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論語十二章作者:孔子,朱熹發佈:一葉知秋

2020-10-31 00:05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章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十二章】第一、二、三章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章,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殆(dài)簞:(dān)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章

第四章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可以;以憑藉;為: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章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章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章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乾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裏,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讚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裏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裏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迴環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讚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了解;好:喜歡;樂:以……為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裏,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去努力。孔子在這裏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為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章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裏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着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後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第四至第八章。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