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0 23:27
共三十一章.朱熹集注把第六.第七兩章合併為一章.所以作三十章.
白話孔子很少主動談到功利.命運和仁德
注釋⑴罕副詞.少也.只表示動作頻率.而論語一書.講『利』的六次.講『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語言比較起來.可能還算少的.因之子貢也說過.『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篇第五至於『仁』.在論語中講得最多.為什麼還說『孔子罕言』呢.於是對這一句話便生出別的解釋了.金人王若虛誤謬雜辨.清人史繩祖學齋佔畢都以為造句應如此讀:『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與』.許也.意思是『孔子很少談到利.卻贊成命.贊成仁』.黃式三論語後案則認為『罕』讀為『軒』.顯也.意思是『孔子很明顯地談到利.命和仁』.遇夫先生論語疏證又以為『所謂罕言仁者.乃不輕許人以仁之意.與罕言利命之義似不同.試以聖人評論仲弓.子路.冉有.公西華.令尹子文.陳文子之為人及克伐怨欲不行之德.皆雲不知其仁.更參之以儒行之說.可以證明矣』.我則以為論語中講『仁』雖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別人問答之詞.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門的最高道德標準.正因為少談.孔子偶一談到.便有記載.不能以記載的多便推論孔子談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萬倍於論語所記載的.論語出現孔子論『仁』之處若用來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還是少的.諸家之說未免對於論語一書過於拘泥.恐怕不與當時事實相符.所以不取.於省吾讀『仁』為『』.即『夷狄』之『夷』.未必確
白話達街的一個人說:『孔子真偉大.學問廣博.可惜沒有足以樹立名聲的專長.』孔子聽了這話.就對學生們說:『我幹什麼呢.趕馬車呢.做射擊手呢.我趕馬車好了.』
注釋⑴達巷黨禮記雜記有『余從老聃助葬於巷黨』的話.可見『巷黨』兩字為一詞.『里巷』的意思
白話孔子說:『禮帽用麻料來織.這是合於傳統的禮的.今天大家都用絲料.這樣省儉些.我同意大家的做法.臣見君.先在堂下磕頭.然後升堂又磕頭.這是合於傳統的禮的.今天大家都免除了堂下的磕頭.只升堂後磕頭.這是倨傲的表現.雖然違反大家.我仍然主張要先在堂下磕頭.』
注釋⑴麻冕一種禮帽.有人說就是緇布冠古人一到二十歲.便舉行加帽子的儀式.叫『冠禮』.第一次加的便是緇布冠.未必可信.
⑵純黑色的絲.
⑶儉績麻做禮帽.依照規定.要用二千四百縷經線.麻質較粗.必須織得非常細密.這很費工.若用絲.絲質細.容易織成.因而省儉些.
⑷拜下指臣子對君主的行禮.先在堂下磕頭.然後升堂再磕頭.左傳僖公九年和國語齊語都記述齊桓公不聽從周襄王的辭讓.終於下拜的事.到孔子時.下拜的禮似乎廢棄了
白話孔子一點也沒有四種毛病不懸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
白話孔子被匡地的群眾所拘禁.便道:『周文王死了以後.一切文化遺產不都在我這裡嗎.天若是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也不會掌握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要消滅這一文化.那匡人將把我怎麼樣呢.』
注釋⑴子畏於匡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離開衛國.準備到陳國去.經過匡.匡人曾經遭受過魯國陽貨的掠奪和殘殺.而孔子的相貌很像陽貨.便以為孔子就是過去曾經殘害過匡地的人.於是囚禁了孔子.『畏』是拘囚的意思.荀子賦篇云:『比干見刳.孔子拘匡.』史記孔子世家作『拘焉五日』.可見這一『畏』字和禮記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厭.溺』的『畏』相同.說見俞樾群經平議.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十五里有匡城.可能就是當日孔子被囚之地.
⑵後死者孔子自謂.
⑶與音預
白話太宰向子貢問道:『孔老先生是位聖人嗎.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道:『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又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便道:『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時候窮苦.所以學會了不少鄙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會有這樣多的技巧嗎.是不會的.』
注釋⑴太宰官名.這位太宰已經不知是哪一國人以及姓甚名誰了
白話牢說:『孔子說過.我不曾被國家所用.所以學得一些技藝.』
注釋⑴牢鄭玄說是孔子學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此人.王肅偽撰之孔子家語說『琴張.一名牢.字子開.亦字子張.衛人也』.尤其不可信.說本王引之.詳王念孫讀書雜誌卷四之三.
