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泰伯篇第八

論語譯註作者:楊伯峻發布:一葉知秋

2020-8-20 23:21

8.1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白話孔子說:『泰伯.那可以說是品德極崇高了.屢次地把天下讓給季歷.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稱讚他.』

注釋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長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就是姬昌周文王.據傳說.古公預見到昌的聖德.因此想打破慣例.把君位不傳長子太伯.而傳給幼子季歷.從而傳給昌.太伯爲著實現他父親的意願.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吳爲吳國的始祖.終於把君位傳給季歷和昌.昌後來擴張國勢.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兒子姬發周武王.便滅了殷商.統一天下.
天下當古公.泰伯之時.周室僅是一個小的部落.談不上『天下』.這『天下』兩字可能即指其當時的部落而言.也有人說.是預指以後的周部落統一了中原的天下而言

8.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白話孔子說:『注重容貌態度的端莊.卻不知禮.就未免勞倦.只知謹慎.卻不知禮.就流於畏葸懦弱.專憑敢作敢爲的膽量.卻不知禮.就會盲動闖禍.心直口快.卻不知禮.就會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對待親族.老百姓就會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遺棄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對人冷淡無情

注釋禮這裡指的是禮的本質.
葸xǐ.膽怯.害怕.
絞尖刻刺人.
偷淡薄.這裡指人與人的感情而言

8.3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白話曾參病了.把他的學生召集攏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上說:「小心呀.謹慎呀.好像面臨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層之上.」從今以後.我才曉得自己是可以免於禍害刑戮的了.學生們.』

注釋啟說文有『』字.云:『視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詁說.論語的這『啟』字就是說文的『』字.
詩云三句詩見詩經小雅小旻篇.
履易履卦爻辭:『眇能視.跛能履.』履.步行也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白話曾參病了.孟敬子探問他.曾子說:『鳥要死了.鳴聲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說出的話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待人接物有三方面應該注重:嚴肅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別人的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臉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說話的時候.多考慮言辭和聲調.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和錯誤.至於禮儀的細節.自有主管人員.』

注釋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
暴慢暴是粗暴無禮.慢是懈怠不敬.
鄙倍鄙是粗野鄙陋.倍同『背』.不合理.錯誤.
籩豆之事籩音邊.古代的一種竹器.高腳.上面圓口.有些像碗.祭祀時用以盛果實等食品.豆也是古代一種像籩一般的器皿.木料做的.有蓋.用以盛有汁的食物.祭祀時也用它.這裡『籩豆之事』系代表禮儀中的一切具體細節.
有司主管其事的小吏

8.5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白話曾子說:『有能力卻向無能力的人請教.知識豐富卻向知識缺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像沒學問一樣.滿腹知識像空無所有一樣.縱被欺侮.也不計較從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這樣做了.』

注釋吾友歷來的注釋家都以爲是指顏回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白話曾子說:『可以把幼小的孤兒和國家的命脈都交付給他.面臨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卻不動搖屈服這種人.是君子人嗎.是君子人哩.』

注釋六尺古代尺短.六尺約合今日一百三十八厘米.市尺四尺一寸四分.身長六尺的人還是小孩.一般指十五歲以下的人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白話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爲他負擔沉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爲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

注釋弘毅就是『強毅』.章太炎炳麟先生廣論語駢枝說:『說文:「弘.弓聲也.」後人借「強」爲之.用爲「彊」義.此「弘」字即今之「強」字也.說文:「毅.有決也.」任重須彊.不彊則力絀.致遠須決.不決則志渝.』

8.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白話孔子說:『詩篇使我振奮.禮使我能在社會上站得住.音樂使我的所學得以完成.』

注釋成於樂孔子所謂『樂』的內容和本質都離不開『禮』.因此常常『禮樂』連言.他本人也很懂音樂.因此把音樂作爲他的教學工作的一個最後階段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白話孔子說:『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知道那是爲什麼.』

