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八七回 三援淮西

岳飞新传作者:王曾瑜发布:华夏士子

2020-8-19 21:59

金朝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在绍兴十年战争的最后阶段,得到便宜,又趾高气扬起来。绍兴十一年春,他以重兵突入淮南西路。由于以往战事中的损兵折将,此次金军入侵,名为十三名万夫长的编额,其实只有九万余人,《1》兵势非复往年之盛。

宋朝在淮南西路有三支大军,淮西宣抚使张俊有兵八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有兵三万人,《2》淮北宣抚判官刘锜有兵约二万人,《3》总兵力超过其他各大战区,完全足以抵御金军的进攻。但是,宋高宗每逢感到军情紧急时,最急需的将帅还是岳飞。一道道金字牌传递的急件,如星飞电驰,直发鄂州的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宋高宗在手诏中用尽了甘言美语,“卿忠智冠世”,“朕素以社稷之计,倚重于卿”,“破敌成功,非卿不可”,“朝夕需卿出师之报”。《4》惊慌失措的神态,跃然纸上。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岳飞恢复故土的希冀,似乎又有点死灰复燃了。他在宋高宗手诏下达之前,就上奏请求“令臣提军前去,会合诸帅,同共掩击,兵力既合,必成大功”。《5》二月四日,岳飞又连发两奏,说“虏既举国来寇,巢穴必虚,若长驱京、洛”,“势必得利”。这当然是出奇制胜的上策,中国军事史上早有“围魏救赵”的成功战例。虽然金将李成带领一万五千多人驻守蔡州,《6》也决非是岳家军的对手。但是,岳飞素谙宋高宗的脾胃,估计到皇帝决不会接受此策,故又于当日第二奏中提出了中策。他说,“虏知荆、鄂宿师必自九江进援”,“乞且亲至蕲、黄,相度形势利害,以议攻却”,“贵得不拘,使敌罔测”。《7》岳飞认为,本军若改由蕲州和黄州一带渡江,出敌不意,或可收腹背夹击之效。

果然不出岳飞所料,宋高宗看到“长驱京、洛”的奏章,当即回绝:

“备悉卿意,然事有轻重,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

在另一道手诏中,宋高宗批准了岳飞的中策。《8》

由于公文往返颇费时日,在宋高宗写这两份手诏前,岳飞已于二月九日接到宋高宗在正月二十九日发出的第一份援淮西手诏,立即上奏,报告本军“择定十一日起发,往蕲、黄、舒州界”。这是岳家军第三次驰援淮西,“见苦寒嗽”的岳飞,亲率八千多背嵬铁骑,以为前驱。《9》

十八日,岳家军尚未赶到战场,淮西的宋、金两军已在无为军巢县今安徽巢湖市西北的柘皋镇,《10》举行了大规模的会战。此战的特点是两军的主将张俊和完颜兀术宗弼都未亲临战场。张俊在名义上是主将,其实与杨沂中、刘锜各自成军,“不相节制”,只是各军进退由他一人决定。《11》王德隶属张俊后,任都统制,张俊多少有点自知之明,故让王德负责战场指挥。《12》张俊素来怯战,他未亲临战场,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全了这次会战。《13》完颜兀术宗弼此次出兵,其副手是元帅左监军、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和五太子、邢王完颜阿鲁补汉名宗敏《14》而柘皋的金军由完颜阿鲁补宗敏、韩常等指挥,完颜突合速亦未参战,参战兵力估计应只有几万人。《15》淮西形势图点击查看

宋方有杨沂中、刘锜两军,另加王德所率行营中护军的一部分,参战兵力估汁在十万上下,比金军占有优势。双方接战后,金兵依旧用左、右翼拐子马奔突进击,宋方的步兵挥长柄大斧迎战,打败了金军。这也是一次激烈的鏖兵。


《1》《金佗续编》卷1l《照会四太子勾诸处军马攻打楚州省札》。

《2》《会编》卷205,《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正月己巳,《宋史》卷367《杨存中传》。

《3》《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正月己未。

《4》《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5》《金佗稡编》卷12《乞会诸帅兵破敌奏》。

《6》《金佗续编》卷12《照会虏贼韩常等犯界省札》。

《7》《金佗稡编》卷12《乞出京洛奏略》,《乞出蕲黄奏略》,两奏原文已佚,今仅剩概要。

《11》《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

《12》《要录》卷136绍兴十年闰六月戊戌。

《13》《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亥,《宋会要》兵14之34,《宋史》卷368《王德传》,卷369《张俊传》等明确记载张俊未参加此战。《会编卷205,卷219《林泉野记》,《海陵集》卷23《张循王神道碑》载张俊亲自参战,系误。

