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晉紀(四)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作者:方詩銘,王修齡發布:一葉知秋

2020-9-11 19:13

三一

【汲冢古文】:文公城荀。【漢書·地理志】注

【汲郡古文】又云:文公城郇。【文選·北征賦】注

本條無年次,【存真】、【輯校】列於文公五年後,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五繫於元年,皆無確證。現姑從【存真】、【輯校】。

三二

【竹書紀年】:齊師逐鄭太子齒奔城張陽南鄭。【水經·涑水注】

永樂大典本、朱謀㙔本作『城張陽南鄭』,戴震校本改作『張城南鄭』。【涑水注】云『涑水又西南逕張陽城東』,下即引【書紀年】云雲,似『陽』字非衍。今本【紀年】作『城張南鄭』,戴校據之刪『陽』字,又乙『城張』爲『張城』。【存真】、【輯校】皆據戴校。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五作『張陽南鄭』,刪『城』字。現據大典本。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四引鄭環說,以『「齊」乃「晉」之訛,「逐」乃「送」之訛,「齒」乃「蘭」之訛,「奔」乃「於」之訛,「南」乃「歸」之訛』,即【左傳·僖公三十年】所記晉文公圍鄭,納公子蘭事。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三〇繫於晉獻公二十四年,云:『齊師即伐鄭之師,太子齒即世子華也。「華」、「齒」二字形似,故誤。......據【左傳】:「是年春,齊人伐鄭。夏,鄭殺申侯以說於齊。秋,盟於寧毌。鄭伯使太子華聽命於會,華謂齊侯:若去泄氏、孔氏、子人氏,我以鄭爲內臣。齊侯將許之,管仲斥言子華之奸,使無列於會,子華由是得罪於鄭。」蓋齊桓因管仲之言,惡華之爲人,逐之,不使在會。華知其言已泄,難以復國,乃奔於晉之張城,又徙於秦之南鄭,卒且歸鄭而嬰戮也。』皆屬猜擬之辭,未足取信。疑【涑水注】所引文有訛舛。

【存真】與上條同列於文公五年後,云:『以上二條不詳何年。』【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系者』。今本【紀年】繫於周襄王二十二年,當晉文公七年。現姑從【存真】編次。

三三

【竹書紀年】:晉襄公六年,洛絕於1599817197364743.png【水經·洛水注】

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三九云:『案字書無「1599817197364743.png」字,當是「泂」字。泂音熒,衛地。否則是「向」字誤添水旁。案【小雅】「作都於向」,注謂「向在東都畿內」。』【存真】改作『泂』,【輯校】仍作『1599817197364743.png』。

三四

【紀年】:齊國佐來獻玉磬、紀公之甗。【春秋經傳集解後序】

【左傳·成公二年】:『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即此事。賓媚人,【春秋·成公二年】作國佐。杜注,賓媚人即國佐。國佐亦稱國武子,齊之上卿。金文有【國差〇】,首云:『國差立事歲。』許瀚云:『齊國佐所爲器,「差」,「佐」古通用。佐亦曰賓媚人,諡武子,詳【春秋左氏傳】。』於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卷上三引【存真】、【輯校】列於晉景公十一年。

三五

【竹書紀年】曰:楚共王會宋平公於湖陽。【水經·沘水注】

【存真】云:『案楚共王立於晉景公九年,卒於晉悼公十四年。宋平公立於晉厲公五年。檢【春秋】,是時宋皆從晉,惟魯成公六年,魯、衛兩以晉命侵宋,然是宋共公之世,非平公也。當闕疑。』現姑據【存真】列於晉厲公元年後。【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系者』。

三六

【竹書紀年】:晉昭公元年,河赤於龍門三里。【水經·河水注】

戴震校本云:『案近刻「河」下有「水」字。』【存真】、【輯校】作『河水』。此據永樂大典本。

三七

【書紀年】曰:昭公六年十二月,桃杏花。【太平御覽】卷九六八果部

【訂補】云:『按【御覽】引此文在「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實」上,同爲一條,則昭公疑非晉昭公,當是昭王之誤。今本【紀年】:昭王「六年,冬十二月,桃李華」,所據尚不誤。』案今本【紀年】景王十九年『冬十二月,桃杏花』,當晉昭公六年,所據與今傳【御覽】同。又今本昭王六年條作『桃李花』,與此作『桃杏花』者亦異。【訂補】所疑非是。三八【書紀年】曰:晉定六年,漢不見於天。【太平御覽】卷八七五咎徵部

【輯校】作『晉定公』,影宋本、鮑刻本皆無『公』字。

三九

【竹書】:楚囊瓦奔鄭。【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卷一

原註:『因曰是子常。』【春秋·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柏舉,楚師敗績,楚囊瓦出奔鄭。』【左傳】作『子常奔鄭』。【訂補】列於晉定公六年。

四〇

【紀年】曰:晉定公十八年,青虹見。【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