,自然有足夠的說服力,勸阻了宋高宗將『行在』後撤臨安府。【4】
在鄂州眼病未痊的岳飛,接到宋高宗的『累降詔旨』和宋廷省札,急令他『催促全軍人馬前去江、池州』,『如兵之在遠者,自當日下抽還』,『星夜兼程』,『赴此期會』。宋高宗在手詔中還特別強調:『想卿不以微疾,遂忘國事。』岳飛在如此緊迫的命令下,馬上整軍沿江東下,連在襄陽府等地的前沿兵力,也不得不『勾抽』前往江州。
在宋廷向鄂州遞發詔旨和省札時,淮西的劉光世、張俊等已奉命還軍迎戰。然而宋高宗『猶慮其不足任』,仍堅持召岳家軍東下。在岳飛出兵的問題上,張浚又與宋高宗、趙鼎等達成妥協,不再堅持原議。他也以都督行府的名義,令岳飛『依累降指揮施行』。淮西宋軍的告捷,越發證明這項軍事調遣純屬無謂的盲動;而襄陽府等地兵力的削弱,又授金、偽齊方面以可乘之機。【5】
岳飛率軍抵達江州,淮西戰事已成定局,再無前進的必要了。宋高宗得知此訊,只好以親筆手詔褒獎一番,發令岳家軍回鄂州。趙鼎從旁自我解嘲,說:
『此有以見諸將知尊朝廷,凡所命令,不敢不從。』
宋高宗說:
『劉麟敗北,朕不足喜;而諸將知尊朝廷,為可喜也。』【6】
君臣兩人一唱一和,顧左右而言他,為自己的失策文過飾非。
【1】【要錄】卷104紹興六年八月甲辰,卷105紹興六年九月丙寅朔,丁卯,己巳,庚寅,【忠正德文集】卷8【丙辰筆錄】,【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
【2】【會編】卷166,【要錄】卷84紹興五年正月,卷90紹興五年夏,【金史】卷4【熙宗紀】,卷19【世紀補】,卷74【宗翰傳】。
【3】【會編】卷169,【要錄】卷105紹興六年九月庚寅,【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梁溪全集】卷91【奏陳防秋利害札子】,劉豫所簽鄉兵數,【要錄】作三十萬人,今從【會編】。【4】關於淮西戰事和宋廷爭議,參據【會編】卷170,【要錄】卷106紹興六年十月丁酉,戊戌,甲辰,癸丑,卷107紹興六年十二月戊戌,【歷代名臣奏議】卷232張浚奏,【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忠正德文集】卷8【丁巳筆錄】。
【5】【金佗稡編】卷l高宗手詔,卷14【目疾乞解軍務札子】,【金佗續編】卷7【目疾令不妨本職治事省札】。據【要錄】卷106,十月四日戊戌,張浚已督劉光世還軍,十月十日甲辰,楊沂中捷於藕塘,而岳飛遲至十月十六日,尚未發兵,都督行府亦於同日仍在催促岳飛出兵。
【6】【金佗稡編】卷1高宗手詔,【要錄】卷106紹興六年十一月癸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