⑵試論衡正說篇云:『堯曰:「我其試哉.」說尚書曰:「試者用也.」』這『試』字也應當『用』字解
白話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沒有哩.有一個莊稼漢問我.我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那個問題的首尾兩頭去盤問.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後儘量地告訴他.』
白話孔子說:『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也沒有圖畫出來了.我這一生恐怕是完了吧.』
注釋⑴鳳鳥河圖古代傳說.鳳凰是一種神鳥.祥瑞的象徵.出現就是表示天下太平.又說.聖人受命.黃河就出現圖畫.孔子說這幾句話.不過藉此比喻當時天下無清明之望罷了
白話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穿戴着禮帽禮服的人以及瞎了眼睛的人.相見的時候.他們雖然年輕.孔子一定站起來.走過的時候.一定快走幾步
注釋⑴齊衰齊音咨.zī.衰音崔.cuī.齊衰.古代喪服.用熟麻布做的.其下邊縫齊斬衰則用粗而生的麻布.左右及下邊也都不縫.齊衰又有齊衰三年.齊衰期一年.齊衰五月.齊衰三月幾等.看死了什麼人.便服多長日子的孝.這裡講齊衰.自然也包括斬衰而言.斬衰是最重的孝服.兒子對父親.臣下對君上才斬衰三年.
⑵冕衣裳者即衣冠整齊的貴族.冕是高等貴族所戴的禮帽.後來只有皇帝所戴才稱冕.衣是上衣.裳是下衣.相當現代的裙.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着裙.
⑶作.趨作.起.趨.疾行.這都是一種敬意的表示
白話顏淵感嘆着說:『老師之道.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力鑽研.越覺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後面去了.雖然這樣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師善於有步驟地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一定的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我已經用盡我的才力.似乎能夠獨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邁進一步.又不知怎樣着手了.』
白話孔子病得厲害.子路便命孔子的學生組織治喪處.很久以後.孔子的病漸漸好了.就道:『仲由幹這種欺假的勾當竟太長久了呀.我本不該有治喪的組織.卻一定要使人組織治喪處.我欺哄誰呢.欺哄上天嗎.我與其死在治喪的人的手裡.寧肯死在你們學生們的手裡.不還好些嗎.即使不能熱熱鬧鬧地辦理喪葬.我會死在路上嗎.』
注釋⑴為臣和今天的組織治喪處有相似之處.所以譯文用來比傅.但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死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才給他組織治喪處.古代.諸侯之死才能有『臣』.孔子當時.可能有許多卿大夫也『僭』行此禮.不同之處是治喪處人死以後才組織.才開始工作.『臣』卻不然.死前便工作.死者的衣衾手足的安排以及翦須諸事都由『臣』去處理.所以孔子這裡也說『死於臣之手』的話.
⑵無寧『無』為發語詞.無義.左傳隱公十一年云:『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杜預的注說:『無寧.寧也.』
白話子貢道:『這裡有一塊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來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道:『賣掉.賣掉.我是在等待識貨者哩.』
注釋⑴賈音古.gǔ.商人.又同『價』.價錢.如果取後一義.『善賈』便是『好價錢』.『待賈』便是『等好價錢』.不過與其說孔子是等價錢的人.不如說他是等識貨者的人
白話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麼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注釋⑴九夷九夷就是淮夷.韓非子說林上篇云:『周公旦攻九夷而商蓋伏.』商蓋就是商奄.則九夷本居魯國之地.周公曾用武力降服他們.春秋以後.蓋臣屬楚.吳.越三國.戰國時又專屬楚.以說苑君道篇.淮南子齊俗訓.戰國策秦策與魏策.李斯上秦始皇書諸說九夷者考之.九夷實散居於淮.泗之間.北與齊.魯接壤說本孫詒讓墨子閒詁非攻篇.
⑵何陋之有直譯是『有什麼簡陋呢』.此用意譯
白話孔子說:『我從衛國回到魯國.才把音樂的篇章整理出來.使雅歸雅.頌歸頌.各有適當的安置.』
注釋⑴自衛反魯根據左傳.事在魯哀公十一年冬.
