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0:11
周室東遷,引起的第一個現象,是共主衰微,王命不行。
平王崩,魯不奔喪。桓公二十餘年,五聘魯。魯爲東方姬姓諸侯之宗國,平王之立,魯蓋不之擁戴,王室命令因此不行於東諸侯。故桓王繼位,乃竭意聯歡於魯也。鄭莊公射桓王中肩。平王之東,與晉、鄭諸國相狼狽,惟至平王晚年,似有轉親虢國之意。〔殆惡鄭之專。〕故左傳謂:『王貳於虢,鄭伯〔莊公〕怨王,王曰:「無之。」周、鄭交質。』及平王卒,周人終用虢公,與陳、蔡、虢、衛伐鄭,爲鄭所敗。蓋王室既東,亦漸有意轉變其往日之地位與關係,而卒於不能自拔也。虢於惠王二十二年爲晉所滅,申則於莊王時爲楚所滅,自是王室益不振。
王命不行下引起的第一個現象,則爲列國內亂。
魯爲周室所封東方最親、最有地位之諸侯,史記謂:『成王命魯得郊祭文王,有天子禮樂,以褒周公之德。』禮記明堂位則謂:『成王以周公有動勞於天下,是以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其說信否不可知,要之魯在東諸侯中,實居首領之地位,則可斷言也。惟周室之東,魯即表示不擁戴之態度。此以平王得政之來歷言之,亦不可爲非,惟魯、衛諸邦亦並不能封王室有所盡力匡正。而不久魯亦內亂,桓公以弒兄隱公。自立,鄭首先承認。於是列國篡亂相乘。宋華督弒殤公,桓二年。晉曲沃伯殺哀侯,三年。陳公子佗殺太子免自立,五年。曲沃伯又弒小子侯,七年。鄭祭仲逐昭公立厲公,十一年復逐厲公納昭公,十五年。衛逐惠公,十六年。鄭高渠彌弒昭公,十七年。齊襄公殺魯桓公,十八年。前後十九年之內,禍變迭起有如此。
王命不行下引起的第二個現象,則爲諸侯兼併。
見於春秋國數凡五十餘。見公羊疏。若並見左傳者計之,有百七十國。其中百三十九國知其所居,三十一國亡其處。此據晉書地理志。然舉其大者,不過十餘。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爲魯、衛、齊、晉、楚、宋、鄭、秦、陳、蔡、曹、燕、吳。〔索隱:『篇言十二,實敘十三。』〕據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所載,楚並國四十二、晉十八、齊十、魯九、宋六、其它不具舉。
又自列國內亂、諸侯兼併下引起一現象,則爲戎狄橫行。
當時中國本爲一種華、夷雜處之局。
舊說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遠居四裔,而諸夏在中原;此觀念殊不可恃。當時蓋爲一種華、夷雜處的局面。如左文九年秋:『楚自東夷伐陳』,似東夷在陳、楚間。魏策:『楚破南陽九夷』。則九夷在南陽。陸渾蠻在伊、洛上源,故晉荀吳欲滅陸渾,先有事於三塗。哀四年夏,楚謀北方,襲梁,圍蠻氏。隱二年春,『公會戎於潛』;〔今山東曹縣境〕秋,『公及戎盟於唐。』〔今山東魚台縣〕僖二十四年,王子帶以狄人伐王,上舉諸例皆可見。
而此局面自始即然,亦並非自周王室東遷,四裔異族乃始交侵而入中國。此觀上篇論周人封建真相便知。
蠻、夷、戎、狄亦非四種絕不同的民族,故蠻夷可兼稱。楚武王自謂『我蠻夷也』。戎狄、管仲云:『戎狄豺狼。』魏絳云:『戎狄荐居。』夷狄、燕策有『北夷』。蠻戎,春秋有『戎蠻子』。皆可兼稱。
諸夏與戎狄亦多種姓相同,如晉獻公娶大戎狐姬,生重耳晉文公。又娶驪戎女驪姬,則戎有姬姓。時人謂『同姓相婚,其生不蕃』,遂以晉文公爲異征。又齊靈公有戎姬。又有子姓。姜戎自稱四岳之後。左傳襄公十四年。國語富辰曰:『廬有荊媯』,韋昭曰:『廬,媯姓國。荊媯,廬女,爲荊夫人。』 春秋稱廬戎,楚滅之,爲廬邑。漢置中廬縣,屬南郡。是戎亦有媯姓。左傳子魚曰:『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則此諸族,當時亦目爲夷,不與諸夏伍。
華、夷通婚,尤爲習見。周襄王娶狄後。齊桓三夫人,曰王姬、徐贏、蔡姬。徐則當時目爲夷者。晉獻公娶戎女。已見前。晉文公娶叔隗。以季隗嫁趙衰,生子盾,隗系北戎姓也。潞子嬰兒之夫人,乃晉景公姊。呂相謂:『白狄,我之婚姻。』越襄子姊爲代〔北狄〕王夫人。狐犯爲晉文公外舅,其子狐毛、狐偃、偃子射姑、即賈季,晉亂仍奔狄。
因此華、戎聯盟之事亦屢見。肴之役,晉有姜戎。鄢陵之戰,楚有東夷。齊、衛、魯、鮮虞聯師伐晉,尤著者,則如申、繒、西戎聯師殺幽王。
