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6 10:58
一
疏踐.蹍.俱履蹈也.夫足之能行.必履於地.仍賴不踐之土而後得行.若無餘地.則無由安善而致博遠也.此舉譬也
釋『恃其所不蹍』女展反.李云:一足常不往.故能行廣遠也.◎俞樾曰:兩踐字並當作淺.或字之誤.或古通用也.足之於地.止取容足而已.故曰足之於地也淺.然容足之外.雖皆無用之地而不可廢也.故曰雖淺恃其所不蹍而後善博也.外物篇曰.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即此義也.下文曰.人之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也.少與淺.文義相近.若作踐則不可通矣
二
注夫忘天地.遺萬物.然後蜩翼可得而知也.況欲知天之所謂.而可以不無其心哉
疏知有明暗.能有少多.各止其分.則物逍遙.是以地藉不踐而得行.心賴不知而能照.所以處寂養恬.天然之理.故老經雲.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此合諭〔喻〕也
三
疏此略標能知七大之名.可謂造極.自此以下歷解義
四
注道也
疏一是陽數.大一.天也.能通生萬物.故曰通
五
注用其分內.則萬事無滯也
疏大陰.地也.無心運載而無分解.物形之也
釋『解之』音蟹.下同.又佳買反
六
注用萬物之自見.亦大目也
疏各視其所見謂〔爲〕大目
七
注因其本性.令各自得.則大均也
疏緣.順也.大順則物物各性足均平
釋『令各』力呈反.下同
八
注體之使各得其分.則萬方俱得.所以爲大方也
疏萬物之形.各有方術.蜘蛛結網之類.斯體達之
九
注命之所期.無令越逸.斯大信也
疏信.實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實.斯大信也
一〇
注真不撓則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也
疏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釋『不撓』乃孝反
一
注夫物未有無自然者也
疏上來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二
注循之則明.無所作也
疏循.順也.但順其天然.智自明照
三
注至理有極.但當冥之.則得其樞要也
疏窈冥之理.自有樞機.而用之無勞措意也
釋『樞』尺朱反
四
注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疏郭注云.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五
注夫解任彼.則彼自解.解之無功.故似不解
疏體從彼學而解也.戒小〔不〕成性.故不似〔不〕解
六
注明彼知也
疏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七
注我不知則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則天下莫不皆知也
疏不知而知.知而不知.非知而知.故不知而後知.此是真知
八
注應物宜而無方
九
注各以其分
一〇
注萬物雖頡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實也
疏頡滑.不同也萬物紛擾.頡滑不同.統而治之.咸資實道
釋『頡』徐下結反.『滑』乎八反.向云:頡滑.謂錯亂也
一一
注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疏古自在古.不從古以來今.今自存今.亦不從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新故不相代換也
一二
注宜各盡其分也
疏時不往來.法無遷貿.豈賴古以爲今耶
一三
注榷而揚之.有大限也
疏如上所問.其道廣大.豈不謂顯揚妙理而榷實論之乎
釋『揚榷』音角.又苦學反.三蒼云:榷.敵也.許慎云:揚榷.粗略法度.王云:榷略而揚顯之.◎慶藩案:釋文引三蒼雲.榷.敵也.敵當作敲.說文:榷.敲擊也.漢書五行志榷其眼.師古注云:榷.謂敲擊去其精也.敵敲二文以形近而誤
一四
注若問其大榷.則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奚爲而惑若此也
疏闔.何不也.奚.何.無識之類若夜遊.何不詢問聖人.及其弱喪而迷惑困苦如是何爲也
一五
注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以聖人從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跡.隨世爲名也
疏不惑聖智.惑於凡情也.以聖智之言辨於凡惑.忘得反本.復乎真根.而不能得意忘言而執乎聖跡.貴重明言.以不惑爲大.此乃欽尚不惑.豈能除惑哉.斯又遣於不惑也
釋『惑解』佳買反.注同.『復於』音服.又扶又反
校
一.趙諫議本不亦作亦不
二.唐寫本惑下有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