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里仁篇第四

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发布:一叶知秋

2020-8-20 23:15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白话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注释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也.
处上声.音杵.chǔ.居住也.
知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便是指择业.因此译文于“仁”字仅照字面翻译.不实指为仁人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白话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注释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后漠书孝明八王传注引东观汉记说:和帝赐彭城王恭诏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我认为“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正可说明这句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白话孔子说:“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白话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注释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富与贵”可以说“得之”.“贫与贱”却不是人人想“得之”的.这里也讲“不以其道得之”.“得之”应该改为“去之”.译文只就这一整段的精神加以诠释.这里为什么也讲“得之”可能是古人的不经意处.我们不必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恶乎恶音乌.wū.何处.“恶乎”即“于何处”.译文意译为“怎样”.
违离开.和公冶长篇第五的“弃而违之”的“违”同义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白话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注释尚动词.超过之意.
矣这个“矣”字用法同“也”.表示停顿.
盖副词.大概之意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白话孔子说:“人是各种各样的.人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式的人了.”

注释仁同“人”.后汉书吴祐传引此文正作“人”武英殿本却又改作“仁”.不可为据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话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白话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白话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注释适.莫这两字讲法很多.有的解为“亲疏厚薄”.“无适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有的解为“敌对与羡慕”.“无适读为敌无莫读为慕”便是“无所为仇.无所欣羡”.我则用朱熹集注的说法.
比去声.bì.挨着.靠拢.为邻.从孟子和以后的一些儒家看来.孔子“无必无固”9.4.通权达变.“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丑上.唯义是从.叫做“圣之时”.或者可以做这章的解释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白话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注释土如果解为田土.亦通.
刑古代法律制度的“刑”作“刑”.刑罚的“刑”作“井刂”.从刀井.后来都写作“刑”了.这“刑”字应该解释为法度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白话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注释放旧读上声.音仿.fǎng.依据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白话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

注释何有这是春秋时代的常用语.在这里是“有何困难”的意思.黄式三论语后案.刘宝楠论语正义都说:“何有.不难之词.”
如礼何依孔子的意见.国家的礼仪必有其“以礼让为国”的本质.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如果舍弃它的内容.徒拘守那些仪节上的形式.孔子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白话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注释患所以立“立”和“位”古通用.这“立”字便是“不患无位”的“位”字.春秋桓公二年“公即位”.石经作“公即立”可以为证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话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注释贯贯穿.统贯.阮元揅经室集有一贯说.认为论语的“贯”字都是“行”.“事”的意义.未必可信.
忠.恕“恕”.孔子自己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则是“恕”的积极一面.用孔子自己的话.便应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白话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注释君子.小人这里的“君子”.“小人”是指在位者.还是指有德者.还是两者兼指.孔子原意不得而知.汉书杨恽传报孙会宗书曾引董仲舒的话说:“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只能看作这一语的汉代经师的注解.不必过信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白话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注释几平声.音机.jī.轻微.婉转.
违触忤.冒犯.
劳忧愁.说见王引之经义述闻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见学而篇.1.11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白话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话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注释耻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的意思.
逮音代.dài.及.赶上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白话孔子说:“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这种事情总不会多.”

注释约论语的“约”字不外两个意义:(甲)穷困.(乙)约束.至于节俭的意义.虽然已见于荀子.却未必适用于这里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白话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注释讷读nà.语言迟钝.
讷于言敏于行造句和学而篇的“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一样.所以译文加“谨慎”两字.同时也把“行”字译为“工作”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注释德不孤必有邻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又乾文言说:“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都可以作为“德不孤”的解释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白话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

注释数音朔.shuò.密.屡屡.这里依上下文意译为“烦琐”.颜渊篇第十二说:“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也正是这个意思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