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21:54
䷜坎下坎上。坎:習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
解疏
虞翻曰:干二五之坤,與離旁通。於爻,觀上之二。習,常也。孚,信,謂二五。水行往來,朝宗於海,不失其時,如月行天,故習坎為孚也。
維心亨,
解疏
虞翻曰:坎為心。干二五旁行流坤,陰陽會合,故亨也。
行有尚。
解疏
虞翻曰:行謂二,尚謂五也。二體震,為行動得正應五,故『行有尚,往有功也』。
【彖】曰:習坎,重險也。
解疏
虞翻曰:兩象也。天險地險,故曰重險也。
水流而不盈,
解疏
荀爽曰:陽動陰中,故流。陽陷陰中,故不盈也。
陸績曰:水性趨下,不盈溢崖岸也。月者水精,月在天,滿則虧,不盈溢之義也。
行險而不失其信。
解疏
荀爽曰:謂陽來為險,而不失中。中稱信也。
虞翻曰:信,謂二也。震為行。水性有常,消息與月相應,故不失其信矣。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解疏
侯果曰:二五剛而居中,則『心亨』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解疏
虞翻曰:功謂五。二動應五,故往有功也。
天險不可升也,
解疏
虞翻曰:謂五在天位。五從干來,體屯難。故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
解疏
虞翻曰:坤為地,干二之坤,故曰地險。艮為山,坎為川;半山稱丘,丘下稱陵。故曰地險山川丘陵也。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解疏
虞翻曰:王公大人謂干五。坤為邦。干二之坤成坎險,震為守,有屯難象。故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離言王用出征以正邦是也。
案
九五,王也,六三,三公也。艮為山城,坎為水也。王公設險之象也。
險之時用大矣哉。
解疏
王肅曰:守險以德,據險以時,成功大矣。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解疏
陸績曰:洊,再。習,重也。水再至而溢,通流不舍晝夜。重習相隨以為常,有似於習,故君子象之。以常習教事,如水不息也。
虞翻曰:君子謂干。五在干,稱大人;在坎,為君子。坎為習、為常,干為德,震為行,巽為教令,坤為事,故以常德行習教事也。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解疏
干寶曰:窞,坎之深者也。江河淮濟,百川之流行乎地中,水之正也。及其為災,則泛溢平地,而入於坎窞,是水失其道也。刑獄之用,必當於理,刑之正也。及其不平,則枉濫無辜,是法失其道也。故曰『入於坎窞,凶』矣。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解疏
虞翻曰:習,積也。位下,故習坎為人。坎中小穴稱窞。上無其應,初二失正,故曰失道凶矣。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解疏
虞翻曰:陽陷陰中,故有險。據陰有實,故求小得也。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解疏
荀爽曰:處中而比初三,未足為援。雖求小得,未出於險中。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解疏
虞翻曰:坎在內,稱來,在坎終,故來之坎坎。枕,止也。艮為止。三失位乘二,則險。承五隔四,故險且枕。入於坎窞,體師三輿,故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解疏
干寶曰:坎,十一月卦也。又失其位,喻殷之執法者,失中之象也。來之坎者,斥周人觀釁於周也。枕,安也。險且枕者,言安忍以暴政加民,而無哀矜之心,淫刑濫罰,百姓無所措手足,故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
解疏
虞翻曰:震主祭器,故有『樽簋』。坎為酒。簋,黍稷器。三至五,有頤口象。震獻在中,故為『簋』。坎為木,震為足;坎酒在上,樽酒之象。貳,副也。坤為缶,禮有副樽,故貳用缶耳。
內約自牖,終無咎。
解疏
虞翻曰:坎為內也。四陰小,故約。艮為牖,坤為戶,艮小光照戶牖之象;貳用缶。故內約自牖。得位承五,故無咎。
崔憬曰:於重險之時,居多懼之地,近三而得位,比五而承陽。修其絜誠,進其忠信,則雖祭祀省薄,明德惟馨。故曰『樽酒簋,貳用缶』。內約,文王於紂時行此道,從羑裏內約,卒免於難,故曰『自牖,終無咎也』。
【象】曰:樽酒簋,剛柔際也。
解疏
虞翻曰:乾剛坤柔,震為交,故曰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禔既平,無咎。
解疏
虞翻曰:盈,溢也。艮為止,謂水流而不盈。坎為平。禔,安也。艮止坤安,故禔既平。得位正中,故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光大也。
解疏
虞翻曰:體屯五中,故未光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解疏
虞翻曰:徽纆,黑索也。觀巽為繩,艮為手,上變入坎。故系用徽纆。寘,置也。坎多心,故叢棘。獄外種九棘,故稱叢棘。二變則五體剝,剝傷坤殺,故寘於叢棘也。不得,謂不得出獄。艮止坎獄。干為歲,五從干來,三非其應,故曰『三歲不得,凶』矣。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解疏
【九家易】曰:坎為叢棘,又為法律。
案
【周禮】:王之外朝,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司寇公卿議獄於其下。害人者,加明刑。任之以事。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也。
案
坎於木堅而多心,叢棘之象也。坎下巽爻,巽為繩直,『系用徽纆』也。馬融云:徽纆,索也。劉表云:三股為徽,兩股為纆,皆索名。以系縛其罪人矣。
【序卦】曰: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解疏
崔憬曰:物極則反。坎雖陷於地,必有所麗於天,而受之以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