《14》《金佗续编》卷11《照会四太子勾诸处军马攻打楚州省札》,《会编》卷2l5《征蒙记》。据《金史》卷69《宗敏传》,邢王即完颜阿鲁补。《会编》卷18说邢王乃金太祖第八子,另有“五太子”完颜窝里混。按《大金国志校证·金国世系之图》则说窝里混“改名宗敏”。《宋会要》兵14之34有“五太子生兵”之语,“五太子”和邢王估计为同一人。

《15》《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亥。按宋方记载,包括《江苏金石志》卷11《少保王公神道碑》说金方参战兵力十余万,乃夸张失实。金军入淮西总计九万余人,参战者仅部分兵力,应只有几万人。

柘皋战胜后,金军退出庐州。张俊根据不确实的情报,以为敌人已经退兵,命令刘锜军渡江回太平州,自己准备和旧部属杨沂中“耀兵淮上”,再行班师,其实是企图排挤刘锜,独吞战功。《1》岳飞兵临庐州,也接到张俊的咨目,说敌军已退,“前途粮乏,不可行师”,实际上是给这支客军下逐客令。岳飞明白张俊的居心,就退兵舒州,上奏宋廷,请宋高宗决定进止。《2》

不料完颜兀术宗弼为了报复,用郦琼之计,以孔彦舟作先锋,在三月四日,即张俊令刘锜班师的前一日,已急攻濠州治钟离,今安徽风阳县《3》濠州的流星马前来告急求援,方惊破了张俊的美梦,他立即召回业已南撤的刘锜军,共同进兵北上。三月九日,张俊、杨沂中和刘锜约十三万大军赶至黄连埠,距濠州尚六十宋里,便接到八日州城陷落的消息。《4》金兵破城后,大肆烧杀剽掠,驱掳居民而去。张俊得到探报,说濠州已无金兵,又希图去空城耀武扬威一番,以掩饰赴援不及的窘态,他命王德和杨沂中率“两军所选精锐”六万人,包括二干余骑前往。不料遭金军伏击,杨沂中和王德只身逃回,部众大部被歼,沿途遗弃兵器和甲胄无数。在黄连埠的张俊和刘锜闻讯后,也拔寨南撤。《5》

韩世忠奉命自楚州率军赶到濠州时,败局已无可挽回。金军企图阻遏他的归路,韩世忠军且战且退,全师而还。《6》

尚在舒州待命的岳飞,《7》得知战局变化的某些消息,又接到宋高宗一份三月一日发出的手诏,令他“尽行平荡”,“以除后患”,《8》就统兵倍道兼程北上。行军途中,岳飞先后接到张俊和韩世忠两军的凶耗,悲愤的心情再也难以克制,一句迹近“指斥乘舆”,即责骂皇帝的话,便夺口而出:

“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

实际上,这正是他郁结半年有余的心声。岳飞还怒冲冲地对张宪说:

“似张家人,张太尉尔将一万人去跎踏了。”

他又指着董先说:

“似韩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万人去跎踏了。”

此类气话无非是埋怨张俊和韩世忠两军“不中用”。《9》十二日,岳家军抵达濠州以南的定远县,金军闻风渡淮北撤。

儿戏似的淮西之战结束了,宋军先胜后败,张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回朝后,却反诬刘锜作战不力,岳飞逗留不进。《10》宋高宗和秦桧自然完全偏袒张俊。秦桧的党羽更是一哄而起,飞短流长,对岳飞竭尽毁谤、中伤之能事。《11》


《1》《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

《2》《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卷22《淮西辨》。

《3》《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会编》卷205,《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三月癸卯,《金史》卷79《孔彦舟传》。

《4》《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作“至黄莲埠”,“顿兵不进,濠州失守”,与前一说有异。

《5》关于濠州之败,参见《会编》卷205,卷205《淮西从军记》,《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三月丁未,戊申,《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宋史》卷366《刘锜传》,卷367《杨存中传》。

《6》关于韩世忠在濠州之败退,《会编》卷217韩世忠神道碑,《宋会要》兵14之34—35载韩世忠捷报,乃讳败而虚报无疑。今据《会编》卷205,卷236,《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三月辛亥,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江湖长翁文集》卷27《上赵丞相札子》。

《7》《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三月庚戌,秦桧奏称岳飞军已退至与舒州对江的池州,系误,今据《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8》《金佗稡编》卷3高宗手诏.

《9》《金佗稡编》卷24《张宪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岳少保诬证断案》。

《10》《会编》卷219《林泉野记》,《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七月甲寅,《宋史》卷366《刘锜传》。

《11》关于岳飞三援淮西,《会编》卷205,《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三月庚戌等记载,基本上承袭了张俊等人的毁谤。《金佗稡编》卷3提供了宋高宗十五道手诏的原文,卷22《淮西辨》也对史实真相作了有说服力的澄清。但是,岳珂的记述和辩白也有个别夸张失实之处。如《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说岳飞“师至庐州”,金军“望风遽遁”,而庐州乃是淮西宋军乘柘皋之胜而收复的。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