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6 02:05
忽一日,許武致家書於二弟。二弟拆開看之,書曰:
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極榮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
晏、普得書,即日同上疏辭官。天子不許。疏三上。天子問宰相宋均道:『許晏、許普壯年入仕,備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屢屢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許武久居林下,而晏、普並駕天衢,其心或有未安。』天子道:『朕並召許武,使兄弟三人同朝輔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於至誠。陛下不若姑從所請,以遂其高。異日更下詔征之。或訪先朝故事,就近與一大郡,以展其未盡之才,因使便道歸省,則陛下好賢之誠,與晏、普友愛之義,兩得之矣。』天子准奏,即拜許晏為丹陽郡太守,許普為吳郡太守,各賜黃金二十斤,寬假三月,以盡兄弟之情。許晏、許普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長亭,相餞而別。
晏、普二人,星夜回到陽羨,拜見了哥哥,將朝廷所賜黃金,盡數獻出。許武道:『這是聖上恩賜,吾何敢當!』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許武備下三牲祭禮,率領二弟到父母墳塋,拜奠了畢,隨即設宴遍召里中父老。許氏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聞他呼喚,尚不敢不來,況且加個請字,那時眾父老來得愈加整齊。許武手捧酒卮,親自勸酒。眾人都道:『長文公與二哥、三哥接風之酒,老漢輩安敢僣先!』
比時風俗淳厚,鄉黨序齒,許武出仕已久,還叫一句『長文公』,那兩個兄弟,又下一輩了,雖是九卿之貴,鄉尊故舊,依舊稱『哥』。許武道:『下官此席,專屈諸鄉親下降,有句肺府之言奉告。必須滿飲三杯,方敢奉聞。』眾人被勸,只得吃了。許武教兩個兄弟次第把盞,各敬一杯。眾人飲罷,齊聲道:『老漢輩承賢昆玉厚愛,借花獻佛,也要奉敬。』許武等三人,亦各飲訖。眾人道:『適才長文公所諭金玉之言,老漢輩拱聽已久,願得示下。』許武疊兩個指頭,說將出來。言無數句,使聽者毛骨聳然。正是:
斥鷃不知大鵬,河伯不知海若。
聖賢一段苦心,庸夫豈能測度。
許武當時未曾開談,先流下淚來。嚇得眾人驚惶無措。兩個兄弟慌忙跪下,問道:『哥哥何事悲傷?』許武道:『我的心事,藏之數年,今日不得不言。』
指着晏、普道:『只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作違心之事,冒不韙之名,有玷於祖宗,貽笑於鄉里,所以流淚。』遂取出一卷冊籍,把與眾人觀看。原來是田地屋宅及曆年收斂米粟布帛之數。眾人還未曉其意。
許武又道:『我當初教育兩個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揚名顯親。不想我虛名早著,遂先顯達。二弟在家,躬耕力學,不得州郡徵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說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終身名節。我故倡為析居之議,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度吾弟素敦愛敬,決不爭競。吾暫冒貪饕之跡,吾弟方有廉讓之名。果蒙鄉里公評,榮膺徵聘。今位列公卿,官常無玷,吾志已遂矣。這些田房奴婢,都是公共之物,吾豈可一人獨享!這幾年以來,所收米谷布帛,分毫不敢妄用,盡數開載在那冊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為兄的向來心跡,也教眾鄉尊得知。』
眾父老到此,方知許武先年析產一片苦心。自愧見識低微,不能窺測,齊聲稱嘆不已。只有許晏、許普哭倒在地,道:『做兄弟的,蒙哥哥教訓成人,僥倖得有今日。誰知哥哥如此用心!是弟輩不肖,不能自致青雲之上,有累兄長。今日若非兄長自說,弟輩都在夢中。兄長盛德,從古未有。只是弟輩不肖之罪,萬分難贖。這些小家財,原是兄長苦掙來的,合該兄長管業。弟輩衣食自足,不消兄長掛念。』
許武道:『做哥的力田有年,頗知生殖。況且宦情已淡,便當老於耰鋤,以終天年。二弟年富力強,方司民社,宜資莊產,以終廉節。』晏、普又道:『哥哥為弟輩而自污。弟輩既得名,又欲得利,是天下第一等貪夫了。不惟玷辱了祖宗,亦且玷辱了哥哥。萬望哥哥收回冊籍,聊減弟輩萬一之罪!』
眾父老見他兄弟三人交相推讓,你不收,我不受,一齊向前勸道:『賢昆玉所言,都則一般道理。長文公若獨得了這田產,不見得向來成全兩位這一段苦心。兩位若徑受了,又負了令兄長文公這一段美意。依老漢輩愚見,宜作三股均分,無厚無薄,這才見兄友弟恭,各盡其道。』
他三個兀自你推我讓。那父老中有前番那幾個剛直的,挺身向前,厲聲說道:『吾等適才處分,甚得中正之道。若再推遜,便是矯情沽譽了。把這冊籍來,待老漢與你分剖。』
許武弟兄三人,更不敢多言,只得憑他主張。當時將田產配搭三股分開,各自管業。中間大宅,仍舊許武居住。左右屋宇窄狹,以所在粟帛之數補償晏普,他日自行改造。其僮婢,亦皆分派。
眾父老都稱為公平。許武等三人施禮作謝,邀入正席飲酒,盡歡而散。許武心中終以前番析產之事為歉,欲將所得良田之半,立為義莊,以贍鄉里。許晏、許普聞知,亦各出己產相助。里中人人嘆服。又傳出幾句口號來,道是:
真孝廉,惟許武;誰繼之?晏與普。弟不爭,兄不取。作義莊,贍鄉里。嗚呼孝廉誰可比!
晏、普感兄之義,又將朝廷所賜黃金,大市牛酒,日日邀里中父老與哥哥會飲。
如此三月,假期已滿,晏、普不忍與哥哥分別,各要納還官誥。許武再三勸諭,責以大義。二人只得聽從,各攜妻小赴任。
卻說里中父老,將許武一門孝弟之事,備細申聞郡縣,郡縣為之奏聞。聖旨命有司旌表其門,稱其里為孝弟里。後來三公九卿,交章薦許武德行絕倫,不宜逸之田野。累詔起用。許武只不奉詔。有人問其緣故,許武道:『兩弟在朝居位之時,吾曾諷以知足知止。我若今日復出應詔,是自食其言了。況方今朝廷之上,是非相激,勢利相傾,恐非縉紳之福;不如躬耕樂道之為愈耳。』人皆服其高見。
再說晏、普到任,守其乃兄之教,各以清節自勵,大有政聲。後聞其兄高致,不肯出仕。弟兄相約,各將印綬納還,奔回田裡,日奉其兄為山水之游,盡老百年而終。許氏子孫昌茂,累代衣冠不絕,至今稱為『孝弟許家』雲。後人作歌嘆道:
今人兄弟多分產,古人兄弟亦分產。
古人分產成弟名,今人分產但囂爭。
古人自污為孝義,今人自污爭微利。
孝義名高身並榮,微利相爭家共傾。
安得盡居孝弟里,卻把鬩牆人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