注釋子曰……知之這兩句與『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史記滑稽列傳補所載西門豹之言.商君列傳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後來有些人覺得這種說法不很妥當.於是別生解釋.意在爲孔子這位『聖人』回護.雖煞費苦心.反失孔子本意.如劉寶楠正義以爲『上章是夫子教弟子之法.此「民」字亦指弟子』.不知上章『興於詩』三句與此章旨意各別.自古以來亦曾未有以『民』代『弟子』者.宦懋庸論語稽則云:『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而所不可者亦使知之.或曰.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不可者亦使共知之.』則原文當讀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恐怕古人無此語法.若是古人果是此意.必用『則』字.甚至『使』下再用『之』字以重指『民』.作『民可.則使由之.不可.則使知之』.方不致晦澀而誤解.8.10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白話孔子說:『以勇敢自喜卻厭惡貧困.是一種禍害.對於不仁的人.痛恨太甚.也是一種禍害.』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白話孔子說:『假如才能的美妙真比得上周公.只要驕傲而吝嗇.別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8.12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白話孔子說:『讀書三年並不存做官的念頭.這是難得的.』

注釋至這『至』字和雍也篇第六『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的『至』用法相同.指意念之所至.
谷古代以穀米爲俸祿作用相當於今日的工資.所以『谷』有『祿』的意義.憲問篇第十四的『邦有道.谷.邦無道.谷』的『谷』正與此同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白話孔子說:『堅定地相信我們的道.努力學習它.誓死保全它.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禍亂的國家.天下太平.就出來工作.不太平.就隱居.政治清明.自己貧賤.是恥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貴.也是恥辱.』

注釋篤信子張篇:『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這一『篤信』應該和『信道不篤』的意思一樣.
危邦亂邦包咸云『臣弒君.子弒父.亂也.危者.將亂之兆也.』
見同『現』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白話孔子說:『不居於那個職位.便不考慮它的政務.』

8.15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白話孔子說:『當太師摯開始演奏的時候.當結尾演奏關雎之曲的時候.滿耳朵都是音樂呀.』

注釋師摯之始『始』是樂曲的開端.古代奏樂.開始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師演奏.師摯是魯國的太師.名摯.由他演奏.所以說『師摯之始』.
關雎之亂『始』是樂的開端.『亂』是樂的結束.由『始』到『亂』.叫做『一成』.『亂』是『合樂』.猶如今日的合唱.當合奏之時.奏關雎的樂章.所以說『關雎之亂』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白話孔子說:『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實.無能而不講信用.這種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8.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白話孔子說:『做學問好像追逐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還生怕丟掉了.』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白話孔子說:『舜和禹真是崇高得很呀.貴爲天子.富有四海.卻整年地爲百姓勤勞.一點也不爲自己.』

注釋禹夏朝開國之君.據傳說.受虞舜的禪讓而即帝位.又是中國主持水利工程最早的有著功勳的人物.
與音預yù.參與.關連.這裡含著『私有』.『享受』的意思

8.19 子曰:『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唯天爲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白話孔子說:『堯真是了不得呀.真高大得很呀.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堯能夠學習天.他的恩惠真是廣博呀.老百姓簡直不知道怎樣稱讚他.他的功績實在太崇高了.他的禮儀制度也真夠美好了.』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爲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白話舜有五位賢臣.天下便太平.武王也說過.『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因此說道:『常言道:「人才不易得.」不是這樣嗎.唐堯和虞舜之間以及周武王說那話的時候.人才最興盛.然而武王十位人才之中還有一位婦女.實際上只是九位罷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紂稱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說是最高的了.』

注釋亂臣說文:『亂.治也.』爾雅釋詁同.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引大誓說:『余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則『亂臣』就是『治國之臣』.近人周谷城古史零證認爲『亂』有『親近』的意義.則『亂臣』相當於孟子粱惠王下『王無親臣矣』的『親臣』.雖然言之亦能成理.但和下文『才難』之意不吻合.恐非孔子原意.
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書程典篇說:『文王合九州之侯.奉勤於商』.相傳當時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有三分之二

8.21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白話孔子說:『禹.我對他沒有批評了.他自己吃得很壞.卻把祭品辦得極豐盛.穿得很壞.卻把祭服做得極華美.住得很壞.卻把力量完全用於溝渠水利.禹.我對他沒有批評了.』

注釋黻冕黻音弗.fú.祭祀時穿的禮服.冕音免.miǎn.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都叫冕.後來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這裡指祭祀時的禮帽.
溝洫就是溝渠.這裡指農田水利而言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