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6 02:16
桓公親自出郊迎之,與之同載入朝。百姓觀者如堵④,無不駭然。史官有詩云:
爭賀君侯得相臣,誰知即是檻車人。
只因此日捐⑤私忿,四海欣然號霸君。
④堵:堵牆,人多密集之意。
⑤捐:捨去。
管夷吾已入朝,稽首謝罪。桓公親手扶起,賜之以坐。夷吾曰:『臣乃俘戮之餘,得蒙宥死,實爲萬幸!敢辱過禮?』
桓公曰:『寡人有問於子,子必坐,然後敢請。』
夷吾再拜就坐。桓公曰:『齊千乘之國,先僖公威服諸侯,號爲小霸。自先襄公政令無常,遂構①大變。寡人獲主社稷,人心未定,國勢不張。今欲修理國政,立綱陳紀,其道何先?』
夷吾對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日君欲立國之綱紀,必張四維,以使其民。則紀綱立而國勢振矣。』
桓公曰:『如何而能使民②?』
夷吾對曰:『欲使民者,必先愛民,而後有以處之。』
桓公曰:愛民之道若何?』
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赦舊罪,修舊宗,立無後,則民殖③矣。省刑罰,薄稅斂,則民富矣。卿建賢士,使教於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
桓公曰:『愛民之道既行,處民之道若何?』
對曰:『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士之子常爲士,農之子常爲農,工商之子,常爲工商,習焉安焉,不遷其業,則民自安矣。』
桓公曰:『民既安矣,甲兵不足,奈何?』
對曰:『欲足甲兵,當制贖刑:重罪贖以犀甲一戟,輕罪贖以鞺盾一戟,小罪分別入金④,疑罪則宥之,訟理相等者,令納束矢,許其平。金既聚矣,美者以鑄劍戟,試諸犬馬。惡者以鑄鉏夷斤樀,試諸壤土。』
桓公曰:『甲兵既宿,財用不足如何?』
對曰:『銷山爲錢,煮海爲鹽,其利通於天下。因收天下百物之賤者而居之,以時貿易,爲女閭三百,以安行商。商旅如歸,百貨駢集,因而稅之,以佐軍興。如是而財用可足矣。』
桓公曰:『財用既足,然軍旅不多,兵勢不振,如何而可?』
對曰:『兵貴於精,不貴於多;強於心,不強於力。君若正卒伍,修甲兵,臣未見其勝也。君若強兵,莫若隱其名而修其實。臣請作內政而寄之以軍令焉。』
①構:同構;造成。
②使民:使,命令;統治百姓。
③殖:繁衍。
④金:銅鐵等金屬。
桓公曰:『內政若何?』
對曰:『內政之法,制國以爲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之鄉十五。工商足財,士足兵。』
桓公曰:『何以足兵?』
對曰:『五家爲軌,軌爲之長。十軌爲里,里設有司。四里爲連,連爲之長。十連爲鄉,鄉有良人焉。即以此爲軍令。五家爲軌。故五人爲伍。軌長率之。十軌爲里,故五十人爲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爲連,故二百人爲卒。連長率之。十連爲鄉,故二千人爲旅,鄉良人率之。五鄉立一師,故萬人爲一軍,五鄉之師率之。十五鄉出三萬人,以爲三軍。君主中軍,高國二子各主一軍。四時之隙,從事田獵:春日搜,以索不孕之獸;夏曰苗,以除五穀之災;秋日獮,行殺以順秋氣;冬曰狩,圍守以告成功,使民習於武事。是故軍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內教既成,勿令遷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人與人相儔,家與家相儔;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識,足以不散;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則同樂,死則同哀;守則同固,戰則同強。有此三萬人,足以橫行於天下。』
桓公曰:『兵勢既強,可以征天下諸侯乎?』
對曰:『未可也。周室未屏,鄰國未附,君欲從事①於天下諸侯,莫若尊周而親鄰國。』
桓公曰:『其道若何?』
對曰:『審吾疆場,而反①其侵地;重爲皮幣②以聘問,而勿受其貲③,則四鄰之國親我矣。請以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襲,多其貲帛,使週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又使人以皮幣玩好,鬻行四方,以察其上下之所好。擇其瑕者而攻之,可以益④地,擇其淫亂篡弒者而誅之,可以立威。如此,則天下諸侯,皆相率而朝於齊矣。然後率諸侯以事周,使修職貢,則王室尊矣。方伯之名,君雖欲辭之,不可得也。』
①從事:治事。此處意爲稱霸。
①反:返,歸還。
②皮幣:毛皮、布帛等禮物
③貲:物。
④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