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卅七 顯王十五年(魏紀梁惠王十六年)

竹書紀年作者:李民,楊擇令,孫順霖,史道祥發布:一葉知秋

2020-9-11 00:35

今本竹書紀年

◎顯王公元前368-321年

名扁。

十四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不克。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民。邯鄲伐衛,取漆富丘,城之。齊師及燕戰於泃水,齊師遁。

十五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於桂陽,我師敗逋。東周與鄭高都。鄭釐侯來朝中陽。宋景鼓、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

【古本竹書紀年譯註】所紀顯王年世,列於魏紀。

梁惠王

十五年①,魯共侯②來朝。

①惠成王十五年,韓昭侯八年,趙成侯二十年,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

②魯共侯,名奮,穆公之子,在位二十二年。

【譯】惠王十五年,魯共侯來魏朝見惠王。

【案】引【史記·六國年表】【集解】。

邯鄲成侯①會燕成侯②於安邑③。

①邯鄲成侯,即趙成侯,

【紀年】多以邯鄲稱趙;成侯,名種,趙敬侯死,其子種立為君,是為成侯,在位二十五年。

②燕成侯、據【史記】之【六國年表】、【燕世家】,此時在位的為燕文公,與【紀年】異。【輯證】云:『疑此處之「燕成侯」涉前之「邯鄲成侯」而誤,原文或為「文侯」。』案:為『燕文侯』者是,據【史記·燕世家】,燕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為君,【紀年】作『燕成侯』,或為傳抄之誤。

③安邑,一作葛邑或阿邑。戰國燕地,在今河北新安西。

【譯】邯鄲成侯在安邑同燕文侯會談。

【案】引【史記·六國年表】【集解】。

遣將龍賈①筑陽池②以備秦。

①龍賈,魏將,惠王十二年,曾帥領軍隊在魏國西邊陲築長城備秦,時隔三年,又派其在陽池一線修築長城以防秦之侵犯。

②陽池,魏地,在今河南原陽西南原武鎮,此指陽池一帶整個地段。此次所修之長城,從河南原陽以西的捲地起,向東經今原陽,折向西南,至今密縣東北的密,南段為韓國所築。

【譯】惠王派將軍龍賈在陽池一線修築長城,以防秦國侵犯。

【案】引【元和郡縣圖志】卷八【鄭州原武縣】、【太平寰宇記】卷一。【鄭州原武縣】。

鄭①築長城自亥谷②以南。

①鄭,戰國韓都鄭今河南新鄭,故韓也稱鄭,此鄭即韓國。

②亥谷,古地名。戰國韓地,今地不詳。從魏長城南端密今密縣東北來看,亥谷當離密不遠,蓋韓之長城北端之地。

【譯】鄭從亥谷以南修築長城。

【案】【水經·濟水注】云:『自亥谷以南,鄭所城矣。【竹書】日:「梁惠王十五年築也。」』【輯校】據此補作此條。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作『鄭築長城』。

十六年①,秦公孫壯②帥師伐鄭,圍焦城③,不克。

①惠成王十六年。韓昭侯九年。趙成侯二十一年。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

②公孫壯。秦將。【輯校】作『公子壯』。

⑧焦城。在今河南中牟南、尉氏西北。

【譯】惠王十六年,秦將公孫壯率領軍隊攻鄭國,包圍了鄭之焦城,焦城沒有被攻破。

【案】引【水經·渠水注】。

秦公孫壯①率師城上枳②、安陵③、山氏③。

①公孫壯,一作公子壯,秦將。

②上枳、地名,具體地望不祥。

③安陵,地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④山氏,地名,在今河南新鄭東北。

【譯】魏惠王十六年,秦將公孫壯帶領軍隊在上積、安陵、山氏築城。

【案】引【水經·渠水注】,從【永樂大典】本。全祖望、戴震校本『山氏』作『山民』,誤。

邯鄲伐衛①,取漆②、富丘③,城之。

①衛、古國名,原為周康叔封地,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前660年戴公都曹今河南滑縣東,後又遷帝丘今河南濮陽,前254年為魏所滅,後又復國,前209年為秦所滅。

③漆,又稱漆城,戰國衛地,在今河南長垣南,近濮水之地。

③富丘,戰國衛地,地近濮水。

【譯】趙國軍隊進攻衛國,拿下了漆城、富丘,並在那裡築城。

【案】引【水經·濟水注】。『富丘』,或作『富兵』。

齊師及燕戰於泃水①,齊師遁②。

①泃水,一作泃河。源出今天津薊縣北,西南流經平谷南,折東南經河北三河東,至天津市寶坻東北流,注入薊運河。

②遁,悄悄地逃走。

【譯】齊國和燕國的軍隊在溝水一帶混戰,齊軍失敗,悄悄地逃走。

【案】引【水經·鮑丘水注】。

邯鄲四曀①,室壞多死。

①曀音意,陰而有風稱曀。注見『帝辛受時』條。

【譯】邯鄲城四方陰暗異常,狂風大作,房舍破壞,人畜多亡。

【案】引【開元占經】卷一〇一,據恆德堂本。【輯校】案:『【開元占經】卷一〇一引作周顯王四年。』【訂補】謂『四年』當『十四年』之誤,『顯王四年當梁惠成王六年,不合。』【輯證】考諸家引述,認為『【占經】或有兩本,一本將魏紀年換算為周年』,亦猜測之語。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