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作者:李民,楊擇令,孫順霖,史道祥發佈:一葉知秋
2020-9-11 00:03
今本竹書紀年
◎顯王公元前368-321年
名扁。
元年癸丑,鄭城邢丘。自此韓改稱曰鄭。秦子向命為藍君。
二年,河水赤於龍門三日。
三年,公子景賈帥師伐鄭,韓明戰於韓,我師敗逋。
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邦於大梁。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于越寺區弟思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所紀顯王年世,列於魏紀。
梁惠王
二年①,齊田壽②帥師伐趙③,圍觀③,觀降。
①惠成王二年,韓懿侯七年,趙成侯七年;周顯王元年,公元前368年。
②田壽,齊大夫。
③伐趙,【永樂大典】、宋謀㙔【水經注】皆作『伐趙』,【路史·國名紀】丁【注】引同、趙一清、戴震校本改為『伐我魏』,戴震云:『近刻訛作「趙」』,其主要依據是【今本紀年】和司馬遷【史記】,如【史記·六國年表·魏表】:『惠王三年,齊伐我觀津。』【齊表】『威王十一年,伐魏取觀。』范祥雍【訂補】云:『【紀年】異於【史記】者甚多,似以不改字為是。』范氏之言甚為中肯,下文所提的『觀』地處戰國趙、魏之邊界,初屬魏後屬趙,是可能的,【紀年】為戰國魏人所寫,【史記】為漢人所寫,故不可以【紀年】來比附【史記】。【中國歷史地圖集】一冊戰國地圖將『觀』繪入魏地,蓋據【史記】,【中國史稿地圖集】上冊郭沫若主編,將『觀』繪入趙地蓋據【紀年】古本。
④觀,戰國初屬魏,後趙,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
【澤】惠成王二年,齊國之田壽帥領軍隊進攻趙國,包圍了觀,觀遂降齊。
【案】引【水經·河水注】。類見【路史國名紀】及其【注】
引。
魏大夫王錯①出奔韓。
①王錯,【史記·魏世家】云:『今魏得王錯,接上黨,固半國也。』當為此魏大夫王錯,魏子茜立為君,多得力於主錯,錯『出奔韓』之故,未詳。
【譯】魏大夫王錯逃奔到韓。
【案】引【魏世家】【集解】。
三年①,鄭②城邢丘③。
①惠成王三年,韓懿侯八年,趙成侯八年,周顯王二年,公元前30/年。
②鄭,此指韓、韓哀侯由陽翟遷都鄭後,韓也稱鄭,自此以下,【紀年】多以鄭稱韓。
③邢丘,戰國韓地,在今河南溫縣東北。
【譯】惠王三年,鄭在邢丘築城。
【案】引【水經·洛水注】。
秦子向①命為藍君②。
①秦子向,【水經·渭水注】、【路史·國名紀】己、【今本紀年】、【太平寰宇記·雍州蘭田縣】皆引作『秦子向』,【長安志】則引作『太子向』,云:『梁惠成王命太子向為藍田君。』陳逢衡【集證】卷四十五云:『藍為秦地,魏不得命太子往為藍君,當是「秦與『泰」近,而「泰」又與「太」通,故【長安志】引【紀年】訛為梁惠成王命太子向耳。』案,『秦子向』蓋為魏之大夫,通作魏『太子向』。似不妥。
②藍君,蓋為秦子向之封號。
【譯】秦子向被惠成王命為藍君。
【案】引【水經·渭水注】,類見【太平寰宇記·雍州藍田縣】【路史·國名紀】己。
四年,河水赤於龍門①三日。
①龍門,即禹門口,在山西河津西北和陝西韓城東北,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似闕門,故名龍門。
【譯】惠成王四年,黃河水在龍們一帶呈現赤紅色,時有數日之久。
【案】引【水經·河水注】。
五年①,公子景賈②帥師伐鄭,韓明③戰於陽④,我師敗逋⑤。
①惠成王五年,韓懿侯十年,趙成侯十年,周顯王四年,公元前365年。
②公子景賈,魏大夫。
③韓明,即韓朋,韓室公族。雷學淇【義證】卷四十云:『韓明疑即韓朋,字相似,故誤。明乃韓之公族,氏公仲名朋,相宣王者也。范祥雍【訂補】亦云:『「明」字疑為「朋」字之誤。韓朋見【戰國策·韓策】,即公仲,【韓非子·十過】篇作公仲朋,【史記·田敬仲世家】作韓憑,「憑」、「朋」聲近通用。又按韓朋見於【戰國策】及【史記·韓世家】,在韓宣惠王、襄王之時,【濟水注】又引「今天七年,韓明帥師伐襄丘」。當韓宣惠王之二十一年,與【史記】、【國策】相合,距此五十四年;【韓世家】襄王十二年公仲尚在,則距此又六十六年,恐無此長壽。疑此「惠王五年」或是「後五年」之誤。』方詩銘【輯證】云:1973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新出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公仲倗謂韓王章】作『韓傰』、『公仲倗』。
④陽,地名,在今河南濮陽、楊守敬【經註疏·】卷八云:『【箋】日:謝云「陽」一作「韓」。守敬案:今本【竹書】作「戰於韓」。徐文靖謂【水經注】戰於陽,當是濮陽,而今本戰於韓,蓋濮陽本衛地,至是屬之韓也。余謂酈氏所見【竹書】必是濮陽,故引證於此,若非韓字,非其引書之旨。』楊雲極是,
⑤敗逋,敗逃,方詩銘【輯證】作『敗逋澤北』,云『逋澤』即『圃田澤』,『中牟縣之圃田澤』,【存真】、【輯校】皆作『我師敗逋。』案,上文『陽』既釋濮陽,以讀『敗逋』為是。
【譯】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賈帥領軍隊進攻鄭韓國,同韓國大夫韓明朋在陽地大戰,我魏國的軍隊敗逃。
【案】引【水經·濟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