所謂諸夏與戎狄,其實只是文化生活上的一種界線,乃耕稼城郭諸邦與游牧部落之不同。
當時華、戎分異,自生活上言,則如姜戎氏云: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是也。左襄十四年。自言語上言,則如姜戎氏又稱『言語不達』,史記由余『其先晉人,亡入戎,能晉言』是也。自禮服上言,則如平王東遷,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是也。自戰事上言,則如鄭人與北戎戰,曰:『彼徒我車』,是也。凡此諸別,言語一項似不重要。
齊、楚南北方言即不同。至生活、禮服諸端,其重要關鍵,實在耕稼與游牧之別。故曰:『狄之廣莫,於晉爲都。』左莊二十八年。又曰:『戎狄荐居,貴貨易土,土可賈。』左襄四年。國語謂『與之貨而易其土』。
惟其爲耕稼的社會,故有城郭、官室、宗廟、社稷、衣冠、禮樂、車馬、貨賄,此則爲諸夏。惟其爲游牧的社會,故無上述城郭、官室諸文物、而飲食、衣服種種與諸夏異,而成其爲蠻夷戎狄。
耕稼與游牧,只是一種經濟上、文化上之區別,故曰:諸夏用夷禮則夷之,如春秋僖二十七年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杞乃禹後也。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如楚自稱『蠻夷』,其後與於中原諸侯之會盟,蓋不復有以蠻夷視楚者。
西周封建,本爲一種耕稼民族之武裝拓殖。此已祥前篇。又樂記謂:『武王既克殷,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封殷之後於宋。』蓋耕稼城郭之國,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盡滅之,以與周之諸侯並存;在而此諸邦亦力不敵周人,認爲共主,以天子禮奉事之。
除卻錯落散處的幾十個乃至百數十個。城郭耕稼區域以外,同時還存有不少游牧部族縱橫出沒,只不侵犯到城郭諸邦的封疆以內,雙方可以相安無事。現在則乘城郭諸侯之內外多事而來肆其侵擾。
舉其著者,如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曰:『彼徒我車。』是戎皆步卒。如舊說,北戎在無終,〔今河北玉田西〕不能遠侵及鄭;敗後亦將不獲仍返故居。桓六年,北戎伐齊。莊十八年,公追戎於濟西。此戎東侵齊、魯、南侵鄭,居地蓋略可推。三十年,山戎病燕。此當爲南燕,與宋、衛地相近,即在今黃河北岸。舊說謂在薊、〔今河北北平〕易、〔今河北雄縣〕亦非。
三十一年,齊伐山戎。公羊傳:『齊侯來獻戎捷,旗獲而過我。』正義:『凡言「過」,謂道所經過。』齊伐山戎過魯,則此山戎不在齊北。三十二年,狄伐邢。閔元年,齊救邢。閔二年,狄入衛。僖元年,邢遷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二年,諸侯城楚邱,封衛。其時狄勢正盛,又滅溫、伐齊、伐魯、伐鄭、伐晉,並蹂躪王室。自今山西迄河北、河南、山東諸省,皆其所出沒。蓋閔、僖之世狄最盛。
當時諸夏所最感威脅者,南方有抱帝國主義兼併政策之楚國。
楚之先亦顓頊後,史記楚世家。始起在漢水流域丹、淅二水入漢處,曰丹陽。依宋翔鳳過庭錄所考。至楚武王始大,武王立在周平王三十一年。自謂:『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爲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於是自號武王。漢陽諸姬,楚實盡之。地方千里,最爲當時強國。
北方有抱掠奪主義的山中之北戎。
此種戎狄,大部在黃河北岸太行山脈中,故曰山戎。其戰鬥皆徒步。又稱北戎者,據當時中原諸夏之稱呼。後人以見有『北』稱,遂謂必遠在北塞之外,此皆以後代眼光讀古史之誤也。
故云:『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語見公羊傳。
在此形勢下,產生齊桓、晉文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