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
西周三百年來之力征經營,其面向常對東南,不對西北,因其時周人之敵,多在東南,不在西北也。幽王遭犬戎之難,見殺於驪山下,似犬戎居地亦在周之東南。或偏近西南而非西北。
左傳昭公四年:『周幽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此等戎狄正近在河南省西南太室山一帶,證一。
犬戎由申侯召來,申在南陽宛縣,漢書地理志。今河南南陽城北二十里。有申城故址。宣王時申遷於謝,在今南陽稍南。大率其國在周東南千數百里,如犬戎在周西北,相距遼遠,申侯何緣越周附戎,戎亦何緣越周合申,形勢不同,證二。
據鄭語,當時申、西戎、繒相結。左傳哀公四年。:『楚人致方城之外於繒關。』則繒近方城,與申接壤,證三。
幽王與申、繒、西戎之聯軍遇於驪山,故驪戎國。證戎不在周之外而在內。此內外本是後人見解也。其地在周鎬京與申、繒之間。證四。鄭語,史伯之告鄭恆公日:『四方之國,非五母弟甥舅,則夷狄。』亦華戎雜處,幽王前已然之證。
幽王既死,周室遂分裂。
竹書紀年: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疏引。『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平王子余臣於攜。周二王並立。二十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此事史記失載。新唐書大衍暦義謂『豐、岐、驪、攜,皆鶉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攜乃岐、豐相近之地名。虢公立攜王,實為主持正義。許與申為同姓,故助平王。又今本紀年,同立平王者尚有鄭。鄭桓公為周司徒,見周將亂,早謀東遷。鄭武公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即鄭莊公之母。故鄭、申亦同謀。鄭桓公死於驪山之難,而武公遂與申同護平王東遷也。
魯乃周室東方封建最親、最主要之國家,故申、許、鄭三國乃假託其名義。觀於平王東遷後,魯國採取不理態度,知以前決不主張立平王也。晉文侯凱覦黃河西岸之土地,乃起兵殺攜王,自為兼併。平王德其殺讎,而無力索還故土,立於申乃暫局,於是東遷洛邑。史記不知其間曲析,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又按:史公言幽王寵褒姒,褒似不好笑,幽王舉烽,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為之數舉烽。乃犬戎至,舉烽,諸侯救不至,遂殺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兵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之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不需舉烽。史公對此番事變,大段不甚了了也。鄭武公則藉此並虢自大,故日:『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隱公六年。秦人亦乘侵占岐西地,與晉連壤通好。此乃西周東遷時西方一部分諸侯情勢之大概。
及平王東遷,以弒父嫌疑,不為正義所歸隊,而周室為天下共主之威信亦掃地以盡,此下遂成春秋之霸局。
平王宣臼乃申侯甥,申侯為其甥爭王位。故聯犬戎殺幽王,凡擁護平王諸國,如許、申、鄭、晉、秦、犬戎等,皆別有野心,形成一非正義之集團,為東方諸侯所不齒。因此周室東遷後,政令亦驟然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