⑵雅頌各得其所『雅』和『頌』一方面是詩經內容分類的類名.一方面也是樂曲分類的類名.篇章內容的分類.可以由今日的詩經考見.樂曲的分類.因為古樂早已失傳.便無可考證了.孔子的正雅頌.究竟是正其篇章呢.還是正其樂曲呢.或者兩者都正呢.史記孔子世家和漢書禮樂志則以為主要的是正其篇章.因為我們已經得不到別的材料.只得依從此說.孔子只『正樂』.調整詩經篇章的次序.太史公在孔子世家中因而說孔子曾把三千餘篇的古詩刪為三百餘篇.是不可信的
白話孔子說:『出外便服事公卿.入門便服事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禮.不被酒所困擾.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注釋⑴父兄孔子父親早死.說這話時候.或者他哥孟皮還在.『父兄』二字.只『兄』字有義.古人常有這用法.『父兄』或者在此引伸為長者之義.
⑵何有於我哉如果把『何有』看為『不難之詞』.那這一句便當譯為『這些事對我有什麼困難呢』.全文由自謙之詞變為自述之詞了
白話孔子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注釋⑴舍上.去兩聲都可以讀.上聲.同舍.去聲.也作動詞.居住.停留.孔子這話不過感嘆光陰之奔駛而不復返吧了.未必有其他深刻的意義.孟子離婁下.荀子宥坐篇.春秋繁露山川頌對此都各有闡發.很難說是孔子本意
白話孔子說:『我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人.喜愛道德賽過喜愛美貌.』
白話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懶得做下去.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努力前進.還是要自己堅持呵.』
注釋⑴子曰……往也這一章也可以這樣講解:『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了.如果應該停止.我便停止.好比平地堆土成山.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應該前進.我便前進.』依照前一講解.便是『為仁由己』的意思.依照後一講解.便是『唯義與比』的意思
白話孔子說:『聽我說話始終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白話孔子談到顏淵.說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見他不斷地進步.從沒看見他停留.』
白話孔子說:『莊稼生長了.卻不吐穗開花的.有過的罷.吐穗開花了.卻不凝漿結實的.有過的罷.』
注釋⑴秀『秀』字從禾.則只是指禾黍的吐花.詩經大雅生民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發』和『秀』是指莊稼的生長和吐穗開花.『堅』和『好』是指穀粒的堅實和壯大.這都是『秀』的本義.現在還把莊稼的吐穗開花叫做『秀穗』.因此譯文點明是指莊稼而言.漢人唐人多以為孔子這話是為顏回短命而發.但顏回只是『秀而不實』禰衡顏子碑如此說.則『苗而不秀』又指誰呢.孔子此言必有為而發.但究竟何所指.則不必妄測
白話孔子說:『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斷定他的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呢.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什麼名望.也就值不得懼怕了.』
白話孔子說:『嚴肅而合乎原則的話.能夠不接受嗎.改正錯誤才可貴.順從己意的話.能夠不高興嗎.分析一下才可貴.盲目高興.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實際不改.這種人我是沒有辦法對付他的了.』
注釋⑴見卷一學而篇
白話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使它喪失主帥.一個男子漠.卻不能強迫他放棄主張.』
注釋⑴三軍周朝的制度.諸侯中的大國可以擁有軍隊三軍.因此便用『三軍』作軍隊的通稱
白話孔子說道:『穿着破爛的舊絲綿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不覺得慚愧的.恐怕只有仲由罷.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麼不會好.」』子路聽了.便老念着這兩句詩.孔子又道:『僅僅這個樣子.怎樣能夠好得起來.』
注釋⑴衣去聲.動詞.當『穿』字解.
⑵縕音運.yùn.舊絮.古代沒有草棉.所有『絮』字都是指絲綿.一曰.亂麻也.
⑶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兩句見於詩經邶風雄雉篇
白話孔子說:『天冷了.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注釋⑴雕同凋.凋零.零落
白話孔子說:『聰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經常樂觀.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白話孔子說:『可以同他一道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種成就.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種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體而行.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體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權達變.』
注釋⑴立論語的『立』經常包含着『立於禮』的意思.所以這裡譯為『事事依禮而行』
白話古代有幾句這樣的詩:『唐棣樹的花.翩翩地搖擺.難道我不想念你.因為家住得太遙遠.』孔子道:『他是不去想念哩.真的想念.有什麼遙遠呢.』
注釋⑴唐棣……何遠之有唐棣.一種植物.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為就是郁李薔薇科.落葉喬木.李時珍本草綱目卻以為是扶栘薔薇科.落葉喬木.『唐棣之華.偏其反而』似是捉摸不定的意思.或者和顏回講孔子之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後』9.11意思差不多.『夫何遠之有』可能是『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的意思.或者當時有人引此詩這是『逸詩』.不在今詩經中.意在證明道之遠而不可捉摸.孔子則說.你不曾努力罷了.其實是一呼即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