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周紀二 顯王十四年 齊威王論寶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0-9-26 11:55

齊威王論寶

顯王十四年丙寅、前355,

周顯王14年丙寅,公元前355年,齊威王、魏惠王會田於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裏,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公元前355年,也是緣於秦國不斷東進,齊威王約魏惠王在邊界附近打獵,順便交流一下對時局的看法。魏惠王問齊威王:』你們齊國東臨大海,地域寬廣,物阜民豐,必定有很多寶貝了?』齊威王回答:』哪裏啊,比不上你們魏國,我們沒有什麼能稱得上寶貝的東西。』魏惠王得意地說:』魏國雖小,但我們國內直徑過寸,光彩能照亮十二架馬車的寶珠有十枚。那麼大個齊國難道真的沒有寶貝麼?』齊威王答曰:』我對於寶貝的認知與你不同!我有一名為檀子的先生,鎮守南部邊界的城鎮,楚國人因此而不敢進犯,泗水流域的十二個小諸侯國都來進貢朝拜。有一位叫盼子的先生,我請他鎮守高唐山東禹城,嚇得趙國人都不敢到黃河裏捕魚。有為叫黔夫的先生,我請他鎮守徐州河北大城,嚇得燕國人天天在北門焚香祈禱,趙國人天天在西門磕頭作揖,還引發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潮,燕、趙兩國遷居到徐州的百姓多達七千戶以上。還有一位先生叫種首,我請他負責司法和治安,從此,齊國人路不拾遺。這四位先生的光彩足以成千裏之閃耀,區區十二乘馬車又如何?』 齊威王一番添油加醋的話,把個弱智的魏惠王羞臊的不知道怎麼搭話。

這一年,秦孝公邀請魏惠王在杜平陝西澄城會晤,磋商兩國事務,交換各自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兩三年之間,一系列的外交活動,讓齊、秦兩國把魏國的家底和領導人的才能摸了個清清楚楚。魏以弱示人,加上一些策略上的失誤,引來秦、齊兩國大肆進攻。與秦戰於黃河西岸,元裏之敗,丟少梁,遂盡失河西之地。伐趙,齊國來了個圍魏救趙;伐韓,齊國依樣畫葫蘆,又來了一次圍魏救韓。商鞅趁機奪取魏國的固陽。幾場大戰,魏國精銳全部被消滅,從此跌落成二流國家。魏國自立過以來一度勢頭很猛,大有稱霸天下的態勢,但在短視昏庸的魏惠王手中,隨着幾次決策失誤和戰爭失敗,魏國一蹶不振了。說句題外話,其實秦國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戰國的幾百年中,秦國失敗次數也不少,不過秦與魏相比,秦佔據了一個優勢,就是關中險峻的地勢,進可攻退可守,只要形勢不是太糟糕,退回函谷關大門一閉,敵人很難攻進來。而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周邊強鄰虎視眈眈,一個不留神就被吞了。可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並非其中一個就能完全起決定性作用。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